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1社区管理第2讲

2022-01-14 来源:尚车旅游网
1.1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把握社区的概念——社区与社会(补充)

 (一)社区与社会

 社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 社区与社会的区别:(1)社区是具体的,社会是抽象的;(2)社区强调共同性,社会则不

然。

把握社区的概念——社区与行政区(补充)

 (二)社区与行政区

 社区与行政区的相同之处:社区与行政区确有相同部分,如有些小规模的行政区,同时也是

一个社区。

 社区与行政区的不同之处:(1)行政区属于政治空间,社区属于社会空间;(2)行政区是认为划定的,社区是自然形成的;(3)行政区是多形态多,社区是单一形态的。

社区发展历程(补充)

 工业革命初期

 从15世纪开始,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一些工业国家为了应付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区问题,对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形成了原始的社区救助,他们注重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增进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工作的主动精神。

 1765——1832年,德国就先后实行了汉堡福利制度(Hamburg System)和爱尔伯福利制度(Elberfield System),鼓励社区成员参加本社区的社会福利工作,试图以此倡导社区内部成员自我服务、志愿服务。 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在社会学中使用“社区”,并于1887年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  1891年,美国社会学家布什最早从事社区发展研究,并出版专著《伦敦居民的生活与劳动》。  20世纪初

 20世纪初左右,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出现了一场广泛性的“睦邻运动”(Settlements and Neighborhood Movement)和“社区福利中心”(Community Welfare Centres)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互助精神,动员社区成员齐心协力,在本社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社区工作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社区理论研究的发展。

 1915年,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区发展的概念。

 在同一时期,美国学者R. S. 林德和H. M. 林德夫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以小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即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1929年出版的《中镇》一书反映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 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美国社会学家R. E. 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为“社区”。

 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森与波尔斯在合著的《农村社区组织》一书中,对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 1917年,以麦基文(R. M. Macler)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社区研究从“组织”论时代进入到“区域”论时代。

 1928年,美国社会学家J.斯坦纳:《美国社区工作》对社区发展的内涵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 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研究了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用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理论,就是在分析社区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从不同的层次上研究了都市社区。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R. E. 帕克。帕克关于社区本质特征的观点,对社区的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 “二战”之后

 1948年,联合国成立之初,提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须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方针,并采取实

际步骤援助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发展。

 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390D号议案,计划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久又将“社区福利中心计划”改为更为行之有效的“社区发展计划”,并于1952年正式成立联合国社区组织与发展小组。其目的就是要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相关机构同社区内的民间团体等民间组织合作,发动全体居民自发地投身于社区建设事业。  在1954年,联合国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改组社区发展组织为社会事务局社区发展组。

 之后,随着国际组织的介入和推动,社区发展在亚洲、非洲、中东、南美洲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取得蓬勃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社区研究中,又发展了关于社区权力的研究,目的是要了解社区里的权力分配状况,并据以辨认哪些人是真正左右着社区决策的。

 1953年,美国学者F.韩特出版《社区权力结构》一书,对亚特兰大市的权力分配进行研究。他认为,如果辨认出这些“真正”的领导人物,同他们进行恰当的沟通或对他们施加压力,就可能促进当地社区的重大社会变迁。社区权力的研究已经成为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1955年联合国在一份题为《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文件中,提出社区发展的10条基本原则。  1957年,联合国将社区发展的计划反过来重新运用到发达国家,用于解决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这些国家的高度重视。

 之后,联合国多次召开国际性的社区发展研讨会,推动了社区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 1958年,以桑德斯(Irwin Sanders)的《社区论》的发表为标志,对社区概念的定义进入了“综合”论时代。

 1959年,联合国在英国举办“欧洲社区发展与都市社会福利研讨会”,社区发展开始出现向城市扩展之势。

 近些年社区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在全球得以迅速地推广和施行。当今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性运动。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民政部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口号,开始与“社会福利单位办”的模式分道扬镳。

 1990年,英国颁布了社区照顾法令,经过三年试验检讨,于1993年在全英推行。

 1990年,克林顿政府实施的美国社区发展的“授权区和事业社区项目”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 1960年,美国政府“反贫困作战计划”将采用社区发展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社区行动方案”包括在内,但最终收效甚微。随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也普遍开展了社区发展的实践,将社区发展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

 1961年,联合国秘书长亲自提出了《都市地区社区发展报告书》。 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痛感要在社区中“恢复人生”、“重建人性”。日本国民生活评议会196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应付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应当恢复社区生活中的人性。

1.2 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

单位制(补充)

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管理的产物,单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以行政性、封闭性、单一性为特征。  亚社区

 1986年,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 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最早对中国的单位制进行研究,他通过对80多位内地国有企业的职工进行倡导500小时的访谈,加上对中国文件的阅读,对中国工业中的工作和权威问题进行了研究。  研究指出: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企业组织形式的独特的组织形式。特点一是制度性的依附,二是工厂的制度文化

 1989年,路风发表了《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明确提出了单位体制的概念。认

为所谓单位是我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

 从实际的社会历史过程来看,三个因素对于单位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第一,新中国政治关系的历史特点。

 第二, “革命后的”社会体制逐渐被建立起来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矛盾成为另一个重要矛盾。

 第三,对科层体制和法制的破坏。  单位制的后果之一——总体性社会

 1949年后大陆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的垄断,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国家政权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而总体性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单位制这个组织中介来实现的。  单位制后果之二——依赖性人格

 首先,在单位制度下,国家控制的资源通过单位来调配。对于单位成员来说,单位是生活福利的唯一来源

 其次,单位制还限制了其成员的生活空间。

 总起来说,单位通过垄断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形成了对单位成员的支配关系;通过严格控制单位成员的社会自由流动,造成了单位成员空间的封闭。没有自由流动的资源,缺乏自由流动的空间,单位成员只有全面依附单位,最终造就了依赖性的人格。  单位制的崩溃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单位制整合社会的组织功能日益弱化。这些都使得单位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得不走向崩溃瓦解的地步。

1.3 社区管理的体制

1.4 社区管理同相关领域的关系

1.4 社区管理同相关领域的关系(补充)

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的联系(补充)

 社区建设(Community Building)与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的联系:非常相似的概念,内容、目标、原则基本一样。

 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区别:(1)社区发展是西方国家在已经实现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条件下,为解决高度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弊端兴起的;

 (2)社区建设是我国在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社区问题而兴起的,有自己的特殊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