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安徽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联考
文综地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索有“电缆之乡”之称,是全国唯一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这个人口不足6万人的乡野小镇,上世纪80年代,从生产电加热器开始,转产做起了电缆。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高沟民用电线电缆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13年以后,电缆行业遭遇发展瓶颈,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压缩民用电缆和工业电缆生产,大力进军高铁、新能源、海洋电缆等新兴产业,迅速抢占高端特种电缆市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世纪80年代,高沟镇转产做电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科技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
2.2013年后,高沟镇电缆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特种电缆的原因是 A.特种电缆附加值高 B.特种电缆生产成本低 C.普通电缆产品档次高 D.普通电缆市场门槛高
2017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均有所增加,其中广东是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安徽省因外出人口回流,人口增量全国排名第三。相反,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常住人口因人口控制和疏解出现负增长。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量排名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试卷第1页,总6页
………线…………○…………
3.安徽省外出人口回流,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B.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D.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4………线…………○………… .广东人口流入最多,增量排名第一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B.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增加公共设施负担 D.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下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湖水堆积
6.关于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西北沙漠 B.沙丘向湖心移动
C.沙丘西坡缓东坡陡 D.沙丘扩大与过度放牧有关
水分盈亏量是指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
试卷第2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a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b图是a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7.若不考虑径流输出,据图推测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 A.1月
B.5月、
C.7月
D.9月
8.乙地区3~5月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呈减少趋势 B.气温升高,蒸发加快 C.降水呈增加趋势 D.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C02的过程被称为土壤呼吸。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3页,总6页
………线…………○…………
9.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排放的CO2多于其他植被阶段,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 A.光合作用强
B.生物种类多
C.土壤温度高
D.枯枝落叶多
10.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土壤有机质增加 C.群落内光照增强
B.植被覆盖率增加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1.推断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期间,最可能会出现 A.海平面上升 C B.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 D………线…………○………… .降低雪线高度
.水稻种植北界南移
试卷第4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线…………○………… ………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可可树起源于南美,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海拔一般低于300米的地区。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农场的小农生产,全球70%……○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的可可豆来自非洲。下图为“美洲主要可可树种植国家分布图”。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原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适应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可可的广泛分布。(1)阅读材料,归纳可可树分布特征。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种植可可树的地区之一,简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
(2)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可能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可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有其独特性。下图(左)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试卷第5页,总6页
………线…………○…………
材料二 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上图右),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龙血树受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材料三 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2)结合龙血树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分析其对索科特拉岛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线…………○………… (3)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但在海南昌江、三亚仍有成片分布的原因。 (4)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也迅速发展。现代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旅游模式,通常是指以田园风光、农庄农场以及乡村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及体验式的旅游活动。
简述我国现代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乡村旅游业对我国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15.(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150多年来,澳门通过填海造陆不断扩大陆域,如今澳门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从海上发展而来。随着填海造陆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国家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这对于澳门传统粗放式填海不失为一种督促。
结合上图,分析澳门填海海造陆对海岸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限制围填海政策,推测澳门未来发展采取的措施?
试卷第6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产业发展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高沟镇为乡野小镇,科技水平较低,排除A。电缆原料为冶金、化工产品,高沟镇不生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高沟民用电线电缆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说明市场的需求增大是高沟镇转产做电缆的主要影响因素,选项C符合题意。高沟镇虽然具有劳动力数量和价格优势,但这不是转产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
2.2013年后,技术要求低的民用电缆和工业电缆生产企业增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加上原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效益低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发展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的特种电缆生产,选项A符合题意。题中信息表明,特种电缆市场属于高端市场,因此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也较高,排除B。普通电缆产品档次低,排除 C。普通电缆市场门槛低,导致生产企业多,经济效益下降,排除D。故选A。 3.B 4.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2017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量排名统计表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安徽人口回流的原因、人口流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中国还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还未出现逆城市化,故A选项错误。安徽省临近长三角,在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农村投资环境改善,承接大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加,导致安徽省外出人口回流,故B选项正确。回流人员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故C选项错误。安徽省外出人口回流,不能反映城市产业向外转移,只能反映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第1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4.环境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技术、开放程度等因素相关,流入人口多不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故A选项错误。流入广东的劳动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对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作用有限,故B选项错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故C选项正确。人口流入,导致总人口增加,不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还有可能降低人增收入水平,故D选项错误。故选C。 5.A 6.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青海湖西岸的沙丘分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沙丘形成原因、沙丘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材料信息表明,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说明当地风力较大,图文信息表明,沙丘位于三角洲地区,当地泥沙丰富,因此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力堆积,选项A符合题意。流水堆积、风化作用、湖水堆积不会形成沙丘地貌,排除B、C、D。故选A。
6.图中显示,青海湖西岸西边有黑山、大通山阻挡,因此青海海西岸沙丘的沙源来自西北沙漠的可能性不大,A错。材料信息表明,区域内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当出现湖风时,当地会盛行东风,沙丘可能向西移动,B错。区域内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当出现湖风时,沙丘东坡为迎风坡,坡度变缓,西坡为背风坡,坡度可能变陡,C错。过度放牧导致青海湖流域内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可能增多,河口三角洲增大,泥沙增多,沙源增多,沙丘可能扩大,D正确。故选D。 7.A 8.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图中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第2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7.根据题意推测,若不考虑径流输出,当水分盈亏量为正值时,地表水量增加,当水分盈亏量为负值时,地表水量减少。图b显示,丙地从6月开始至12月,水分盈亏量为正值,丙地地表水量增加,1月水分盈亏量为0,地表水量不再增加,达到最大值,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从而排除选项B、C、D。故选A。
8.图b中显示,乙地区3~5月水分盈亏量呈下降状况,根据题中水分盈亏量的概念可知,其下降变化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降水量减少,二是蒸发量增加,因此首先排除C、D。乙地冬季降水稀少,春季降水再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排除A。当地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增强,导致水分盈亏量减少,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D 10.C 11.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东北某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为主要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材料信息表明,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排除A。生物种类与土壤呼吸量的大小关系不大,排除B。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大,对阳光有阻挡作用,使得到达地表的能量较少,地温不高,排除C。红松阔叶林生长旺盛,枯枝落叶较多,土壤中生物残体分解旺盛,排放的CO2量较大,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图中显示,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到草本,土壤CO2排放量有减小的趋势,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应该减小,A错。如果植被覆盖率增加,则土壤中有机质补充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增加,分解有机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应增加,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高大树木逐渐减少,对阳光的阻挡作用减小,因此群落内光照增强,选项C符合题意。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明显有些生物逐渐消失,D错。故选C。
11.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说明当地的水分条件在变差,这与目前全球变暖有关,而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A对。植被演替,植被覆盖率下降,蒸发加强,区域小气候会有所恶化,B错。全球变暖,雪线高度可能上升,C错。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可能使水稻种植北界北移,D错。故选A。
答案第3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2.(1)主要在热带地区;北美洲南部,南美洲中北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市场广阔。
(2)甲地位于较低纬度;受暖流影响;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3)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解】
(1)可可树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的地区,故主要在热带地区。可可树起源于南美,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海拔一般低于300米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可树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南部,南美洲中北部,纬度低,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受赤道影响大,降水丰富,美洲市场广阔。
(2)甲地位于较低纬度,全年气温高;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适合可可树生长。
(3)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占有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加剧水土流失;枯枝落叶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可可产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可可的品质和适应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应;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效率;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3.(1)索科特拉岛长期的地理隔离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致使动植物具有独特性;当地居民较少,对生长在海拔较高处的龙血树干扰小;岛屿经济落后,所属国政治不安定,游客少,外来干扰少。
(2)该岛气候炎热干燥,为此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减少蒸发;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3)龙血树生长缓慢,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龙血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为破坏大;海南昌江、三亚的龙血树发现较晚;政策的保护力度强,故有成片分布。
(4)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龙血树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种植龙血树的研究和利用;恢复野生龙血树的环境,促进其自我更新能力。
答案第4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索科特拉岛及其独特植物——龙血树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索科特拉岛独有物种丰富的原因、植物对气候的指示性、龙血树在我国海南分布的原因、保护龙血树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1)题,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应地理位置和外来干扰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索科特拉岛独立于大陆之外,长期的地理环境隔离,有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图中显示,该岛位于北纬10多度,纬度位置低,全年高温,且夏季受索马里寒流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为适应这一气候特征,致使动植物具有独特性;当地居民较少,材料信息表明,龙血树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因此居民对龙血树干扰小;图中显示,该岛屿属于也门,该国经济落后,政局长期不稳,来此旅游的游客少,外来干扰少。 第(2)题,该岛所处纬度低,常年气温高,沿岸夏季受索马里系流的影响,气候干燥;为了炎热干燥的气候,材料二信息表明,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减少地表蒸发损失水份;材料二信息表明,龙血树的叶片上有蜡质,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避免叶片被强烈的阳光伤害,同时蜡质可以抑制蒸腾,保存水分;材料二信息表明,该树种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地带,海拔较高,气候相对温和,且气温日较差大,早晨低温时容易形成雾,为其生长提供了水分。
第(3)题,本题应分成两个问题来回答,一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另一个问题是在海南昌江、三亚仍有成片分布的原因。前一个问题应该从龙血树本身特点、环境变化和人为的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材料二信息表明,龙血树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自然更新能力差;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龙血树的生长环境;材料信息表明,龙血树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大量地人为采伐,对其破坏大。后一个应该从龙血树利用时间、人为保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海南昌江、三亚的龙血树发现较晚,开发较晚;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政策的保护力度增强。
第(4)题,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应该从提高保护意识、制定保护政策、减少人为利用和破坏、促进更新、寻找替代等方面进行思考回答。如,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龙血树的保护力度;保护野生龙血树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龙血树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工龙血树替代野生种;重建野生龙血树的自然环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
答案第5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4.乡村旅游包含田园风光、农庄农场、乡村民俗文化、休闲餐饮等,旅游内容多样、富有特色,吸引力大;居民经济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有休闲娱乐愿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行便利,为旅游活动提供可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美化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能够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土地压力;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改变生活方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乡村旅游开发的条件及影响。 【详解】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从乡村旅游的优势、居民旅游意愿和交通条件方面分析。我国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对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以从提高农业附加值、丰富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回答。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5.不利影响:澳门填海造陆导致天然海岸线和滨海湿地消失,海岸侵蚀日益严重;风暴潮灾害增多,红树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沿岸人类活动,海洋污染加重。措施: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借助港珠澳大桥,与粤港进行跨区域合作等。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澳门填海造陆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填海造陆的不利影响、澳门未来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澳门填海海造陆对海岸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海岸生态、抗灾能力、海洋污染等方面分析。澳门是在当地许多浅海湿地上进行填海造陆的,这样导致天然海岸线和滨海湿地消失,浅滩处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没有浅海、浅滩和红树林的阻挡,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岸侵蚀日益严重;填海造陆后,沿岸人类活动增多,排放的废水增多,海洋污染加重。
限制围填海政策,导致澳门发展空间很难扩大,因此要通过港珠澳大桥等交通设施加强与内地联系,从而拓展发展空间;要通过科学布局,缓解用地紧张;要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第6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7页,总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