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附答案详解)

2024-04-27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它可以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防辐射的

服装,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

A. 耐腐蚀性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延展性

2. 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B.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3. 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装置

D.

性质实验

4. 有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用铝箔包裹食品,外层则

是分别包装的两种化学物质,使用拉动预留在外的开关,使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 浓硫酸与水 B. 熟石灰与水 C. 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

5. 浓硝酸(HNO3)需要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其遇光和热易分解产生一种有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

A. NO2

B. N2 C. SO2 D. CO

6.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自来水常用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4 D. +5

7. 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纯

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牛奶 C. 蒸馏水

第1页,共21页

D. 海水

8. 2021年起,饮品行业开始用纸吸管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吸管,纸吸管主要成分的化

学式为(C6H10O5)n,下列关于(C6H10O5)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3种元素组成 C.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D. C、H、O的质量比为6:10:5

9. 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BrNa 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 甲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0. NH4HCO3属于( )

A. 氮肥 B. 钾肥 C. 磷肥 D. 复合肥

11.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

C2H4O

 点燃 

− 

2CO2+2H2O,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

B. 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

不同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

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12. 下列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方法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 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第2页,共21页

13. 已知金属A和B能够发生如下反应:①Zn+ACl2=ZnCl2+A,②B+ZnCl2=

BCl2+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可能是金属铝 B. ACl2一定是氯化亚铁 C. A、B活动性为A>B

D. 若A为铁,则①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增大

1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

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

酸的烧杯中

B. 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OH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5.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分离NaCl和BaCl2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的Na2CO3过滤、蒸发 B. 制取少量FeCl3:将适量的铁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

C. 除杂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 鉴别木炭粉、Fe粉、CuO粉末: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2.0分)

16. 我们学习了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节假日,某班同学去郊

外进行野炊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__。(填序号) A.纯净水 B.棉布围裙 C.铁锅铁铲 D.塑料凳子

(2)学生野炊食谱如下: 主食:馒头;

第3页,共21页

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和黄瓜。

你认为食谱中的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______。

(3)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17. 分类、类比、迁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1)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可分为“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等主题。据此可将A与①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都属于②______主题的学习内容。

C.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反D.用扫描隧道显A.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B.氧气供给呼吸 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微镜获得的苯分全民环境意识 子图像 (2)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我们利用元素间的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元素的性质:

①由图像可知,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______的规律性变化。

②查阅资料可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则H2SO4比HClO4的酸性______(填“强”或“弱”)。

第4页,共21页

18. 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_ (填“甲”或“乙”)。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19. 下列是几种家用清洁剂。

清洁剂 洁厕灵 去污粉 炉具清洁剂 功能 有效成分 HCl NaHCO3 NaOH (1)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 ______ 。 (2)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______ 。

20.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节选)“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第5页,共21页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解决 ______ 的加剧。

(2)CO2地质封存储存的深度定为800米以下,此过程中CO2分子间间隔会 ______ ,CO2海洋封存是将CO2送入到地下3000米的深海里,存在的风险可能会造成海洋酸化,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O2化学封存的方法之一是用CO2跟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请你写出一种可再生能源 ______ 。

21. 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

料制备碲并回收银和金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第6页,共21页

请回答:

(1)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操作1和操作2都是 ______ 操作(填操作名称)。 (3)滤渣1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硫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这两种酸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______。

(2)小明选择装置B和D来制取和收集氧气,若将B装置中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不足的是 ______,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如图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______(填序号)。

有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提出“铁丝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在点燃的条件下,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

第7页,共21页

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你认为方案 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 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发现有一瓶标签受2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

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假设 ______不合理。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相互评价 第一产生白色沉淀,第一组同学第二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错误。你认为其理由组 认为猜想①成立 是硫酸钡和 ______ (填化学式)都不溶于水。 第二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二组第三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错误。你认为其理由组 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是 ______ 。 第三溶液无明显变化,第三组同第一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其理由是 组 学认为 ______ 成立。 ______ 。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 ______。

第8页,共21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 味精是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溶于水,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味精中还含有氯化钠

(味精中其他成分不考虑)。为测定味精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米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______(填字母)。 A.10mL B.50mL C.100 mL

(2)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经精确测定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87g,求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第9页,共2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故选:D。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金属具有延展性,能抽成细丝分析; 本题既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注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答案】D

【解析】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A错误; 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但图示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造成生成的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第10页,共21页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实验目的。

本题是一道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的试题,难度不大,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且是液态物质,不宜使用,故A错误;

B、熟石灰溶于水放热,但其溶解度极小,因此放出的热量有限,故不能达到加热的效果,故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C正确; D、氯化钠与水不反应,不能产生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间反应时是否放热判断,即食即热型快餐就是利用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放热进行的,同时要考虑物质的状态和腐蚀性及是否易保存等。

本题考查了生石灰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化钙的性质进行,要熟记物质溶于水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5.【答案】A

【解析】解:A、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氮,是因为反应物中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并且二氧化氮有毒,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氮气无毒,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这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

第11页,共21页

的基础。

6.【答案】C

【解析】解:设化合物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n+(−2)×2=0,解之得n=+4; 故选:C。

根据物质二氧化氯的化学式ClO2,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氧为−2价,计算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7.【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牛奶中有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牛奶、粗盐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A

【解析】解:A、(C6H10O5)n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16×5)×n=162n,故选项说法错误。 C、(C6H10O5)n中碳、(1×10n):(16×5n)=36: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5:4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C6H10O5)n中碳、(1×10n):(16×5n)=36: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

第12页,共21页

5:4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C6H10O5)n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甲是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带有“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显+1价,溴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1,而不是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甲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甲、乙两种元素分别是溴元素和钠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3页,共21页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解答】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4页,共21页

12.【答案】A

【解析】解:A、沉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采用了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没有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正确。 B、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应控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等,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应对比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需控制铁只与水接触、铁只与氧气接触、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对比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法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B的氯化物是BCl2,说明B元素的化合价是+2,而铝的氯化物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B不可能是金属铝,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Cl2不一定是氯化亚铁,也可能是氯化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可知,B比锌活泼,锌比A活泼,因此B比A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答案】C

第15页,共21页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pH逐渐升高,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显酸性)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过量的NaOH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中,pH由小于变成等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D

【解析】解:A、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的Na2CO3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蒸发得到氯化钠,不能得到氯化钡,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木炭粉,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的是铁,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D、稀盐酸不能和碳反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第16页,共21页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D 糖类 元素

【解析】解:(1)塑料凳子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2)食谱中的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糖类; (3)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故答案为:(1)D; (2)糖类; (3)元素。

(1)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2)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 (3)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17.【答案】D 物质构成的奥秘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弱

【解析】解:(1)A图探究的为分子运动的现象,D图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原D、子、离子均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学习的内容,故答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 (2)①根据图像可知,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故填: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由题目所给信息,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一次增强,硫元素和氯元素在同一周期且氯元素在硫元素的右边,故则H2SO4比HClO4的酸性弱,故填:弱。

(1)根据每个主题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 (2)根据图示所得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题目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知道每个主题所研究的内容、对图像及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答案】甲 B

第17页,共21页

【解析】解:(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 故填:甲。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则在t1℃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20g甲,在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在t2℃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40g甲,所以B是饱和溶液。 故填: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

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9.【答案】NaOH具有腐蚀性 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解:(1)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具有腐蚀性,故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

(2)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

(1)NaOH具有腐蚀性;

(2)NaHCO3+HCl=NaCl+H2O+CO2↑。

(1)根据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2)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NaOH具有腐蚀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温室效应 变小 CO2+H2O=H2CO3 CO2+3H2

 催化剂 

− 

CH3OH+H2O 太阳

【解析】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故填:温室效应。

第18页,共21页

(2)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压强增大,所以分子间隔会变小;将CO2封入蓄水层中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变小;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和水,方程式为:CO2+

 催化剂 

3H2

− 

CH3OH+H2O,故填:CO2+3H2

 催化剂 

− 

CH3OH+H2O。

(4)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属于新能源,它们可以从自然界中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太阳能。 (1)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反应原理来书写方程式; (5)根据常见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21.【答案】2NaOH+TeO2=Na2TeO3+H2O 过滤 Ag、Au HCl、H2SO4

【解析】解:(1)“碱浸”时,NaOH和TeO2反应生成Na2TeO3和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TeO2=Na2TeO3+H2O。 故填:2NaOH+TeO2=Na2TeO3+H2O。 (2)操作1和操作2都是过滤操作。 故填:过滤。

(3)滤渣1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Ag、Au。 故填:Ag、Au。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硫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硫元素、氯元素,则这两种酸的化学式是HCl、H2SO4。 故填:HCl、H2SO4。

(1)NaOH和TeO2反应生成Na2TeO3和H2O。 (2)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3)Ag、Au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4)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硫元素、氯元素,则这两种酸的化学式是盐酸和硫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第19页,共21页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集气瓶 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2KMnO4

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  

− 

K2MnO4+MnO2+O2↑ C ② 镁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

(2)若将B装置中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不足的是不能控制反应速率,A装置需要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有棉花,因此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MnO  2+O2↑。故答案为:不能控制反应速率;2KMnO4

  △  

  △  

− 

K2MnO4+

− 

K2MnO4+MnO  2+O2↑;

(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C,铁丝的温度容易达到着火点,实验方案②更为科学,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火柴不能,故答案为:C;②;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及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式、配平、反应条件、产物,是否存在箭头。

23.【答案】③ BaCO3 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钡,

也无明显现象 ②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标签向手心

【解析】解:[讨论交流]根据图示中的标签可以看出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有氧元素,而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故猜想③不合理; 故答案为:③;

[进行实验]第一组: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无论是碳酸钠还是硫酸钠都会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钡、硫酸钡,该方案不合理; 故答案为:BaCO3;

第二组:根据图示可知第一组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钡溶液是过量的,因此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钡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钡,也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钡,也无明显现象; 第三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酚酞溶液不变色,根

第20页,共21页

据第三组实验现象可判断猜想②成立,得出结论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故答案为:②;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反思]结合上述情况和基本实验操作可知,倾倒液体时需要标签向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故答案为:标签向手心。

[讨论交流]根据标签图示中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第一组: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第二组:少量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 第三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反思]根据倾倒液体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本题利用标签受损的成分探究对复分解反应进行了考查,另外还考查了倾倒液体的实验操作、物质的元素组成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

24.【答案】B

【解析】解:(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则需要45g水,合45mL,因此选择50mL的量筒,故答案为:B; (2)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2.87g 143.5

x=1.17g

则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0g×100%=23.40% 答: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40%。 (1)根据量筒选择的依据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选择量筒时,量筒的量程要等于或略大于被测液体的体积。

1.17g

58.5

x

第21页,共2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