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2020-07-07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标二

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实施细则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一一年一月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目录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 3 1 适用范围 .......................................................................................................................................... 3 2 作业准备 .......................................................................................................................................... 3 2.1 审核图纸 ................................................................................................................................... 3 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 ........................................................................................................... 3 2.3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 3 2.4 仪器设备配备 ........................................................................................................................... 3 2.5 人员配备 ................................................................................................................................... 3 3 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 3 3.1 编制依据 ................................................................................................................................... 3 3.2 一般规定 ................................................................................................................................... 3 4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与工艺流程 ...................................................................................................... 4 4.1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 ................................................................................................................... 4 4.2沉降变形观测工艺流程 ............................................................................................................ 4 5 质量标准及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4 5.1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 4 5.2 沉降观测桥涵变形控制 观测资料标准及频率要求 ........................................................... 15 6沉降评估 ......................................................................................................................................... 19 6.1 观测资料整理表 ................................................................................................................... 19 6.2 分析评估前应收集的资料 ................................................................................................... 20 7 其 他 ........................................................................................................................................ 21 8安全要求 ......................................................................................................................................... 21 附件:沉降观测用表 ............................................................................................................................ 22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 24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1 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4标段三工区隧道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我工区共有有隧道6条,分别是小高山隧道全长2854米;郎坡隧道全长298米;柿花寨隧道全长2170米;阿那溪隧道全长1776米;农中隧道全长218米;大地隧道全长738米。

2 作业准备 2.1 审核图纸

根据图纸编制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建立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

2.3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2.4 仪器设备配备

测量放样前必须选择配置相应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所有仪器设备应按规定 按检定周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因此,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的精度要求具体如下:

(1)不低于DS05级的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1台(0.3级) (2)数字专用条码尺1对、尺垫1对、电脑一台、沉降观测软件l套。 2.5 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根据施工需要分组,隧道组测量人员3人。测量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由吴保利主管。组长:徐鹏飞 组员:周振卫、韩初露

3 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3.1 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号)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2006)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 754号)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7)沪昆客运专线设计文件 (8)铁道相关规定 3.2 一般规定

(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4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

沉降观测工作基点标高数据准备→现场测量数据采集→内业处理打印平差数据形成图表→监理签字确认→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验收。

4.2沉降变形观测工艺流程

5 质量标准及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1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5.1.1沉降变形观测基本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或附和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点进行观测。

(2)水准仪使用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和尺垫,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行重测。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4)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Om;视线高度≥0.5 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 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读数记至0.01 mm。

(5)观测时,一般按后一前一前一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偶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返测:(奇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偶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6)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观测前30 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应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以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8)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网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祝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9)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 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路面必须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10)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 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11)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m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12)平面控制网坐标系宜采用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基准面,以隧道长直线或曲线隧道切线(或公切线)为坐标轴的施工独立坐标系。坐标轴的选取应方便施工使用。

5.1.2 观测点布置

(1)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他如洞顶地表沉降 拱顶下沉 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2)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3)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 m Ⅳ级围岩每300 m V级围岩每200 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步布设两个断面。

(5)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类型基础的隧道段落 隧道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 注浆或其他措施处理的复核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8)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9)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0)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5.1.3 观测标构造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标采用φ20 mm不锈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网防锈处理。见图5.1.3。

5.1.4 观测方法

(1)隧道水准线路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符合水准线路,沉降观测点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线路观测示意见图5.1.4。

(2)高程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⑥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

①水准仪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需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 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白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②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数字水准仪测段往返起始测站设置: A仪器设置主要有:

一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m); 一最小显示位为0. 000 01 m; 一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 月 日; 一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 B测站限差参数设置:

一视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一视线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前后视距差限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 ——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 C作业设置:

——建立作业文件; ——建立测段名;

——选择测量模式:“aBFFB”; ——输入起始点参考高程; ——输入点号(点名); ——输入其他测段信息。 D通信设置: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③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按表5.1.4-1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④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见表5.1.4-2

⑤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观测时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侧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偶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返测:(奇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偶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⑥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⑦ -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

A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网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B将望远镜对准后机标尺(此时,标尺应按网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C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D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

E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

⑧间歇与检测

A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 光滑突出 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尺承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B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逋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C检测成果应在手簿中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D数字水准仪测量间歇可用建立新测段等方法检测,检测有困难时最好收测在固定点上。

⑨水准测量野外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M△≤±1.0 m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w≤±2.0 mm。M△ 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mm); L——测段长或环线周长(km); n——测段数;

W——水准路线的环线闭合差( mm); N——水准环数。 (3)水准作业基本要求

①在气象条件变化稳定时进行观测,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 min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 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2h);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②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③水准路线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尽量避开跨越河流 湖泊 沼泽等障碍物。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 m以外进行测量,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④跨越较大河流或水域时,按《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⑤观测前30 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网水准器,严袼置平。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⑥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⑦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⑧观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应选用2.5 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固,防止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4)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①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

A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B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C若A中的重测高差(或B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

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E区段 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测段。

F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位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侧,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侧段。

G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A超出限差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5.1.5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要求

(1)隧道沉降变形观测的精度为±lmm,读数取位至0.01mm。 (2)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观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测设。 (3)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5.1.5-1规定执行。

(4)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见表5.1.5-2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5)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5.1.5-3。

5.1.6 数据传输流程 (1)准备阶段

①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提交“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1. 6-1)和“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附表4),要求将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同步提交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②设计单位根据观测断面布设的位置,填写附表6“沉降设计值表”中沉降设计值栏,同步提供电子文件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评估单位。

③设计单位提交全线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测量阶段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①组织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按照时间要求提供文件给 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具体文件格式要求详见下节。

②观测数据处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其中观测手簿文件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每3月提交1次。

A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 B控制点文件 C观测手簿文件 D高差文仵 E平差文件

F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G平差计算文件 H平差成果文件

③成果输出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提供纸介质文件,每1年提交1次,作为最终《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的组成部分。要求每次数据均从观测原点开始至提交时间。

A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B测点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图5.1.6-2)与荷载一时间一沉降速率示意图(5.1.6-3)。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④其他文件

A断链表: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提供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B沉降设计值表:评估单位将观测值与设计值相差较大的观测点数据电子文件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设计值表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⑤工作基点复测报告:因牵涉区域沉降,问题复杂,报告的详细组成内容和要求在后面以补充规定形式另行下发。

⑥特殊问题报告:施工单位提交观测过程中特殊问题报告。对观测过程中发生沉降值异常 测点破坏后恢复等情况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平行观测与施工单位观测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⑦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报告内容详见第5.1.6条第2款第3项。

⑧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报告内容详见第5.1.6条第2款; (3)评估阶段

①评估单位将区段评估报告以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提供建设单位;报告 内容详见第5.1.6条第2款;

②评估单位提供数据库电子文件给建设单位。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5.2 沉降观测桥涵变形控制 观测资料标准及频率要求 5.2.1 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1)隧道内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 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地质条件较好 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 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3)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 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4)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 mm。 5.2.2 观测资料要求 (1)观测资料基本要求

①隧道沉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 mm,读数取位至0.01 mm。

②测量单位要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统一表格。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

③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每月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格式详见附表。 ④观测数据要求结合施工过程,详细记录各个施工节点前后的观测数据。如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及铺轨时间。

⑤观测数据要进行抽检,并由监理单位对观测资料进行确认。 (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数据传输要求有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其中电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xls)格式,图形文件采用CAD(*.dwg)格式,报告采用Word(*.doc)格式。纸介质文件要求相关单位签署盖章。

①文件管理。文件管理示意图见图5.2.2。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A施工单位由测量队负责处理观测数据形成文件,逐级上报给工区和标段项目部,以标段为单位汇总后按时提供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B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执行以下命名规则: 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则分别命名为: “一标段、二标段…十三标段”。

二级文件夹以观测时间命名,如包含08年10月到08年11月的数据, 则命名为“0810-0811”。

三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工区、二工区…”。 四级文件夹以测量队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测队、二测队…”。 五级文件夹按测量日期命名,如2009年3月4日观测则命名为

090304;如当天有4台仪器观测数据需要处理,则按090304 (1)、090304 (2)、090304 (3)、090304 (4)命名。

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说明文件。

②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段号一工区号一测队号一观测日期,后缀名”的格式为准。例:一标段 2 工区 4项目部在08年10月11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4 -081011.dat或1-1-2 -081011.gsi”。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 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 -ble 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白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

③控制点文件命名规则

控制点文件名应与相应的观测文件名同,仅在后缀名上加以区分,控制点高程文件以.BM1为其后缀名。例:观测文件名为1-1-2-081011.dat或1-1-2-081011.gsi,其相应的控制点名应为1—1—2-081011.BM1。

BM1文件的格式如下: 点号1,高程1 点号2,高程2 点号3,高程3 ④其他文件命名规则

其余文件均根据原始观测文件与控制点文件进行计算得出,文件名均与 观测文件名同名,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型定义其不同的后缀名。

观测手簿文件:1-1-2 -081011.xls 高差文件:1-1-2-081011.hdf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平差文件:1-1 -2-20081011.inl 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1-1-2 -081011.gco 平差计算文件:1-1 -2-081011.oul 平差成果文件:1-1-2-081011.our

⑤说明测量时的天气情况,温度,另外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超限重测 测点破坏后恢复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

要求以上文件以纯文本格式提供,详细要求见附件3。 (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①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

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l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

各种测点的测点类型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详见表5.2.2-1

例如,DK40+ 100. 25断面的隧道左侧观测桩的测点编号为:00401OOH1。 ②隧道测点均采用相应的中心里程。 ③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均需要全名输入,不得有任何省略。 ④转点输入

所有转点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 ⑤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A工程类型:隧道

B测点的类型有:隧道观测标 C测点位置:按照表5.2.2-2输入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D距线路中心:输入测点位置到中线的距离,单位为m。左侧为负值,右侧为正值,中心为0。

E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类型,各种工程类型的基底处理类型按5.2.2-3表填入。

F压缩层厚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压缩层的厚度,单位为m。

G处理深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深度,对于换填输入换填厚度,单位为m。 H工裎名称:输入观测标所处工程段落的名称,例如:××隧道等。 I测点属性填写要求不同类型的观测点需录入的属性信息有所不同。 ⑥附表1-附表7数据录入通用要求: A观测期次

整型数据,根据观测的期次依次填入“1 2 3-”,观测期次必须连续。 B观测日期

日期型数据,格式为“年一月一日”,其间用英文短划线“一”连接,年为四位数,月和日是两位数,例如:2008 -08 -01 2009 -06-12。

C两次观测间隔

整型数据,输入与前一期观测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天。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D累计天数

整型数据,各期次观测间隔天数的累计,单位为天。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E本次高程

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高程值,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第 一期观测时输入的高程值即为该观测标的初始值。

F本次沉降

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测点的沉降值,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G累计沉降

浮点型数据,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计,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H沉降速率

浮点型数据,由“本次沉降”除以“两次观测间隔”得到,单位为mm/d,保留小数点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后3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速率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I施工阶段

输入各期次观测时的施工阶段(施工状态或者工况],各种工程类型的施工阶段可按表5.2. 2-5填写。施工阶段和沉降评估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按照下表格式填写。要求每次数据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填写该项,以免时间久后发生错误。

G备注:据需要输入备注信息。 5.2.3 观测频率要求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 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沉降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②第二阶段为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③第三阶段为无砟轨道铺设后3个月。

④沉降观测频率根据阶段不同而确定,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差值不宜大于l mm。具体见表5.2.3。

6沉降评估

6.1 观测资料整理表

采用统一的《沪昆客专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见图6.1.1。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6.2 分析评估前应收集的资料 (1)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隧道地段的绂路设计纵断面图 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 地质勘察报告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

(3)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 Ⅳ~Ⅵ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 施工监控量测资料 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6.3评估方法 6.3.1 数据处理

(1)观测数据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归纳 分析:铺设二期恒载前铺设二期恒载后,钢轨锁定前钢轨锁定以后。

(2)区段分析

对于一座隧道不仅要控制隧道的沉降,同时也要控制相邻路桥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得m隧道的整体分析。

6.3.2评估分析

(1)岩石地基等良好地基的隧道,设计和观测沉降量小于5 mm时,可考虑不再进行预测评估。

(2)隧道沉降预测采用曲线回归法。

(3)根据隧道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作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 92。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 mm。

(5)隧道主体结构完工至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 S(t=o。)——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6)设计预测的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不宜大于10 mm。 6.3.3 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

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包括:规范双曲线法、修正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指数曲线法、遗传算法双曲线 Verhulst算法、Asaoka算法、灰色系统GM(1,1)算法。

7 其 他 (1)观测仪标保护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 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仪标的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

(2)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避免沉降异常。 (3)观测数据中应将各加载阶段标识清楚,避免数据分析时造成误判。

(4)应加强对观测标的定期检查并严格落实,如m现观测标被敲击挖橇丢失等情况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复测。

(5)无砟轨道铺设前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各段落铺设轨道的间隔时间相差较大或沉降非常敏感地段等适当增加观测频次,为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8安全要求

(1)测量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跑跳,要注意来往车辆,要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以保证安全,吊装区内作业时应设监护人员,严禁吊物下作业。

(2)密林丛草间进行施工测量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严禁烟火,并需预防有害动植物伤人。

(3)在公路和交通繁华的道路上作业时,尽可能缩短作业和仪器在通路停车部位上停留时间,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 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4) 临近既有线施工时,要严格执行既有线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所有测量入员均要进行既有线施工安全培训教育。

(5)在影响既有线范围内施工时,测量作业人员戴白色或黄色安全帽,在轨道上作业时必须穿黄色防护服背心。作业人员严禁在既有线范围内戴红色安全帽,穿红色衣服。

(6)在既有线旁测量放线时,严禁使用钢卷尺等金属测量工具测量既有线线路轨距;穿越铁路时应遵守“一看、二慢、三通过”原则。

(7)在施工现场测量时,必须注意周围的吊车及机械电气设备,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 表2

内作业,防止发生事故,必要时必须停电,机械停止运作后再作业。

(8)上下沟槽 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到基坑作业。

(9)测量人员在高空 地面立尺时,必须注意上下左右的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伤人。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大树下停留。

(10)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衰弱、视力不佳、饮酒、睡眠不足者,禁止参加高空作业。

附件:沉降观测用表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工程名称:

测 自 至 仪器型号: 编号: 观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天气 :

视准点 视距读数 后距1 前距1 视距差(m) 后距2 前距2 累计差(m) 标尺读数 后尺读数1 后尺读数2 前尺读数1 前尺读数2 高差(m) 高差(m) 读数差(mm) 高差(m) 高程(m) 测站后视 前视 中视 备注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日期: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附表1

测点编号 工程类型 测点类型 冠号 里程 测点位置 距线路中心 填挖高度 基底处理类型 压缩层 厚度 处理 深度 墩高 涵顶填土高度 围岩类别 工程名称 备注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年 月 日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附表20

隧道名称: 观测桩编号 观测日期: 原始标上次标高(m) 高(m) 观测日期: 本次标高(m) 本次沉降(mm) 累计总沉降(mm) 断面里程 位置 类型 测量: 年 月 日 复核: 年 月 日 负责人: 年 月 日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附表10

断面里程: 第 页 共 页 累计 观测日期 天数 (天) 路堤 填高 (m) 1 2 3 4 5 本次分层沉降(mm)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地面总 沉降量 (mm) 备注 测量负责人: 年 月 日 复核: 年 月 日 监理: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