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金华)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輮
③
①
②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
①学不可以已:
.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③虽有槁暴:
.
④輮使之然也:
(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 。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事例一 ←表达的观点→事例三 木受绳则直 事例二 ← →事例四 2.(2022•鞍山)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⑥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时,应该读出 A.反问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嘲笑孔子时的得意和机智可爱。
B.疑惑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不理解,学识渊博的孔子居然不知道答案。 C.骄傲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对孔子的讽刺。 D.惊讶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感到很意外。
(2)根据文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赴汤蹈火:
(3)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人物 一儿甲 一儿乙
3.(2022•临城县)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速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多。⑨髀(bì):大腿。 (1)为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
.
②马无故亡而人胡
⑧
⑨
⑥
⑦
①
②
③
④
观点
理由
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
(2)本学期我们学过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它与“塞翁失马“连用,合成一个八字成语:塞翁失马, 。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2022•嘉鱼县)读小古文《刻舟求剑》,完成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注释]①遽(jù):立刻,马上。②契(qì):用刀刻。③惑:愚蠢,糊涂。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A.自己 B.从
.
②刻舟求剑 A.寻求
B.请求 .
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A.这儿 B.是的
(2)下面对划线句子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愚蠢吗? B.船可以做到,而剑却不能,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疑惑吗? (3)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 。 5.(2022•霍邱县)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的意思是: 。 (2)请补全文中空白处的句子。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之:①的;②他,指专心听讲的那个人;③指弈秋的指导;④指鸿鹄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人虽听之 .虽与之俱学 .
(4)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6.(2022•涟源市)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固执己见
(1)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2)“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1)解释加点字。 .
①或曰 。
.
②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 ..
③已而遍问十人 。
.
④哑然失色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②
(3)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启示?
7.(2022•铜仁市)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节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⑥
⑦
⑧
④
⑤
①
②
③
【注释】①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③语:谈论,说话。④欲:想要。⑤乃公:你的
父亲。乃:你。⑥要:主要。⑦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⑧复:再。 (1)解释带点词语。 .
①杖 .
②谢 .
③具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②大要教咸谄也。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8.(2022•永登县)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⑨
⑩⑦
⑧
⑤
⑥
①
②
③
④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战!”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有改动)
注释:①伐:攻打,讨伐。当时吴王一心想攻打楚国,却从未想过提防越国。②谏:劝谏,规劝。③舍人:侍从。④少孺子:人名,生平不详。⑤操:拿着。⑥如是:像这样。⑦高居悲鸣:在高高的地方发出悲哀的叫声。⑧委身曲附:弓着身子趴在树枝上。⑨傍:旁边。⑩延颈:伸长脖子。⑪顾:考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
①欲谏不敢 .
②乃罢其兵
(2)下列对加点词“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⑪
.
A.园中有树,其上有蝉(指园中的树)
.
B.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指树上的蝉)
.
C.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指黄雀旁的螳螂)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指蝉、螳螂、黄雀三者) (3)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文言文阅读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完成。
①“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已”的意思是停止。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之”代指冰。
③“虽有槁暴”意思是: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暴”同“曝”,晒干。 ③“輮使之然也”意思是: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然”这样。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可知,“知明而行无过”中“知”的意思是也可能是“智慧”的意思,则这句的意思是: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考查了根据文言文内容填空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然后通过四个事例进行了说明,分别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故答案为: (1)①停止。 ②冰。
③同“曝”,晒干。 ④这样。
(2)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学不可以已 金就砺则利。 2.【解答】(1)考查朗读的语气。通读本文,结合本文译文,文中的“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可知,在朗读时,应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嘲笑孔子时的得意和机智可爱。故选A。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读文言文和译文可知,文中的“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的意思是热水。赴汤蹈火:意思是跳进热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顾艰险,奋不顾身。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文言文和译文可知,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如下:
人物 一儿甲
观点
理由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时远也。
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
一儿乙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也。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故答案为: (1)A;
(2)跳进热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顾艰险,奋不顾身。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①善:擅长。故选B。②故:原因。故选C。
(2)考查对知识的积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故答案为: (1)①B; ②C;
(2)焉知非福;
(3)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4.【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①自:从。故选B。②求:寻求。故选A。③是:这儿。故选A。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愚蠢吗?故选A。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这则故事中,让我懂得了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固执己见。 故答案为: (1)①B; ②A; ③A; (2)A;
(3)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固执己见。
5.【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学弈:学下棋。“弈”的意思是下棋。 (2)考查文言文的识记。根据原文内容,补充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考查多义字。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助词,的。故选①。一人虽听之: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弈秋的指导。故选③。思援弓缴而射之: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之:鸿鹄。故选④。虽与之俱学: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之:代词,他,指专心听讲的那个人。故选②。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学习效果不同。 故答案为: (1)下棋;
(2)专心致志 鸿鹄将至; (3)①③④②;
(4)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学习效果不同。
6.【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①或:有人;②子:你;③已而:不久;④色:表情。
(2)考查句子翻译。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①“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意思是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②“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意思是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故答案为: (1)①有人; ②你; ③不久; ④表情;
(2)①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 ②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3)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7.【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欲杖之“句意为:想要拿棍子打他。杖,用杖打; ②句意为: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谢,认错;
③”具晓所言“句意为: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具:完全。
(2)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中的重点词:戒教。反:反而。言:话。句意为: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②中的重点词:大:大致。谄:奉承拍马屁。句意为: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陈万年喜好结交权势,对他们卑躬屈膝,文中内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1)①用杖打; ②认错; ③完全;
(2)①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②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
(3)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8.【解答】(1)考查实词的理解。①句意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谏:劝谏。②句意为:于是吴王便停止了出兵。乃:于是。 (2)考查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B、D正确;
C.有误,指螳螂旁的黄雀。故选:C。
(3)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点词:此:这。皆:都。欲:想。患:隐患。句意为: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故答案为:
(1)①劝谏 ②于是; (2)C;
(3)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