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2024-01-24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31卷第5期 2013年10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I.31.No.5 0ct 2013 文章编号:1004--5570(2013)05—0020—06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谭锦绣 ,谭锦花 ,郭(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重庆成 401524) 400715;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400715;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摘要: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6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与同伴关系的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 归属感与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水平,以及其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不仅可以直接显著正向 预测学生的集体自尊,还可以通过影响其同伴关系状况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集体自尊;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 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同伴关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B84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the mediation effect of peer relationships TAN Jin.xiu .-,TAN Jin—hua ,GUO Cheng ’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qing 400715,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qing 400715,China;3.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qing 401524,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peer relationships and collective self— esteem,640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Based on correlation analy- 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collective self—esteem among in gender,whether as a class cadre and whether or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peer re— lationships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and peer relationships was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llective self— esteem;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not only has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n collective self—esteem,but also has an indirect effect through peer relationships;The peer relationships play a partial mediation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Key words: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collective self—esteem;peer relationship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谭锦绣(1989一),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E—mail:xiuxiu1989angle@sina.cn. 通讯作者:郭成(1964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E—mail:guoehen@SWU.edu.ca 20 第5期 谭锦绣,谭锦花,郭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集体自尊是个体自己以及感知到的他人对自 己所在社会群体的满意程度,反映了集体同一性状 为91.4%。其中男生219人,女生417人;大一 176人,大二93人,大三128人,大四75人,研究生 况_1],它强调的是集体的价值感、尊重感或良好 感_2j。集体自尊作为一种个体对所在群体满意程 度的反馈,开始成为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解释新 的关注点。国内对于集体自尊的研究群体主要集 中在大学新生、运动员和士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 168人;来自重点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的学 生分别为360人,87人,193人。 1.2研究工具 1.2.1集体自尊量表 采用薛松和李永鑫 修订的、Luhtanen编制的 心理健康、学习倦怠、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等方 面 。集体自尊水平较高的人,感觉到自己在所 集体自尊量表,共16个项目,7级计分,包括4个 维度,分别是成员资格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 属群体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并对所属群体有较积极 印象,对群体其他成员也有较多正面的评价,因此 会出现一种群体责任感,其表现出亲密性行为,而 抑制了拒绝与疏远行为_l “j。拥有高私密性集体 自尊的个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很好,容易产生归 属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 和情感交流 。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由于 共同活动和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关系【12]。大学生作 为一个进人成年期而开始对亲密感的需求急剧增 性集体自尊和身份重要性。内部一致性的克隆巴 赫0系数为:全量表,0.88;成员资格自尊分量表, 0.78;私密性集体自尊分量表,0.75;公众性集体自 尊分量表,0.71;身份重要性分量表,0.8。 1.2.2学校归属感问卷(PSSM中文版) 学校归属感量表由Goodenow编制,中国香港 学者Cheung和Hui_】’ 将此量表翻译并修订为中 文版,中文版量表总共包括18个项目,采用6级计 分,分为学校归属和抵制感2个维度。该量表的因 子信度系数是0.95,抵制感信度系数是0.85,将抵 制感的项目转换成积极项目以后,整个量表的信度 系数为0.89。 1.2.3同伴关系满意度量表 采用魏运华编制和修订的同伴关系满意度量 表,主要包括人际和谐、交往互动和社会情感3个 加的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持续扩大。在家庭 范围之外,同伴群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学 生对群体认同的需要更加强烈¨ 。研究显示,人 际关系好的被试集体自尊显著高于人际关系差的 被试群体¨ 。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社会 维度,共2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 。量表总分 是2O~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同伴关系满意度越 高。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9 4,3个维 度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人际和谐0.834 2;交 往互动0.569 4;社会情感0.702 5。 1.3研究程序 群体,由于脱离了以往的人际交往圈,其在学校的 集体自尊、情感归属和同伴关系没能得到应有的关 注。因此,他们容易产生被歧视感、疏离感_】5_和自 卑感_1 等不良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大 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 的中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所 有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采用 SPSS17.0软件和AMOS 7.0两个统计软件对数据 进行处理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选取重庆市3所高校,以及网上发放问卷 的方式对7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 2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的差异研究 除60份不合格问卷,回收64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及其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Tab.1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its dimensions 2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女★★表示P<0.001,下同。 由表1可见:在总体集体自尊及各具体维度 中,性别、是否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中部分主效应 的学生的成员资格自尊和总体集体自尊水平显著 高于未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的学生。 2.2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同伴关系与集 体自尊的相关关系 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女生的成员资格自尊、总体 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成 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参加社团活动 表2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学校归属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矩阵 Tab.2 Correlation matrix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collective self—esteem、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peer relationship 注:1一成员资格自尊;2一私密性集体自尊;3一公众性集体自尊;4一身份重要性;5一总体集体自尊;6一学校归属;7一抵制 感;8一学校归属感;9一人际和谐;10一交往互动;11一社会情感;12一同伴关系。 由表2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 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少数民族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2.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 水平的机制 均比较理想,表明数据与模型拟合较好。从直接作 用模型的数据结果来看,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状况可 以在控制了对方影响的条件下,独立地正向预测学 生的集体自尊状况。从间接作用模型的数据结果 来看,学校归属感对同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作用, 值为0.64(P<0.001),对集体自尊具有较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学校归属感直接影响集 体自尊的模型(简称:直接作用模型)和同伴关系 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模型(简 称:中介作用模型)进行分别的数据拟合(模型变 量间的路径系数见图1)。 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值为0.20(P<0.01);而 且同伴关系对集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不显著, 值为 0.02(P>0.05)。按照中介作用的判定标准¨ ,在 模型中引入同伴关系之后,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 的直接预测作用从之前的0.30降到0.20,但仍然 显著不为0。表明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 从两个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来看,除了X2/ 值因受被试量影响而略大以外,其余模型拟合指数 22 体自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第5期 谭锦绣,谭锦花,郭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回国圈 T 离 3 讨论 3.1 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的差异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总体 嚣 更多地去和班里的同学进行接触,了解和满足同学 的需要,并负责组织和安排集体活动,以及发挥模 范带头作用,他们的自尊感和成就感迅速发展,因 此,他们会较普通同学更容易感觉到自己在所属群 体中的重要性。这也提醒老师可以采用轮换班干 集体自尊和成员资格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 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优于男生。已有研究没有完全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的差异研究,主要是 部的方式选取班干部,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班 干部,为同学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集体自尊水平。 此外,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在 是否参加社团活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加社团活 集中在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疏离感和心理健康 等方面;不过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存在显 著差异,且女生高于男生Ⅲ】 ,这间接支持了本研究 动的学生的成员资格自尊和总体集体自尊水平显 著高于未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的学生。已有研究认 为高校社团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 J。通过社团活动,大学生学会了处理各种人 际关系,为步入社会而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打下 良好的基础。因此,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会更容易 体会到集体的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 3.2学校归属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的影响 的观点。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多属于场依存型,她们 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更加浓烈,因此会更容易融人并 依赖一个群体,更愿意把自己放在群体里面去思考 问题 ]。此外,成员资格自尊是指个体感觉自己 在所属群体中的重要性,由于女生在人际交往方面 普遍优于男生,而且较男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 活动,在这些过程中更能体验到对班级的归属感和 自己本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因此其感觉自己在所 属群体中的重要性高于男生便很正常。 本研究对学校归属感影响其集体自尊的作用 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以 及二者的维度之间,除抵制感因子外,也都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和班级 其次,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 在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干部 中的集体自尊水平越高,其学校归属感则越强。这 与薛松等 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学生不仅关 注自己对于所属群体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多地关注 自己能感知到的他人对所属群体的评价和感受,并 将这种评价纳入了自我价值评价。学生的自尊水 的学生的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 生。已有研究只是表明担任班干部角色与学生本 人的学业成绩之间有正向的相关关系E21],而对于 是否担任班干部对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等的影 响没有研究。而本研究发现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的 平与其感知学校气氛的水平、来自老师同伴的支持 水平、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水平等显著相关, 成员资格自尊水平高于非班干部学生,这可能主要 是因为由于班干部其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他们需要 伴随着自尊水平的变化,其感知到的学校气氛也会 2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 发生相应的改变 。并且在薛松和李永鑫之前的 研究中,认为拥有高私密性集体自尊的个体认为自 己所属的群体很好,容易产生归属感,形成良好的 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情感交流,这样的 个体能够更客观地评价集体和自己在集体中的价 值,清楚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和地位 J。所以,当 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群体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时,他们会更加喜欢和愿意待在学校,其主人翁精 神会得到加强,能体验到更大程度上的价值感和成 就感。 3.3 同伴关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 集体自尊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 感、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状况可以显著地正 向预测自身的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状况;并且,少 数民族大学生的同伴关系还与自身的集体自尊状 况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与以往单独针对其中 两个变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类似的结果 “’ J。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 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体自尊中的作用模式:即 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关系中,同伴关系发 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学校归属感状况不仅 可以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还可以 通过影响其同伴关系进而间接地影响到集体自尊 程度。有研究表明,学生强烈的学校归属感有助于 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相应地能够对学生的 自尊和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并且,有 较强归属感的学生,眼中的个体往往是集体中的个 体,易于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正确评价 自己的价值,从而理性判断出自己的社会地位,成 为与集体同在的人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在青 少年时期,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度过 的,同伴群体对个体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的发展都 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对同伴的反应较 为敏感的人来说,同伴群体的影响更大 。因此, 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关系中起 着部分中介作用。 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干预意义 1)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方法,虽然通过结构 方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 24 学校归属感、同伴关系及自身的集体自尊水平间的 关系,但是横断研究本身的缺点使得三者问的因果 关系并不是完全可靠。因此,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追踪研究来给予验证 和支持。此外,研究中采用的样本均来自重庆市, 考虑到各地的少数民族构成比例和基本情况存有 差异,以及当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不一,因此该研究结果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2)本研究结果虽具有以上的局限,但相关的 研究结果仍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行为 的促进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研究提 示学校应改善学校归属感状况来提高少数民族大 学生的集体自尊程度;其次,研究提示学校应重视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同伴关系,特别是刚进校的、文 化差异跨度较大的学生,让他们在特别关注中建立 良好的集体自尊行为。 参考文献: [1]Katz J,Joiner T E,Kwon P.Membership in a devalued SO・ cial group and emotional well—being:Developing a model of personal self—esteem,collective self—esteem,and group socialization[J].Sex Roles,2002,47(9):419-431. [2]王风姿,产文良.大学生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与自我和 谐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11):1224・1226. [3]薛松,李永鑫.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 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 6l2—613. [4]薛松,李永鑫.大学新生集体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40-641. [5]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 体自尊的贡献[J].心理学报,2002,34(2):160・167. [6]王伟宇,钟毅平,童真,等.群体规模,团队荣誉对士兵 身份重要性集体自尊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2009,17(6):675-677. [7]路恩斌,朱广伟.大学生集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 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5):11— 14. [8]贾绪计,王胜男.大学生社会支持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对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 365.366. [9]张林,徐强.自我概念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5 (6):609-611. [10]Murray S L,Rose P,Bellavia G M,et 1a.When rejection stings:how serf-esteem constrains relationship—enhance- 第5期 谭锦绣,谭锦花,郭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ment process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 chology,2002,83(3):556. [11]洪幼娟.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 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88・ 490. [12]路恩斌.大学生同伴关系,集体自尊和内隐内群体偏 爱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济南大学,2007. [13]Palmonari A,Pombeni M L,Kirchler E.Adolescents and their peer groups:A study on the signiifcance of peers,social categorization processes and coping with developmentla tasks[J].Social Behaviour,1990,83(3): 556. [14]De Cremer D,Oosterwegel A.A Collective self-esteem, personal self-esteem,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in—group nad outgroup evaluations[J].Current Psychology,1999, 18(4):326—339. [15]刘曦,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30(4):365-366. [16]钟全宏,高强.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状况 与健康教育[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9(3):88-90. [17]Cheung H Y,Hut S K F.Mainland immigrant and Hong Kong loc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 bership[J].Asia Paciifc Eduction Review,2003,4 (1):67-74. [18]贺晓霞.聋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同伴关系的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19]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 able distinction in socila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 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 ̄icM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 ̄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 (6):1173—1182. [2O]谢丹,卿丽蓉.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初中阶段自尊发展 的初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2):77-80. [21]曾杰华,刘良华.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 性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4):54-58. [22]Way N,Reddy R,Rhodes J.Students’perceptions of school climate during the middle school years:Associa- .tions with trajectoire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la ad- just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 ogy,2007,40(3):194-213. [23]包克冰,李卉,徐琴美.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自我 概念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5-28. [24]Kia-Keating M,Ellis B H.Belonging and connection to school in resettlement:Young refugees,school belong— ing,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J].Clinical Child Psycholoyg nad Psychiatry,2007,12(1):29-43. [25]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