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五下语文 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22-07-16 来源:尚车旅游网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二、 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5.指名学生读全文。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6.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7.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造诣、禽兽)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熟读课文,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注释。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交流: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5.全班交流反馈。(学生自由交流)

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学生讲故事)

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

(4)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

(2)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

4.理解“应声答曰”的妙处。

(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

(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5.语言训练。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

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三、拓展阅读,好书推荐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介绍《世说新语》。

2.推荐《世说新语》。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3.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