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知道华尔兹。
2、通过分段欣赏,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3、认识竖琴并感受引子中竖琴表现的意境。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探究乐曲的旋律、节奏特点,听辨各主题主奏乐器。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复三部曲式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导入
师:老师先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看完以后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舞种?并且仔细聆听其中的音乐 (教师出示视频音乐)
师:芭蕾舞。舞蹈的音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花之圆舞曲》(师出示课件) (二)欣赏乐曲
1 听辨乐曲节拍 (3|4 拍)
2结合教材“音乐卡片”了解圆舞曲(华尔兹)及其特点 3欣赏引子部分
a 播放乐曲引子,学生聆听。
b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奏乐器,引发学生对乐器与音乐形象塑造的思考。 4 欣赏第一部分
a 聆听第一主题,教师提示学生关注节拍主奏乐曲以及音乐情绪。 b 聆听第二主题,学生观察乐谱。
c 引导学生边聆听边观察乐谱第1-4小节与第5小节、第6-8小节与第9小节的对比。探究在节奏、主奏乐器与情绪等方面的不同。 d 完整聆听 5 欣赏第二部分
1
a 聆听第三主题,能够分辨教师主奏乐曲以及音乐情绪。 b 聆听第四主题,分辨教师主奏乐曲以及音乐情绪。 6 完整欣赏 a 完整听赏乐曲
b 学生聆听有几个主题?主题有无变化发展? c 感受音乐形象
d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复三部曲式结构特点。 (三)拓展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片段 (五)小结
《花之圆舞曲》学情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教学,音乐教学以情感为中介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体验 、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让学生学懂得欣赏音乐 、提升学生的音乐感
九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九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整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视听结合法、情境导入法、情感教学法,通过哼唱、学唱曲谱、视频观看、体验,使教学层层递进。
《花之圆舞曲》效果分析
2
今天中午,我和学生一块学习了歌曲《花之圆舞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好。主要表现在:
1、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我把目标制定为感受3/4拍的韵律,紧扣人文主题明线,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主题运用了哪些表现方式和手段,可从节拍、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以及配器等方面梳理音乐知识,结合“乐器陈列室”“聆听与思考”体验、对比、探究作品音乐形象。这样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对音乐的了解以及感受。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知目标:欣赏歌曲《花之圆舞曲》,能感受3/4拍的韵律 2)能力目标:听辨各主题,分辨各主题主奏乐器及音色。
3)情感目标:紧扣人文主题明线,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主题运用了哪些表现方式和手段,可从节拍、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以及配器等方面梳理音乐知识,结合“乐器陈列室”“聆听与思考”体验、对比、探究作品音乐形象。这样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对音乐的了解以及感受。
九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能够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学习过程在听中感受旋律,理解乐曲,这一点学生们做的很好。
3、教学方法的选用。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激情导入、听赏乐曲、突破难点、完整听辨、
拓展五个环节。乐曲《花之圆舞曲》乐曲从竖琴的技巧性华彩乐句(引子)开始,然后法国号便奏出圆舞曲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在整个圆舞曲中占据优势地位,体现出这豪华而庄严的节庆场面的基本情绪,但是,在柴可夫斯基的整个美妙的旋律构想中,这个主题显然还只是第一阶段的体现,不过在它的陈述过程中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悦耳动听了。在乐曲中段作者又为听者带来了更加宽广、旋律也更加迷人的新主题。最后,在这首圆舞曲的基本素材再现之后,音乐以一段小尾声作为结束。在这里,基本主题获得了交响性的发展,具有更加活跃
3
和更加热烈的节庆狂欢的特性。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效果喜人。
《花之圆舞曲》教材分析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花之圆舞曲》是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全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
乐曲开头的序奏犹如全曲的模板,先由管乐器用重奏的方式唱出圆舞曲主要主题(a)的变体,继之是柔和美丽的竖琴分解和弦的流水般的歌唱。管乐器开头的音调再现时,把主题(b)前长后短的下行音调特点也呈示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段竖琴柔和的跳动,柔美的琴声表现了这首圆舞曲的主要色调。
(A)的部分:在弦乐奏出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后,由四支圆号以重奏的方式从容地奏出这首舞曲的第一个主题。这是为欢迎贵宾——玛丽——的场面谱写的音乐。用圆号以柔和如歌的表情轻轻奏出的,因此音乐既优美又壮丽,接着用单簧管的独奏来与其呼应。 主题(b)也是呼应式的写法。主题(b)内部的对照非常鲜明;弦乐奏出圆舞曲性格的抒情音调后,长笛马上用幽默活泼的音调回答。这样的应答重复多次后回到主题(a),然后又是主题(b)。以上是这首圆舞曲最主要的部分,结构采用有重复的单二部曲式(a‖:b:‖a‖:b:‖)。
以上是相当予(A)的部分。
(B)的部分(中间部)是用两种素材组成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cdc)。主题(c)用长笛和双簧管奏出。这个主题显然是从主题(b)演化出来的。不过主题性格变得格外优雅、文静了。中间部第二个主题(d)感情深厚,由大提琴、中提琴奏出,然后返圆中间部的第一个主题。 中间部之后再现开头的(A)部分。其中主题(b)再现时添上了竖琴柔和的音色。 结尾主要引用主题(a)的素材,但主题(b)的素材也常常出现,整个结尾热情洋溢,在高涨的气氛中终曲。
4
《花之圆舞曲》教学反思
乐曲从竖琴的技巧性华彩乐句(引子)开始,然后法国号便奏出圆舞曲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在整个圆舞曲中占据优势地位,体现出这豪华而庄严的节庆场面的基本情绪,但是,在柴可夫斯基的整个美妙的旋律构想中,这个主题显然还只是第一阶段的体现,不过在它的陈述过程中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悦耳动听了。在乐曲中段作者又为听者带来了更加宽广、旋律也更加迷人的新主题。最后,在这首圆舞曲的基本素材再现之后,音乐以一段小尾声作为结束。在这里,基本主题获得了交响性的发展,具有更加活跃和更加热烈的节庆狂欢的特性。
欣赏《花之圆舞曲》,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特点,听辨各主题不同主奏乐器及情绪。为此我设计了主题环节听赏。
一是听:让学生初步聆听乐曲,随音乐用动作或身体表现所听到的感受。
二是看: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由听觉转向视觉,体会乐曲所营造的意境,通过观察视频,感受圆舞曲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听赏兴趣。
三是动:在介绍乐曲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乐曲的段落及节奏特点。
通过听、看、动三个环节,进一步熟悉了音乐作品的旋律及风格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可学生无法熟记完整的乐曲,但只要能够听辨乐曲的主旋律,我就认为是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对于今后欣赏课的教学,我认为还要多加思考,如何让学生喜爱欣赏音乐,懂得欣赏音乐。
《花之圆舞曲》课标分析
5
按照课程标准划分,本单元属于“百卉含英”内容,是初中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3/4拍的韵律,紧扣人文主题明线,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主题运用了哪些表现方式和手段,可从节拍、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以及配器等方面梳理音乐知识,结合“乐器陈列室”“聆听与思考”体验、对比、探究作品音乐形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我把目标制定为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通过分段欣赏,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认识竖琴并感受引子中竖琴表现的意境。欣赏乐曲,探究乐曲旋律、节奏特点,听辨个主题主奏乐器。在学生听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