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为后进生转化个案

2023-07-18 来源:尚车旅游网


【班主任个案分析】

行为学困生转化个案

巢湖市城北小学:苏正

2011.7

行为学困生转化个案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困生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这些学生我们时常费时、费力、费神。我们常常将爱作为一贴灵丹妙药,用爱去感化他们,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从而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潜心研究、科学转化。如果把学生比作一艘在海中行驶的大船,作为船长的我们唯有将爱转化为教育的动力,把研究学生问题形成的根源及矫正方法作为前进的船舵,爱严结合,才能使船儿从偏离的航道中驶入正确的航向。

一、个案简介

陆正成,男。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第一天就认识了他。他聪明活泼,长着一双机灵会说话的眼睛,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在校能尊敬老师,打扫卫生也是积极认真。但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有强烈的个性,纪律性较差,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时有打架现象,惹事生非,喜欢撒谎等不良行为现象。

二、个案情况诊断

通过和陆正成的真诚沟通以及家访,我得到一系列材料:

1、该生是独生子女,父亲没有固定职业。母亲经营着一间小理发店,其家庭收入低,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常用尖锐的辱骂性语言刺激孩子,只注重学习成绩,确没有恰当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忽视了品行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养成。

2、与同学相处不和谐,喜欢在课间打打闹闹,惹事生非,不受同学欢迎。

3、对科任老师实施的教育有抵抗情绪,不配合。由于基础差,上课又好动,听不进课堂内容,还影响同桌,导致作业拖欠、少做、漏做,成绩差。

4、喜欢在父母、老师、同学间撒谎,而父母也听之信之,不查明真像,导致家校双方教育力量不一致,甚至偏听偏信,家校教育出现矛盾。

通过与陆正成面对面的交流,弄清了他产生后进的原因:

1、同学不喜欢我,没人与我同桌,没人与我玩。成绩差,对学习丧失信心。

2、父母不喜欢我,同学常告状、父母不问清原因,就训斥我,不相信我。

三、原因分析

学生因对部分学科的学习丧失了信心,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关心与教育,从而发展到厌学。为了满足其好表现的心理需求,而作出了某些极端行为,如:打架、骂人、破坏课堂纪律等。人在成长过程中,正像他学走路、说话一样,经常犯错误,但又非常渴望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赏识、表扬。这样的学生一旦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容易走极端,

连续地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老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奥秘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勇气来面对人生,特别是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只有不断地用爱心去温暖和关怀他们,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有可能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四、个案干预的方法

1、倾听该生的倾诉,给予理解、慰藉,做他的朋友,赢得该生的信任,让他滋生:老师喜欢我,愿意给我机会的念头,重新表现,重塑信心。

2、及时有目的地家访,家校联系是了解学生动向、掌握学生思想、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学生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引起家长的关注,并与家长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

3、和有关的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以达成共识,争取他们配合自己的工作,共同来帮助这位学生进步。

4、做好班级学生工作,接纳、团结陆正成,找一位小干部做他的同桌,在上课时多提醒,做作业时多帮助,使其尽快融入同学中去,使他感受到同学的帮助、友情的珍贵。

5、有目的常与陆正成交谈,提高其心理健康认识水平,抓住其闪光点或使其自豪的方面进行激励,使其重新找到成功的感觉。

6、教育内容重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其不再对老师的教育有抵抗情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五、个案干预效果

经过差不多两年的精心呵护和培育,陆正成从一开始时表现特差,目中无人,转变为一名有一定的上进心,做错了事知道主动认错,能诚恳地接受老师同学的批评建议;重新树立了信心,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在行为上的自控能力明显增强,在教师与同学的激励帮助下,他犯错现象逐渐减少,做事和学习干劲十足。现在的他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主动问老师,他说他对自己有信心,这真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六、 结论

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不能忽视情感在学习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只有开启并推动了孩子的情感动力,才能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保证教师教育的顺利实施,在对陆正成这个孩子实施转化过程中我正是走了这条路。学生在与我沟通了情感之后,以情促学,带动各方面的表现,老师、同学在旁再加以善意的提醒、帮助,终于使一个“问题生”有了良好的转变。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力求用爱融化师生情感的冰点,寻求前进的动力,以研究问题作为转化的根本,突破问题的瓶颈,做一个具有爱心的研究型的教师。

巢湖市城北小学:苏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