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张野;张珊珊
【摘 要】探讨移情在大学生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学生移情问卷、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问卷和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EMO-EIS-2)调查了345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移情量表中的认知移情、情绪移情和行为移情三个分量表与同一性量表中的意识扩散、意识早闭、人际扩散、人际早闭显著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移情是同一性中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及人际获得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4)005 【总页数】3页(P115-117) 【关键词】同一性;移情;亲社会行为 【作 者】张瑜;张野;张珊珊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44
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1]作为人格或自我发展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不
仅是一种多元性的概念,还是一种发展结构。[2]大学生群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社会适应,并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3]
移情(empathy)称为感情的移入,指的是一个人从他人角度出发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想法和认识的心理现象。[4]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界定移情,是指当观察者看到被观察者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能够识别被观察者的这种情绪状态,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似或相同的情绪体验。移情是利他行为的动机源,能促进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对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有重要作用。[5]其中,人格、家庭环境、性别等因素会影响个体移情的形成。[6]
亲社会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受到个体人格差异的影响。为此,以我国大学生为样本,初步探讨移情在同一性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从而丰富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大学抽取大一到大四学生350人名,回收有效问卷328份。学生年龄18~24岁,其中大一学生82名,大二学生96名,大三学生76名,大四学生74名。 (二)研究工具
1.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该问卷由国内学者丛文君对easure of Ego Identity Status-2,Gustavo Carlo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进行本土化修订[7]。该问卷采用里克特式五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共有23个题目,包括匿名、公开、依从、利他、紧急、情绪性等六个维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
2.大学生移情问卷:由赵会青等人(2009)修订,该问卷由22个题目组成,共包括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和行为移情三个维度。[8]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40,分半信度为0.822,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都在0.70以上。 3.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EMO-EIS-2)[9]:问卷包括同一性获得状态、同一性延缓状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同一性扩散状态四个分量表,包括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本研究选取职业、生活方式、友谊、娱乐和约会五个领域内容题目,将政治、宗教和性别角色等适合西方文化背景的题目删除,共保留40个题目,每个分量表包括10个题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六点记分,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6。 (三)数据分析
使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一)大学生移情、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及行为移情与意识早闭、意识扩散、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及行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亲社会行为与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呈显著性负相关(P值均<0.05),与人际获得呈显著正相关(p<0.05)。 (二)移情的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表1可知,同一性中的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和人际获得,与亲社会行为、移情有显著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性,根据中介变量的检验程序,对移情在同一性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同一性中的人际扩散、人际早闭、人际获得为自变量;第二步,以移情为因变量,同一性中的人际扩散、人际早闭、人际获得为自变量;第三步,以亲社会为因变量,移情与同一性中的人际扩散、人际早闭、人际获得为自变量。表2列出了移情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其中β值分布为检验三个步骤中回归方程的系数(c,a,c’,b)。
根据表2可知,移情在同一性中的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和人际获得与亲社会行为
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且为完全中介效应,三个完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即ab/c)分别为117.92%、116.37%和45.48%。而移情在同一性中的其他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一)同一性与移情、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
从同一性各维度与移情各维度、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意识扩散、意识早闭、人际扩散和人际早闭与移情显著负相关,说明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和行为移情与同一性有关。大学生同一性中的意识扩散、意识早闭、人际扩散和人际早闭水平越低移情能力也就越高。这表明大学生处于不成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上(同一性扩散和自闭),以拖延和防御性逃避为特征,易受外部环境控制,会产生较低的移情能力。而处于成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上,倾向于考虑各种信息来源,具有宜人性和开放性高水平的需求,会经常积极、乐观地去做好每件事,这使移情能力显著性地提高,即个体分清自己的角色,深入了解自己是谁,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全面发展。亲社会行为与人际早闭、人际扩散呈显著负相关,同样说明不成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社会责任感有反向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人际获得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成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赋予青少年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并激励其做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事。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和行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相一致,移情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0]
(二)移情在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中具有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了移情在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首先影响了同一性中的人际早闭、人际获得和人际扩散,然后才影响移情。移情是人际早闭、人际获得和人际扩散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移情在不同的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不同,如比较显著或完全中介作用,即同一性的某些维度必须通过移情的中介作用才能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而移情在同
一性的某些维度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不到中介作用。这一结论的原因是多样的。从同一性与亲社会性的关系看,早闭和扩散同一性状态为不成熟的状态,而获得和延缓是成熟的同一性状态。个体的自我同一性与周边群体理想的内在和谐一致,完善的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别是人际领域中的同一性因素更易使人产生助人行为。当增加了移情后,个体通过该移情水平来完全影响亲社会行为。大学阶段个体发展了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开始考虑有关价值观、道德以及生活的意义等更广泛的问题,他们产生的移情水平更高,在移情的作用下,会使其同一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更显著,而那些消极性的同一性状态会显露出更多的消极意义的影响。在人际领域中,通过移情水平的提高更能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对那些同一性在该领域中不成熟的个体也需要进行干预和培养,建立起积极的、成熟的同一性。在实际中应统合大学生的自我情感与态度的一致性,使其形成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建构的完整的人格,以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总之,移情不但直接影响着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同时还会借助它促进同一性状态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要注意对其情绪情感的培养,促进其完善人格的形成,这会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激发更多和谐行为的产生。
[1] Erikson E. Identity:Youth and crisis[M].New York:Norton,1968. [2] Berzonsky Michael D, Neimeyer Greg J. Ego Identity Status and Identity Processing Orien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itmen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4(4).
[3]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4] 心理百科全书(上中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5] 廖策权.亲社会行为的移情动机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8(4).
[6] 彭秀芳.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7] 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 赵会青.大学生移情问卷的编制及其与感戴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9]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9).
[10]李峰盈,姚静静.试析移情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影响因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