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北银新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释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
一是新闻采访是记者了解客观现实的活动,或者说是主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种解读不仅把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个概念中,而且因为新闻工作是一个主要方面,它不仅包括采访。“新闻业”这个词太宏观了。准确定义:记者收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相比较得出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2) 时间限制:新闻强调时效性,要求采访、写作、出版的全过程“在一定时间内”
完成。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按时收集新闻材料。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 需求的普遍性: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性和普遍性的需求,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和体裁具有相应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 活动的艰辛:新闻采访是一项风雨无阻的工作;采访项目时而不同,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对时间的要求很高。新闻采访的活动模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2)、开座谈会(大、中型报道题材),就某个采访主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好处:可在较短时间内搜集更多素材,被采访对象们容易打开话匣子,同时根据多人的谈话也容易辨别个别人发言的真伪。(3)、现场观察(越来越被提倡的采访形式),“用眼睛采访”,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捕捉那些瞬息万变且能感染受众的情节。(4)、参加会议,会议新闻的主要采访形式。(5)、蹲点(适用于时间性不太紧但报道量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题材),即深入一个点,作深入扎实的采访。(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a、准备要充分。b、提问要凝练。c、记录要及时。
(10) 网上采访。主要形式:A.直接转载信息。b、 组织网络调查。c、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d、 查阅并收集数据。新闻采访在性质上可分为六种类型:(1)居民采访:派遣记者到其他地方或外国的日常采访活动。(2) 突然面试: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迅速进行的面试。冷静而快速。在特殊情况下,你可以化妆进入。(3) 交叉采访:在同一时间内对两个或多个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 巡回面试: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面试活动。(5) 秘密采访(暗访):不透露身份或说明采访目的的特别采访活动。(6) 异地采访:记者在分工范围外的采访活动。优势:开阔记者视野;帮助当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促进当地记者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缩小差距。新闻报道策划的起源、功能、分类和过程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即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和新闻传播人员的最佳利益。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活动过程,通过系统和思辨的方式,通过严格的想象和计划,将看似孤立的客观事物、看似无关的事物、看似零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整合起来。背景(理解):邓小平南巡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发展。明确了自身改革的总体目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根据新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受媒体自身经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影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理念和采访方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整个媒体呈现出全新的局面。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在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媒体作为传播者的主体性日益突出。一个新名词——“新闻报道策划”应运而生。来源:(1)大约从1993年开始,新闻策划的文章出现在新闻学术期刊上。(2) 1994年,中国地方报业协会举办了“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3) 1995年元旦,策划被视为“报纸的灵魂”。新闻界也推出了大量规划案例,理论界的讨论相对集中。(4)
1996年前后,“新闻策划”的概念不断被提出,并成为争论的焦点。(5) 总之,1997年,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全面展开,新闻报道策划已成为新闻学界和新闻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6) 在进入21世纪之前,新闻学术期刊上仍有许多讨论新闻报道策划的文章。效应
三个“是”:
首先,新闻报道策划是使新闻不断产生新内容的重要手段。二是新闻传播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新增长点
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
首先,它标志着记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成长
二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
首先,它有利于调动和选择最佳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新闻报道策划对增强记者素质修养、改变记者工作作风大有好处。
第三,有利于新闻的正确定位。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报道主体进行新视角、高意图、深挖掘、及时介入、运动化、系列化、主题化的策划,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新闻传播报道过程。
广义的新闻报道策划,意指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形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称“新闻事实、事件、本源策划”、“策划性新闻”,即它是在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形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主动出击寻找、挖掘信息。
四、 新闻报道策划过程
1、新闻报道策划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1)、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一般由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策划(2)、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一般由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的角度
、主体对报道时间长短所作的划分和报道时机的把握、主体对报道组织方式的选定
掌握实施规划方案的记者的构成。3.从报道表达形式的角度,我们必须掌握报道内容的体裁或手段。(新闻的类型将在稍后的会议上总结)4。在媒体实践方面,新闻报道策划主要围绕主题(1)、活动和阶段性报道展开: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
目标明确、规模大、时间长,可分为几个小计划。(2) 重大新闻和事件报道:影响力大、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新闻(3)典型人物报道
就技术性而言应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5、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和位置。分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中、长期主要对战略性策划)(2)、制定方案:制定几套方案,对比出最佳方案。(3)、落实措施:包括人、财、物的配置,各部门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激励奖惩机制的完备。(4)、目标校正:适时修订原方案,校正原目标。三、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前期活动1、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定义: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政治敏感,即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 及时学习和掌握党的新政策和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非常熟悉重点情况(4)基础广泛、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2、新闻价值的感知
定义:事实构成新闻各种因素的客观存在,是新闻工作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尺
度(1)以及新闻价值的各种要素
①重要性(主要因素,核心因素)
② 意义: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显著特征(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不寻常人+普通事=新闻)
③时新性:一指时间性,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含有新闻价值;二指新鲜性,即新闻题材新鲜感强。
④ 贴近度:主要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兴趣等方面的贴近度,使新闻事实具有关注的特点。
⑤趣味性:指新闻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新闻政策的遵循如何理解新闻政策:所谓新闻政策,即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观与新闻政策的具体关系:二者辩证一致,二者兼备的新闻被报道。当新闻价值观与新闻政策发生矛盾时,中国往往首先遵循新闻政策。清晰的报道思路
所谓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线索的获取所谓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
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采访地点和采访内容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感知和理解整个事件提供前提和基础。
获取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④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⑥通过互联网搜索
注意事项:① 注意验证,不按步骤操作;② 尊重规则,不鼓励他人;③ 注意时机,不要过度使用人才;④ 合理安排,不牵手;6.面试准备时要考虑周到
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
和平时期的准备① 理论准备(学习思路和准确位置)② 政策准备③ 情境准备(注意与面试和写作相关的各种情境)④ 知识准备知识准备与采访效果之间的关系(1),有助于与采访对象快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入揭示新闻主题(4),有助于深入揭示新闻主题的临时准备(特殊准备或特殊准备)① 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③ 制定面试计划(一般活动模式)和调查提纲(问题提纲细节)④ 检查相关资料的完整性7。澄清对方的心理
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从性质上,访前心理分为:①先
期性心理
② 就表现而言,面试前的心理分为:③ 积极合作型④ 一般合作型⑤ 故意应对类型
网络传播的借力(了解)第二部分,新闻采访中期活动访问条件的创造
良好的参观条件:① 约定一个更合适的探访时间(约定、工作或一起生活一段时间)② 设计更合适的外观(外宾和普通人)③ 注意更文明的言行④ 调整更加和谐的参观氛围⑤ 理顺关系(不谦虚不傲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真诚相处)⑥ 穿插着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手势)⑦ 掌握更灵活的注意力转换(强调面试意义,限制表达和声音,消除外部干扰,改变活动方式)。掌握提问技巧。所谓提问: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利用对话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提②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③反面激(激问错问)
提问注意事项:提问应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有节制。3.主持调查讨论
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④不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现场观察的注重
为什么强调现场观察?(1) 人类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必须从感觉开始。感觉是人类感觉器官与客观现实之间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敏感的感觉器官。现场观察的具体功
能:(1)验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可信度(2)激发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大众解读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讲性(5),让被采访者感受风景,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5、听觉功能的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