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国峰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9期
内容摘要:《娇娜》作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被一些《聊斋》研究专家称为是《聊斋》美中之美。本文通过对《娇娜》核心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解读作品中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和典型的个性魅力,探究蒲松龄在人物塑造上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聊斋志异 娇娜 孔生 人物形象 腻友
《聊斋志异》堪称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鲜明生动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娇娜》作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被一些《聊斋》研究专家称为是《聊斋》美中之美。笔者认为《娇娜》的美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描写了人狐之间真挚的情感、微妙的关系,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孔生、娇娜,还是皇甫公子、松姑、香奴,几乎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和典型的个性魅力。本文仅就作品中的核心人物娇娜、孔生的形象加以分析。
一、狐女娇娜
作为小说的女主人翁娇娜的出场很晚,在作品中对其描写占的篇幅也并不是很多,但蒲松龄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画,用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还充分的运用对比、烘托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发挥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活泼大方、重情守礼的完美、迷人的狐女形象。
(一)美丽动人
在蒲松龄的笔下有许多美貌绝伦的狐女形象,无论是婴宁、小翠,还是莲香、鸦头个个都是美如仙人,她们或是端庄秀美或是风流曼妙。娇娜作为聊斋中又一个典型的狐女,她无疑也是美丽的,但娇娜的美是一种不沾尘俗的少女天真之美,在作品中蒲松龄从三个层面一步步诠释了娇娜的美丽。
娇娜出场时,蒲松龄这样写道:“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年约十三四”道出了娇娜的年纪,更是为娇娜的美定了一个调一少女之美。蒲松龄对娇娜外貌的描写,没有面面俱到的精雕细刻,而是采用画龙点晴的方法,仅仅用“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八个字就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美少女形象。“娇波流慧”是对少女美丽流动的眼睛的特写,从人物的眼神可以看出人物的聪明、智慧,这是我国古代画论中在论人物画时所主张的“气韵生动”,用这种方法来写人物,往往一两句话便可看出人物的“风神气韵”。“细柳生姿”是写娇娜的腰肢体态之美,“生姿”二字包含了无穷的体态变化之美。蒲松龄用了八个字,便传神的写出了娇娜的眼睛的风采和体态的轻盈秀美,这种美可以说是娇娜的第一层美一直观之美。
蒲松龄在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勾勒出娇娜的第一层美之后,紧接着又借用孔生初见娇娜时的表现,从第二个层面来进一步衬托娇娜的美。蒲松龄这样描写孔生初见娇娜时的反应:“生望见艳色,噘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书生见到美女有精神可以说是很正常的表现,本不足为奇。而神奇的是,在此之前孔生由于重病在身已是茶饭不进、危在旦夕,只能“痛楚呻吟”。当这样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见到娇娜却能够“噘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这就不得不让我们称奇,同时也足可以衬托出娇娜不是一般的美丽。这第二层的衬托之美虽然不是正面描写娇娜的美,但美学效果却远远超过了正面描写。
通过前两层的直观描写和对比衬托之后,蒲松龄已经把娇娜的美描绘的超凡脱俗、非同一般。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将娇娜的美丽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烘托之美。在娇娜为孔生做手术治病时,蒲松龄又这样写道:“生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意思是说孔生为了能多接近娇娜一会,希望手术做的慢一点,而且感觉不到痛苦。读到这我们不由得再次感叹娇娜的神奇和美丽,一个能让病人忘却手术的痛苦,反而希望手术多做一会女大夫应该是何等的美丽啊?蒲松龄通过手术时孔生的表现将娇娜的美烘托到了极致。
(二)活泼大方
蒲松龄笔下的娇娜没有一般狐女的妖媚,给读者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活泼大方的邻家小妹。娇娜的活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文中她第一次开口说话是在为孔生诊脉后:“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这几句诙谐有趣的语言,尤其是“心脉动矣”这四个字,使娇娜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文中娇娜见到孔生与表姐松娘的孩子小宦时又调皮的说道:“姊姊乱吾种矣”,同时还不忘与孔生这个表姐夫幽默的调侃几句:“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这些个性化的语言都充分体现了娇娜活泼的性格。娇娜的大方则主要体现在举止上,蒲松龄这样描写娇娜初见孔生的情景:“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在封建社会女孩子见到陌生人害羞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娇娜的行为举止又是相当的大方得体。在娇娜为孔生治完病后又“趋步出”,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娇娜作为一个女孩子的矜持稳重。
(三)重情守礼
笔者认为蒲松龄笔下的娇娜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娇娜的美丽动人、活泼大方,能重要的是娇娜的重情守礼。娇娜的重情首先就体现在对待孔生的态度上,文中曾这样写道:加原文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当娇娜见孔生为救自己而死,顿时悲伤不已、痛哭流涕,这充分表现出她对孔生的深厚情谊。紧接着,娇娜为报答救命之恩,“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其齿,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人,又接吻而呵之。”当着孔生娘子与自家兄长的面为孔生施救,撮颐度丸、接吻呵气。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少妇来说这无疑是很大胆也是很了不起的举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娇娜是一个知恩图报的重情女子。娇娜的重情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孔生的态度上,对待自己的丈夫吴郎一家她同样是情深意重。当“一门团员,惊定而喜”之后,惟有娇娜不乐。她为吴郎一家的命运担心,及至知道吴郎一门俱殁之后,“娇娜顿足悲伤,涕不可止。”蒲松龄补写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使得娇娜的形象更加完美。
重情的娇娜是完美的,但更可贵的是娇娜的守礼。娇娜曾经为孔生治病,孔生又不顾生死救了娇娜,娇娜又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再次救活了孔生,可以说两个人是真正的患难与共、生死之交。虽然孔生自从第一次见到娇娜就对她倾慕之至,但娇娜始终都能做到重情守礼。即使在丈夫吴郎去世以后,她也没有嫁给孔生,而是与孔生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友谊,或者最多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文章的末尾蒲松龄这样写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疗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作者再次强调了娇娜与孔生这种“腻友”关系,这也正是小说的最动人之处。
二,圣遗孔生
小说虽然名为《娇娜》,但在作品中真正贯穿始终的人物却是男一号孔生。文章一开头便对孔生的家世、性格、学问和落拓情况作了简单介绍。由孔生引出皇甫公子,由皇甫公子引出香奴,香奴引动了孔生的感情,由此又引出孔生的一场大病,因病求医又自然的引出了女一号娇娜,由娇娜又引出了孔生与松娘的婚姻以及后文中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可以说小说所有故事都是围绕着孔生展开的。孔生是小说主要人物中唯一的一个“人”,与娇娜、皇甫公子、松娘
这些狐仙相比他是最平凡也是最“无能”的,但他却又是一个最真实、最动人的人物形象。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好色多情”的人性弱点,也可以看到“知恩图报”、“敢于担当”的人类美德。
(一)多情才子
孔生虽为圣人后裔,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平凡的落拓书生。虽然“为人蕴藉,工诗”,但还是带有“好色多情”的人性弱点。孔生之所以会“心脉动矣”是由“红妆艳艳”的丫鬟香奴所致,一日对香奴“酒酣气热,目注之”已说明了孔生春心萌动,并且因此而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可后来见到娇娜后,他的心又彻底被娇娜俘虏了,无论是治病时孔生的“贪近娇姿”,还是日后的“废卷痴坐,悬想容辉”、“面壁吟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都表明了他对娇娜的爱意。但是当孔生隔着窗户看到了“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的松娘后又“大悦,求公子作伐”,与松娘结为了夫妇。
(二)知恩图报
小说中蒲松龄对孔生生活经历的描写并无多少惊人之笔、神奇之处,也未将孔生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他的大半经历是一次次地受到皇甫公子一家的恩惠,作者对孔生一直是平平写来。但忽儿将笔一转,平中见奇,平地掀起轩然大波,皇甫一家遇到了“雷霆之劫”,只有孔生“以身赴难”方能相救,这一下就将这个平凡的文弱书生突然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经受了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孔生为报前恩不顾生死“仗剑于门”救下了皇甫一家,又为搭救娇娜而亡,幸而由娇娜相救起死回生。这场严峻的考验即把小说的情节发展推向了高潮,也把孔生“知恩图报”、“敢于担当”的美德充分体现了出来,把他的精神境界和盘托出,使这个人物形象不由得高大了起来。
蒲松龄对娇娜的描写,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而对孔生的塑造却完全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但两者都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在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描写了一段人狐之间真挚情感的同时,也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画卷上描绘了两个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赵国峰,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技区机电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