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2020-01-06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è) 胚芽(pēi) 孜孜不倦(zī) ... B.汲取(jí) 稚嫩(nèn) 养精蓄锐(xù) ... C.蓬蒿(gāo) 羁绊(bàn) 装模作样(mú) ... D.震悚(sǒng) 归省(xǐng) 眼花缭乱(liáo) ...【参考答案】1.C

【解析】C项的注音有误,应为蓬蒿(hāo)。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蓬蒿:拼音:péng hāo,释义: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2、借指荒野偏僻。3、茼蒿的别名。之处。

例子:《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考点解析】 【辨析字音技巧 】

用换语境的方法读准字音

换语言环境是解决字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所谓换语言环境即在拿不定某字读音时,给它换个语言环境,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

单音字的判断

汉语中有一些单音字,常常读错。例如:“始”正音读“shǐ”,而很多人却读成“chǐ”。如:大会现在开始(chǐ)、比赛开始(chǐ)。一般场合,包括电台、电视台这样读的很多。这是错误的读音。如果换个语言环境,就能纠正读音,读准字音。如“始终”、“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始有终”、“始作俑者”、“始终不懈”等语言环境中,一般没人会读chǐ都会读shǐ音。换了语境,就可以读准字音。又如:“脊”“jǐ”在“脊梁”中一般会误读“jí”,但在“房脊”“屋脊”中只能读“jǐ”,没人会读“jí”。语言环境换了,字音就读准了。(质泼) 以上是单音字的辨别方法。

多音字的辨别方法

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字的读音。例如:“处”有两个读音:chǔchù.何时读chǔ何时读chù呢?语境可以作答。如“处理”是动词,读chǔ。教务处是名词,读chù。又如“舍”有两个读音shěshè。“宿舍”读shè,“舍弃”读shě,词性决定读音。再如“与”(参与与人为善)“解”(解决押解)“载”(运载记载)“禁”(禁止不禁)“横”(横祸横标)。只要抓住语境都能准确辨别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参考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有误,应把“融化”改为“熔化”:B项有误,应把“辨”改为“辩”;C项有误,应把“历尽心血”改为“沥尽心血”,故选D。

融化,熔化,溶化 的区别:一、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1、变为液体。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2、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二、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被加热要熔化,有时也称熔解。

三、溶化指固体溶解,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溶化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

“辩”与“辨”的区别:“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辩解,辩论”,它侧重于通过语言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如“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阿Q正传》)、“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孔乙己》)。“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将其解释为“辨别,分辨”,它侧重于借助理性思考和常识等途径对事物进行区分和辨别。如“虽然在昏黄中,却辨得出许多人”(《阿Q正传》) “辨”强调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古代汉语中,“辩”与“辨”属于同源字,即音义皆近,或义近音同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论》,商务印书馆,) 。在古汉语中,“辩”与“辨”一般没有区别。在现代词汇中仍然能够发现“辩”、“辨”义同的痕迹,如:“辩白”同“辨白”,均为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证”在辨析考证意义上与“辨证”相同;“辨正”与“辩正”的意义都是辨明是非,改正错误。在现代汉语中,“辩”与“辨”之间有着较为清晰的意义界限,虽然都读为fēn biàn,写作“分辩”,意义为辩白,写作“分辨”,意义则为辨别,不能将二者混用。报纸可以助你明辩是非”中,“明辩是非”应该写作“明辨是非”,其意义为把是非分清楚,与“辩”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接触较多的“辨析”一词不少人误作“辩析”,这就大错特错了。其他还有“辩证法”之“辩”从言,不从刀,而“辨证治疗”之“辨”则要从刀了。在学习古文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辩”与“辨”的区别,如《礼记·中庸》中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定不可写作“明辩之”,《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以及《庄子·秋水篇》中的“不辨牛马”,在默写过程中不少学生一时疏忽将“辨”写作“辩”,则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相差甚远了! 【考点解析】 【辨析字形技巧 】

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字形

汉字有很多形声字,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性,再结合语境辨别字形的正误。如:“日”作偏旁都与太阳有关,引申与时间有关。“水”作偏旁得字,其意都与水有关系。“示”作偏旁都与神有关系”“言”作偏旁都与说有关系。“玉”作偏旁都与玉有关系。“心”作偏旁都与心相关。根据字意和语境即可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暇疵”“珠联壁合”“迫在眉捷”“心浮气燥”“火中取粟”“气冲宵汉”“义不容词”。“暇”日旁表示时间,没事的时候,空闲。与疵相连,不知是什么意思。瑕是玉字旁,意思是玉上的斑点。疵是缺点,“瑕疵”是微小的缺点的意思。根据“日”“玉”偏旁判断“暇疵”的“暇”是别字。同样道理、同样方法去判断壁(璧)、捷(睫)、诲(晦)、燥(躁)、粟(栗)、宵(霄)词(辞)。只要抓住语境,用形声

字知识就能较容易的判断出字形的正误。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参考答案】3.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卷土重来”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与此处语境不符。

卷土重来:拼音是juǎn tǔ chóng lái,多指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出自 唐·杜牧《题乌江亭》。【举例造句】: 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卷土重来。 ★曲波《林海雪原》【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由于刚愎自用轻敌,在垓下中了韩信的埋伏大败,只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到乌江边,项羽兵败自杀。杜牧《题乌江亭》感慨项羽的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点晴.本题考査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黎、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考点解析】 理解使用词语解题技巧

理解使用词语解题技巧

词语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意义虽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

答题方法主要有:

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

受力得以提高。如“凝重”和“厚重”的选用。

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抑扬顿挫”和“顿挫缓急”。

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对构字、用词的学习和领悟,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涌”和“淌”,“波动”和“波澜”。

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人人皆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做题自然就不难了。

5.排除代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代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参考答案】4.B

【解析】本題题考查病句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有误,应在“纷纷”的前边补充上“网友们”;C项有误,“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D项有误,句式杂採,应该删去“也参与其中”故选B。

【考点解析】 修改病句答题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里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中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 B.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 C.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

D.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参考答案】5. A

【解答】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句意为: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空:消散。BCD.正确。故选:A。

【考点解析】 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

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

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径造庐访成。造:到

例(2)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造”形旁为“ 走 ”,而 “庐”是处所,不难推断与此相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造”字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显然与句义不符合。“觐”的形旁为“见”,“归”是回家,故而可判断“觐”释为“拜见”是正确的。

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

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 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谨慎而恭敬。 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 例(8)善才绳之。 绳:捆绑。

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 “绳之以法”。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应释为“依法处置”。

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童贯)等人。 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 。 樵:打柴。 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

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

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

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 例(15)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食;断绝饮食。

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参考答案】6.B

【解答】本题考査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瓣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其:指示代词,那:/其:加强语气,表示反问 B.而:表示修饰:/而:表示修饰 C.之:助词,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D.为:被:/为:向: 故选:B。

【考点解析】 文言文虚词答题技巧

文言文向来是语文中的难点,也是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文言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多积累一些答题技巧。

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参考答案】7.D

【解答】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解释不要出错。此句中的“林霏开”指的是林中的雾气消散,故排除BC两项:“云归"指的是云雾聚拢,“归”是聚拢的意思,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D.

【考点解析】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参考答案】8. A

【解答】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错误,乙文段描写了山间的四季之景,其中的“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秋天的山景,所以选项中的“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有误。BCD.正确:故选:A。 【考点解析】 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向来是语文中的难点,也是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文言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多积累一些答题技巧。

文言文答题技巧 1文言文解题技巧有哪些

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如果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通顺,就是错误的。对于考生来说答这类题型,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字形,明确字义,只要掌握好这一点,那么,解题就会容易的多。

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考生在答文言文分析概括题的时候,主要解题技巧就是对照法。这类提醒的错误可能是顺序颠倒、无中生有等等,可能错的不是很明显。所以考生在答这类题型的时候需要细心,更需要结合全文来解答。

2文言文答题套路

1、一般情况下,文言文阅读中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字词,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可以帮助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所以,考生在答文言文的时候,不要忽视注释,结合注释阅读文言文才是正解。

另外,考生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如果碰到读不懂的地方,不用停下来苦苦思索,应该继续阅读下去,对于文言文来说,考生只要明白大致意思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读懂。

文言文中最难的题应该就是开放性理解题了,对于这类题,考生应该先读懂文章,明白出题者想表达什么意愿,然后再结合自身或是现实,谈一谈启示或是收获。

文言文中第二难的题就是句子翻译题了,考生可以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先写下来,然后把这些字词的意思和剩下的字词串联起来,这样翻译出来得分的可能性会更高。还有高考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在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做适当的调整。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请在吴均的《山中杂诗》和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参考答案】

(1)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举杯消愁愁更愁 ③东篱把酒黄昏后 (2)《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分析】此题考査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过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不能写错)②举杯消愁愁更愁(“消”不要

写成“销”)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注意“篱"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2)《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注意诗中“窥”和“檐的写法)《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注意香”和“等”的正确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

中心论点: ① ③

貌因德而美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10.【参考答案】①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提出如何正确看“颜值”) ②才补颜不足;③总结中心论点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1段首先提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然后,文章的2、3段阐述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文章4、5、6段阐述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这部分又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貌因德而美,一是才补颜不足"。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一人的颜值在于德行和才华。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考点解析】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阅读议论文, 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何准确地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这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难点。 要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题思想和有效的解题方法。那么,怎样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

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 因此要加以排除。

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 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 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 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 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 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 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 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 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 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3分)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1.【参考答案】(1)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自己性格鲁钝,别人一目二三行,自己怎么快也不能看完一行。 (2)原稿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3)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一资料,则不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论点和论据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也就是说,论据必须前能证明论点。从题目中给出的余性自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一曾国藩的事例,这资料只能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般人要慢。不能论证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所以要删去。据此理解作答。

【考点解析】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和补充论据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12.【参考答案】A。理由:(1)A项: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故选A

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C项:“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阿容。不符合文章主

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标题的拟写。选择A。理由:A项,有值不在"顾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オ华,其次才是颜值。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堂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オ是颜值。C项,颜外之意。突出了"的深层含义,缺少“德オ的内容。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一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オ华,其次才是颜值。据此,答案为A。 【考点解析】 标题添加题目的解题技巧

标题添加就是根据题干的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拟定标题,筛选选项,确定答案的一种题型。

一、议论性文段

议论性的文段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在于阐明论点或议论话题,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申论大作文就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性的文段,比如16年申论大作文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它的中心论点就是创业虽然如同登山一样艰难有坎坷,但是不能轻易放弃,有一篇范文的标题是“创业维艰,勇敢前行”,这个标题是怎么拟定的呢,是不是就是作文的中心论点作为的标题。除了论点作为标题,我们中小学学过的一篇吴晗先生写的文章,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经据典证明,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谈骨气》,那么这篇课文是怎么拟定的标题,是以论点么,并不是,是以文章谈论的话题为标题。总结一下:

1.内容:以论点或论题为标题

作为标题,还要注意简短凝练,不能过长,同时对于论点论题要概括全面准确。 2.形式:简练,概括论点或论题全面准确 二、说明性文段

说明性的文段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在于说明或介绍客观事物,比如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描述在万年前的夏日,一只蜘蛛想要捕食爬在松树上的一只苍蝇,在捕食时,一滴松脂把它包裹住了,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变成了一种化石——一颗透明的琥珀。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琥珀的形成啊,那篇课文的标题就是《琥珀》。说明性的文段的标题在内容层面上:

1.内容:以说明对象为标题

说明性的文段往往是科普类文章,如果文章标题起的太过枯燥,可能不足以吸引人阅读,

因此:

2.形式:简练,形象,生动,新颖 三、记叙性文段

记叙性文段作者主要在于记叙事件发展,侧重突出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高潮、结尾,比如大家读的小说就是典型的记叙性的文段,例如《骆驼祥子》、《盗墓笔记》等,大家观察下,这些标题在内容层面的特点是什么,即:

1.内容:以事件要素为标题

记叙性文段叙述一个故事,往往信息量比较大,我们在拟定标题是要注意: 2.形式:简短、概括全面

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物对象和事件都包含了,而且比较简短。 四、抒情性文段

抒情性文段作者主要借助对象抒发感情,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借助背影的描写抒发父子之情,这篇文章大家都比较熟悉,它的标题就是以其抒情对象作为标题的,总结下:

1.内容:以写作对象或写作对象的特点作为标题

对于抒情性文段往往在抒情的过程中还在营造一种氛围或者一种意境,在拟定标题的过程中除了简练全面外,还要注意:

2.形式:标题与文段的意境相符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说明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作文

13.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 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答案,细读腰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本文可以表现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止一个,也可以表现求索精神,还可以表现过程的可贵,当然,也可以紧扣“答案二字,从其他的方面来立意,比如,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生活中各色人等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等等。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均可。

【思路点拨】以议论文为例,题日“答案“就是本文的中心论题。第一段以活泼生动的语言来引出论题或论点,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罗列出三个分论点,在对分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中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以借鉴审题立意中的表述。

【写作误区】创作本文,最忌讳的就是把题目“答案“理解为具体某一首题的答案,写自己为了做出一道题而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那样就太肤浅了。 【评分参考】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每个错别字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扣满3分为止;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扣1~2分(最高扣2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B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答案】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定影响,作品用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3、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4、间接表现人物性格、

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如本题烟、雨、落花、鹧鸪的描写,其作用是:点明暮春时节;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白话译文】

烟雾苍茫,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

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

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7)正面描写---------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2.C。《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

凉,寄托思乡之愁。

【解析】C项,《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南乡子·烟漠漠》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词人李珣的作品。这首词写游子在江南暮春烟雨中的思乡之情。首三句描绘出江南水乡烟雨茫茫的美丽风光;后三句于潮退水平、扁舟野渡、暮色迷离之中渗透着淡淡的乡愁。全词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 描写心理的诗句

1,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曹操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

6,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屈原

7,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8,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9,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

10,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蒋士铨

1,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译文: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曹操译文:那穿着

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译文: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6,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屈原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7,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译文: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8,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译文: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9,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 译文: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10,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蒋士铨

译文: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

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3.【参考答案】C。调动官职。

【解析】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有误,“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调动官职”。

4.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3分)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3分) 4.【参考答案】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解析】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储”“晏如”“称”“侯”。

5.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4分)

5.【参考答案】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

诸子。

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解析】5.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问:先回忆《陋室铭》一文,可知作者赞颂的是扬雄的安贫乐道的精神;而本文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也表现了这一点,这就是两文所表现出的共同点。第二问,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扬雄喜好辞赋,并对司马相如、屈原等前辈无比的尊崇敬佩;第三段“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来侧面表现扬雄的才华横溢,“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也是表现了大家对扬雄的推崇,桓谭的赞美之语,即可看出他认为扬雄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赞美度极高。根据这些理解来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他的先人是 有周伯侨 的后代,作为庶出旁支以晋的 扬 作为食邑,并以此为氏,但不知伯侨是周的哪一支系。扬 在黄河、汾河之间,周衰亡后扬氏有人称侯,号称扬侯。碰上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起而范、中行、智伯衰落。这个时期,他们逼迫扬侯,扬侯逃到楚巫山,在那里安家。楚汉兴起时,扬氏逆江上行,住到巴江州。 扬季 官做到庐江太守。

汉元鼎间躲避仇人又逆江上行,住到崤山南面的郫,有一㙻田,一区宅,世代以耕种养蚕为职业。从季到雄,五代只有一子单传,所以扬雄在蜀没有别的扬族。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评论,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指出错在哪里。(2分) 《伊索寓言》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驴和狼》警示大家不要相信坏人的甜言蜜语,《乌龟和老鹰》告诉我们应对困难要有充分准备。

【参考答案】6.《乌龟和老鹰》评论有误,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分析】此题考査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解答】答案:《鸟龟和老鹰》评论有误,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7.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最有可能是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哪位女性塑造的?理由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7.衍太太。两者都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是典型的庸俗、市侩的小市民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课内外积累,结合对名著人物,重要情节的理解去辦析。【解答】《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其中的行太太是鲁迅笔下的第一位女性仇敌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部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这与《故多》中的“杨二嫂”"有诸多相同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

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8.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4分)

8.【参考答案】(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笫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解析】(1)本题考査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有关“自行车”的往事的关键语句概括即可。结合内容,从“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等语句概括答案即可。

【考点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淘汰非重要的信息,依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掉枝叶留下主干。挑选出符合我们要求的信息,具体做法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整合信息”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后,使之符合试题要求和目的。考试中,一般都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包括文章的概念和新知识;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能体现作者意图和主旨的句子;含义较深和难懂的句子。

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方法一:根据所给情节,找出文中涉及的对应段落,确定题中未涉及的段落,根据题中前后所提供的情节,总结未涉及段落的内容,根据字数或其他要求填入适当位置即可。

方法二:通读全文,详细写出文章所写内容,包括起因、经过(发展:转折、递进、高潮)、结果等。然后,对照文中已给出的情节,将未涉及的情节根据要求填入适当位置。

(二)情感变化梳理① 关注描写人物情感、态度的语句,做上标记,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原词。② 注意读题,用表示“感情”“态度”的词语进行概括。③ 几个词语之间要有梯度感,要能体现“变化”。创意公式:情节梳理=划分情节+搜索关键字词+具体要求(字数、关键词及其位置)。情感变化=找出情感变化词语+填入合适位置(参照前后内容和形式) 【考点定位】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参考答案】9.A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解析】本题考査补充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语句即可。仔细分析两个语句,前半部分都承接“我从南京西站的货合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这句话,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从“一个初秋的下午”“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

出发了”中可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因此A句合适。 【考点解析】 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以“形”传“神”。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有几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了!„„”“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句句话语,把一个贪欲十足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抢梳妆匣”一处动作描写:“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写得生动极了,使人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把一个金钱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形象刻画,就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从母亲口中得知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结果一见,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些侧面描写的目的是欲扬先抑,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10.这是一个转折句。表而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伤,但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语句。解笞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语句即可。结合第六段内容可知知,感伤是因为五年后我的车被偷:欣喜是因为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这是表面意思。从“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这句话中可知,作者是为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在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考点解析】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方法和技巧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方法和技巧: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意不能脱离文段和全篇孤立地分析,而是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和赏析。2.探寻言外之意。有些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句子中有意蕴丰富的词语,因此只要解读出这些难懂的词语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3.揣摩修饰语。理解句子的含意时,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定要先分析句子的成分,紧紧抓住修饰词、限制语进行仔细揣摩,才能把句子的意思理解完整。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历年来都是高考试卷中的失分重灾区,其中的“理解句子含意题”更是让大多数考生无所适从。其实,考生只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并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1.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通性;2.升华情感,通过父女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3.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解析】本题是对结尾作用考查。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晴、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増强感染力。结合内容可知,文章最后三段讲述了一对昔通父女骑着新日自行车的事例,并通过对比,暗示了本文的主题;写父女共同骑车,升华了本文的情感;写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能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旨。 【考点解析】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术语) (1)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思路) (1)看看句子写的是什么? (2)其中表现了什么? (3)和上下文有何联系? (4)和中心有何联系? 文章结尾的作用题答题模式

一、结尾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标志着文章的收束,因此文章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如果空喊口号,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的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我有一个梦想》的结尾具有如下特点:巧用排比,用“让自由.........”两个句子来承上,说明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接着富于想象,想象以后人们同声合唱、高歌自由的场面。这样的结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二、命题形式

(1)分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及作用

(2)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将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三、明确作用

(1)主旨方面: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中心。

(2)情感方面:强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含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结构方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交代写作目的,照应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 (4)手法方面:想象奇特,虚实结合,一语双关,语言富有哲理性。 (5)内容方面: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 四、答题模式

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十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2.(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解析】第一题考査提取信息。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第三题考查名著阅读。(1)本题考査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中的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可提炼概括作答。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 。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 。二者结合,

收获更多。

三、③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阔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 。

答: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2)①犹如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②精读细节,深刻领悟文章主旨。③摘抄与写作相结合。

【解析】(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作答时,需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根据第一处的“犹如“一词可知,此处应拟写一个比喻句来表现读前言目录的好处。可拟写为:犹如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根据第二处的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可知引处应围绕细读来进行拟写。可拟写为“精读细节,深刻领悟文章主旨。根据第三处的“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可知此处应填写“摘抄与写作相结合。“。第四处应拟写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的好处,可拟写为: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4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雌不辱使命》:唐雎口口口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口口口口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尝尽人生酸辛 (3)【参考答案】①护国土、自取其辱;②充满世态炎凉、孔乙己屡落第;

【解析】本题考査名著阅读和拟写对联。作答时,需根据名著的内容和拟写对联的格式要求具体分析。唐雎为了保护国土,不畏秦王的强权,最终挫败了秦王的阴谋,让其处取其辱。《孔乙己》中一间小小的酒店却有着各色人等,充满了世态炎凉,孔乙己多次落弟,最终堕落。据此可拟写。

【考点解析】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

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不但是这种文体深具民族特色的体制特征,而且,它也参与了叙事世界的建构并承担着相应的叙事功能。首先,由于回目是概括故事内容的叙述句,它必然对将要开始的故事进行预叙,这也正是造成中西小说不同阅读体验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预叙却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它向潜在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关叙事世界的信息,另一方面却也养成了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其次,回目也具有画外音的功能,即凸显了作者的声音,这一特点源于中国史官文化中流泽甚广的春秋笔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