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收敛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二、收敛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①、隧道收敛观测点及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埋设稳固,并有
明显标志;
②、沉降观测点布置频率,见表1:
表1
围岩级别 V加强 V Ⅳ
③、收敛沉降观测点布置形式图 1)半断面开挖观测点布置形式图
布置频率 1个断面/5米 1个断面/10米 1个断面/10米 每断面测点数(个) 5 5 5
图1 半断面(三条测线、拱顶一个测点)
2)全断面开挖观测点布置形式图
图2 全断面
a.6条测线、拱顶一个测点 b.7条测线、拱顶三个测点
④、根据现场情况,在变形较大的区域,如交叉口、紧急停车加宽带,
还应加密测点和观测频率。 ⑤、量测的时间频率,见表2
表2 位移速度 距工作面距离 量测频率 备注 10mm/日以上 10~5mm/日 5~1mm/日 0~1B 1B~2B 2B~5B 1~2次/1日 1次/1日 1次/2日 1、B为隧道开挖宽度; 2、节理、劈理发育的岩层,在丰水期,应适当加大1mm/日以下 5B以上 1次/周 量测频率。
⑥、量测的开始时间
要求在开挖24h内和下一循环开挖之前测读初次数,以获取围岩开
挖初始阶段的变形动态数据。 ⑦、量测的结束时间
当围岩基本稳定后,若无明显变形,报监理核批结束量测。
2、量测仪器
1)、要求统一使用球铰连接弹簧式收敛计,进行收敛沉降量测。并配备
温度计,进行温度校正。
2)、收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率定,使用过程中还应定期率定,并报监理。 3、记录及计算
1)、收敛计现场测量记录表,表3
收敛计现场测量记录表 表3
工程名称: 鄂拉山隧道左线出口
观测断面:
收敛计型号: 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测量日期 温度 收敛基线℃ 编号 基本长度 测量记录 收敛(百分表)读数(0.01m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测量值
2)、收敛计测量结果温度校正表,表4:
收敛计测量结果温度校正表 表4
工程名称: 初测温度T0: 观测断面: 温度校正系数α: 收敛计型号:
校正后的测温度差 T1- T0 温度校正值 量值 备注 测量测量 日期 基线 编号 测量值L(M) 时温度 T( 1℃) L(T1- T0)Α L(1-(T1- T0)(MM) Α) 3)、收敛及沉降值计算:
断面收敛沉降测量结果校正图
①、计算A、B、C三点的初始坐标:
Ax=0
Ay=Sc0 sin arc cos ((Sa02+Sc02-Sb02)/2Sa0Sc0) Bx=( Sc0 – Ay)-1/2 By=0
Cx=( Sb0 – Ay)-1/2 Cy=0
式中,Sa0 、Sb0 、Sc0 为初始时的基线长度。 ②、计算A、B、C三点在任意t时的坐标:
Axt=0
Ayt=Sct sin arc cos ((Sat2+Sct2-Sbt2)/2SatSct)
Bxt=( Sct – Ayt)-1/2 Byt=0
Cxt=( Sbt – Ayt)-1/2 Cyt=0
式中,Sat 、Sbt 、Sct 为任意t时的基线长度。 ③、计算A、B、C三点在任意t时的位移:
△Ayt= Ay-Ayt
△Bxt= Bx-Bxt △Cxt= Cxt-Cx
4)内业成果
①、收敛沉降成果表 ,表5:
收敛沉降成果表 表5
工程名称: 观测断面:
测量日期 本次收敛(MM) 累计收敛(MM) 本次沉降(MM) 累计沉降(MM) 序号 备注 ②、收敛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③、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④、收敛与进尺关系曲线图 ⑤、沉降与进尺关系曲线图
三、奖罚措施
鄂沪蓉西指技[2004]171号文件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中第八章,如下:
8.1 变更:没有相应的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资料,不予批准围岩类别和衬砌支护参数变更。
8.2 计价:未作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或者查无相关资料的不予计价。 8.3 承包商未作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或者其能力不能完成此项工作或其工作水平不能满足业主要求,导致安全隐患或事故的,指挥部可以另行委托具有业绩和能力的单位进行相应工作,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8.4 指挥部检查发现应作未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的,视由此造成的后果,将给予相关施工、监理单位和人员经济处罚、通报批评、解除合同等处罚;承包人不遵守本细则,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质量责任事故,触犯法律的,其责任和损失自负。
8.5 指挥部综合考核评比时,此项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纳入考核奖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