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4-08-28 来源:尚车旅游网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B.去国怀乡 少时,一狼径去 ..C.不以物喜 挟天子以令诸侯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因此,在后文中,作者详写楼和湖,概括地写景,最后落脚在言志抒情。

B.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

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壮阔、浩淼的特点。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运用借代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以鸥、鱼之动态,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

D.作者认为,只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景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成对偶句,并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7个字左右) 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的一组是 (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雾凇沆砀(水气凝成的冰花) ..C.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

B.上下一白(全) .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 .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然后描绘赏雪的经过与在湖心亭的奇遇。 B.文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孤僻独居,少有亲朋的生活状态。

C.作者写景,用“一痕”、“一点”、“一齐”,“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村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

11.(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12.(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13.(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少年刘备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①,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妄语:狂妄的话。

14.“与德然等”中“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刘备是这则故事的主角,而文末却提到刘元起对他的帮助和赞语,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6.选文中少年刘备的表现,对今天的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者 推陈出新 ..D.野芳发而幽香 百发百中 ..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耶(《马说》) ..B.云归而岩穴暝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山间之四时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D.负者歌于途 告知于帝(《愚公移山》) ..

19.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千变万化,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D.第③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①共乐②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庶人:百姓。②共乐:共同享受。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 .(3)宴酣之乐(_______) .(4)觥筹交错(_______) .(5)有风飒然至者(_______) .2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玉之言,盖有讽焉。

23.甲文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24.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甲)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扶疏?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⑨;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⑪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⑫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⑬,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⑭,登首阳而以为清⑮也哉?

ng zòng)(注)①樛(jiū):弯曲向下。②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ó:高耸。③扶疏:枝叶繁茂。④黩(dú):忧。⑤昏秽:黑暗的和航脏的东西。⑥寂寥:寂静。⑦宜乎:怪不i)得。⑧违:离开。⑨石清潄(là: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⑪洋洋:快意的样子。⑫汩(gǔ):乱。⑬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⑭高:品行高尚。⑮清:品行纯洁。

(资料链接)(1)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尧又想任命他做九州长,他仍不肯接受,他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①绵幂(mì):延绵覆盖。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____ .(2)予尝过而止之____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____ .(4)柯叶自绵幂____ .

26.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①②③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 27.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28.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29.(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

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

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30.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羌 酋 数 百 人 哭 之 如 父 斋 三 日 而 去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而或长烟一空 (2)求古仁人之心 ..

(3)乃谋治第树园圃 (4)吾今年逾六十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仲淹为政主忠厚 ..B.不以物喜 以母在时方贫 ..C.其喜洋洋者矣 其扣虽贵 ..D.然则何时而乐耶 而好施予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34.(甲)文中范仲淹写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B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范仲淹三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而去之南郡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C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5.下列加点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辄以水沃面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B.媵人持汤沃灌 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或异二者之为 或昏夜怠 ..D.然则何时而乐耶 慨然有志于天下 ..

36.用“/”号划出下面句子中节奏(要求划出两处)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37.文中划线的A、B、C三句,请任选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38.(甲)段与(丙)段都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抱负,你认为它们有内在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理

解。

39.选文(乙)中的作者虽然身处贫困却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联系该篇课文全文,用该文原句回答)联系(乙)、(丙)两段文字,想想古人苦读对今天同学们的学习有那些启发?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n):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高兴,快乐。

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______ .(3)志喜也 志:______ .(4)三日乃止 乃:______ .(5)甲子又雨 雨:______ .

4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农夫相与忭于野。

42.(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3.(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4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颓然乎其间者 ..C.负者歌于途 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D.射者中,弈者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4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6.(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____。

47.(甲)(乙)两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来写“乐”?试作简要分析。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或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书简》)

[注释]①启:告,陈述,书信用语。这是欧阳修贬官滁州修建丰乐亭后写给韩琦的一封短信。 48.请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今 春 寒 食 见 州 人 靓 妆 盛 服 但 于 城 上 巡 行 便 为 春 游。 49.根据提示,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比”的义项,主要有四项:A.并列,挨着;引申为靠近、到处。B.及,等到。C.比较。D.比喻。

[乙]文开头处“比乏水泉”一句中“比”的意思,最适合选用哪一项?(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刻”的义项,主要有四项:A.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B.刀刻,雕刻。C.刻薄,苛刻。D.减损,削减。

[乙]文结尾处重复出现的“愧刻”中“刻”的意思,最适合选用哪一项?(____)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 51.[甲][乙]两文都写了滁州人出游,有何不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张孝祥《观月》

(注释)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他在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罢免,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①沙:即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童隶:书童仆役全部退去。

5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沙鸥翔集 .(3)未尝身至其地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5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不以物喜 ..B.其喜洋洋者矣 醉能同其乐 ..C.独往而远人 学而不思则罔 ..D.中秋之月 山间之朝暮也 ..5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55.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起 下句:_________________ 56.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2)(乙)文中加点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六一居士传》,有删改)

[注] ①三代:夏商周三代。②金石: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④志:记述。 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五一尔/问今是何世 ..C.子欲逃名者乎/名之者谁 ..58.翻译句子。

(1)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5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老 而 衰 且 病 将 退 休 于 颍 水 之 上 则 又 更 号 六 一 居 士。 60.按要求回答问题。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用原文语句回答)

B.是岂不为六一乎/或异二者之为 ..D.六一居士初谪滁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滁州时期,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那么,根据(乙)文,他在颍州时以什么为乐?请根据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月色入户(窗户) .C.是日更定矣(这) .62.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3.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 1.B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3.A

4. 答案示例: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作答合理皆可) 5.A 6.D 7.B

8.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9.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

B.上下一白(全,都)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 .

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10.D 11.B 12.C

13.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14. 等同,一样

15. 写刘元起对刘备的支持与认同,从侧面表现了刘备的雄心壮志、雄才大略。 16. 示例:刘备年少时虽家境贫寒,但有远大的抱负和超人的远见。我们也应少有大志,胸怀理想。(意近即可) 17.B 18.C 19.D 20.C

21.(1)面对(2)陈列,摆开(3)尽兴地喝酒(4)酒杯(5)到来

22.(1)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2)宋玉这话,大概有讽刺的意味吧。

2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24.甲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25. (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26.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27.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28.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29.《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30.羌 酋 数 百 人 / 哭 之 如 父 /斋 三 日 而 去 31.全 探求 种植 超过

32.B

33.(1)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我和谁志同道合呢?)(2)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34.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④生活节俭。 35.B

36.处 / 江 湖 之 远 / 则 忧 其 君.

37.(A)句: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B)句:主人每天两次提供饭食,没有新鲜美味的东西可以享受。 (C)句:有时夜晚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

38.有联系。范仲淹的胸襟与抱负与他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因此范仲淹为官后能超越个人的忧乐,积极进取,能不为外物所动,不动摇心中的信念。这激励我们要从小立志,有远大理想。(意思对即可)

3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要珍惜大好时光、优越条件,勤奋学习;不怕吃苦,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才能学有所成。(意思对即可)。 40. 意趣,情趣 离开 记 才 下雨

41.(1)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42. 太守自谓也 亭以雨名 志喜也

43.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两文都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44.C

45.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 46. 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山林之乐

47.【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衬托。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乙】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作者把“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李侯可谓贤矣”。 48.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 49. (1)A (2)B

50.(1)苍老的容颜,满头白发,倒在众人中的人,是醉了的太守。

(2)(我)又整理(丰乐亭)的附近开辟成教练场地,时不时召集滁州的士兵们,检阅他们练习军事,用来警戒荒年时候的盗贼。

51.[甲]文写滁人出游,详尽;突出(“政通人和”)“与民同乐”。[乙]文写滁人出游,简略;突出滁人“春游”习俗。

52.(1)日光(2)停歇(3)亲身(4)记录 53.D

54.(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皎洁如同白昼。 55.湖心亭静谧清幽

56.(1)这段景物描写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2)表现了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的思想感情。 57.D

58.(1)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 (2)我取这个名号,只是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 59.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60.(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 61.A

62.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3.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