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_《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3-07-11 来源:尚车旅游网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之情。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好好活”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的深刻含义。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人,他叫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内疚、悔恨、忏悔、懊悔、后悔、思念、怀念

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听读课文,理解母爱的内涵。

1、听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共鸣?

2、文章是怎样写“我”的?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3、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找出让你感动的词句加以赏析。

学法指导:可以从描写方法、关键词的角度赏析。

技巧点拨: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教师预设:教师跟随学生的回答,以学定教。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6)“……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

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母亲去世七年,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朗读最后一段体会。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文中结尾写盛开的菊花,有何用意?

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

资料助读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

——《有关庙的回忆》

越是怀念,就越是懂得好好活。

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文章读到这儿我们一定会说,史铁生和他母亲真伟大,但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自己的思考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透过史铁生兄妹的“我俩要好好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我俩”应该改成“我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快儿要好好儿活……”

五、总结升华: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

题。

六、布置作业:

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等片段,以“我要这样好好活”为题,写一段你的感悟。

补充资料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史铁生经典语录

(1)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2)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学情分析

本班有56名同学,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但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悬殊,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基础逐步得以夯实,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整体有所提高,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学生读书少,知识面窄,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要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品味不可少,这篇课文对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本课能让学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同时,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意捕捉关键信息,体会语言的妙处。尤其是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他们及时给与肯定,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效果分析

就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就教学效果来看,这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关注母爱,理解母爱,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方法,“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便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换言之,即授“渔”而非授“鱼”,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多媒体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信息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使教学材料更加优化;平板电脑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跟教师的教学同步,并且在联系方面共便捷;随机抽号器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抢答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开展情境教学以及诵读活动,从更多角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读能唤起文本与读者心中的共鸣和情感体验。本课设计以读为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引发情感共鸣,接受情感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过这些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深情对话。

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阅读教学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难点,除了要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还要熟练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等等,这对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言修养,增加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爱无私的母亲是怎样强忍病痛照顾自己,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的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与自责,以此来表达对母亲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和由此而燃起的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本文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佳作,这种对亲情的感悟和回忆,让人倍感亲切,又意味深长。

教学这篇文章旨在把学生引向史铁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好好活” 的真正含义。作者以凝重的笔触,通过回忆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鼓励瘫痪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同时也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人生的启迪。

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中,注音或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ì) 瘫痪 沉寂

B豌豆(wǎn) 决别 砸碎

C憔悴(qiáo) 捶打 烂慢

D絮叨(xù) 遮挡 央求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瘫痪 墙壁 沉寂

B捶打 遮挡 憔悴

C央求 絮叨 豌豆

D决别 淡雅 烂漫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B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母亲进来了,档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那个年代,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D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感受爱,也不会付出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有缺憾的。

5、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6、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7、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8、文《秋天的怀念》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9、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10、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

1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了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好,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生

活的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锄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她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辍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30年来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让你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让我们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

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选自《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1.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隐忍”和“肆意”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请分别说说文中第⑥⑫两段中加粗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语境,品味下列加下划线字或全句的表达效果。

(1)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

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清理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④段画线的句子。

①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的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对于阅读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点,以前一堂课下来,总有出力不讨好的感觉。新课改的实施让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理由。这堂课我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了课堂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注重学法指导。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一段话让学生谈感受,孩子们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自责、悔恨、思念等感情,言语中流露出对作者的惋惜与同情,从而为下文感受母爱埋下了情感铺垫。接着走进文本让学生听读课文初步理解母爱。然后品读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是透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述来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于是,教学本文时,我就从这些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反复品读,感受

到母爱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课堂中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多次朗读,孩子们也融进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最后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懂得“好好活”的内涵。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信息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使教学材料更加优化;平板电脑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跟教师的教学同步,并且在联系方面共便捷;随机抽号器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抢答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中观看微视频,听读课文,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暴怒无常,理解母爱的内涵,让学生在听读中受到感染;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让学生在说中得感悟,且总结出赏析语言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结合史铁生的其它文章的有关片段深入理解“好好活”的含义,教师适时点拨,突破了难点。

平板电脑固有的特点优势为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让知识与学习者“零距离”接触。尤其是无线互联网让学习者对丰富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并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软件,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不断的学习,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更上一层楼。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为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直接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注重阅读规律的指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的定位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更体现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比较明确了,也更具操作性了。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谈论、交流,深切的感受母爱的深沉。母亲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人,母爱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孩子们学了本文后,对母爱的感受会更加真切而又深切。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之情。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好好活”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的深刻含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