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日记
作者:杭建丽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2期
摘 要:“微日记”是一种短小精悍的,随想随记的日记形式,它以最小的生活切入点记录学生双眼观察到的精彩。后面的“跟帖”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写这种微日记可以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微日记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但如何把“知生活、懂生活”变成“爱生活、悟生活”,最后还能用快乐的心情和灵感的笔尖转化为文字的过程,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作文革命。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适时地调动学生观察、记录生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生活的点滴用多种写作形式来再现,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结合课标话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我发现写作文往往成了许多学生“成长的烦恼”。因此,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 里话。
二、联系实际谈作文
现实中,学生的好奇心最强,他们的观察也最仔细,所以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应该是最真实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写作开始趋向雷同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甚至可以把其他优秀作文气贯长虹般地“默写”下来。为此,我作了一些跟踪调查和适时采访,了解到一些学生写作的“烦恼”:
第一,无话可写。特别是面对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思路狭窄,立意俗套,没有多少语言可以用来恰当地表达。例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初春的那场雪》,本以为立春之后下的那场雪应该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激动的情怀。结果,学生冥思苦想了半节课,也没理出头绪来,最后引用了优秀作文里的片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假话、套话成篇。学生拿到一个作文主题,直接联想到看过的范文。例如,我布置一篇描写植物的作文,发现大多数学生写梅花,当我欣慰之余问问学生,原来他们并不是很喜欢梅花,甚至没仔细观察过梅花,只是以前背过一些相类似的作文。 三、“微型日记”促兴趣
文章本由心而生。我们老师应该去找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孩子酣畅淋漓地表达内心的生活情感,使他们不吐不快,愿意写,大胆写,创意写,无拘无束地写。这种类似“微信”的“微日记”写作样式便在班级落地生花。
这种“微日记”的写作模式,心之所想,兴之所至,形诸文字,随时写作。之后还可以邀请别人在后面“跟帖”,形成一种分享和互动。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字,短到只有几十个字;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影视观感的,更有学生慢慢涉及当今的社会时事;从体裁上看,有散文,有连载小说(童话故事居多),有评论等等。学生很喜欢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 例如,学校课堂课间发生的一些平淡的事情却成为了学生笔尖的精彩。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配着《二泉映月》的二胡演奏曲读课文《二泉映月》。当我们饱含伤感地把文章读完之后,老师提问我们:“听完乐曲,读罢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谁知我们班“语文学霸”小金同学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乐曲很忧伤,也很抑扬顿挫(cuó)……”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大家笑得东倒西歪的,原来“学霸”读错音了,把挫(cuò)读成了挫(cuó)。 ——季同学
再例如,一些社会的新闻事件也在学生的“微日记”里悄悄地出现了:
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上在报道一架飞机在飞行途中失踪了,飞机上有好多中国人。去哪儿了呢?不会去其他星球吧,如果是,那就好了;如果不是,那就不幸了。爸爸妈妈和我都在说:要保佑飞机上的人,希望他们平安回来!祈祷!祈祷!再祈祷! ——戴同学
这样的写“微日记”的形式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还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团结合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尝试创新展未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非常丰富,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这就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源泉。但如何让这泉水“叮咚”起来,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各显身手的机会了。
于是“微日记+跟帖”的形式,不仅合理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能有效地让学生重新点燃写作兴趣,敞开写作空间,放飞写作心灵,架起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产生倾吐的欲望,更让作文成了表达的一种需要,真正让孩子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1). [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李烨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