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通用)

2022-08-21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通用)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3、如下图反映的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1 / 10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6、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马关条约》签订

7、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8、“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9、有学者认为“世界航海第一人”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A.非洲海岸线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 10

C.非洲西南端

D.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处死查理一世②詹姆士二世继位③光荣革命(宫廷政变)④克伦威尔执政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1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1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B.加强经济管理 D.巩固国家统一

13、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14、“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15、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6、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

3 / 10

较贴切的是( )

A. B.

C. D.

1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现象。从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诞生

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18、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9、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

4 / 10

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整,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 C.美日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B.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D.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正式启动

21、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22、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3、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海外贸易

B.民主政治

C.文化教育

D.军事外交

25、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纺织业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触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5 / 10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材料二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从西藏早期历史看,吐蕃时期之所以能兴盛一时,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唐蕃古道的开通,加强了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元初,当西藏各派归附后,忽必烈即着手开拓西藏与内地的交通,设置27个大驿站,由点到线沟通了元朝在藏区所设的三大辖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契丹文字和货币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元时期的西藏(吐蕃)地区能够取得发展的关键原因。综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2、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二十一上《献文六王•咸阳王禧传》

6 / 10

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

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如图这幅艺术作品描绘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众生活的一个场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哪次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什么变化?“以西方政体为摹本”,中国建立了什么政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列举两个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从材料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如图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改革的哪一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总结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阅读下列材料:

7 / 10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服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请回答:

(1)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一历史事件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革命党人又是通过颁布哪一法律文件,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8 / 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B 3、D 4、A 5、D 6、A 7、A 8、A 9、B 10、D 11、D 12、D 13、A 14、A 15、B 16、D 17、B 18、A 19、C 20、A 21、B 22、A 23、A 24、B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9 / 10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2)唐朝时期,各族之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3)契丹文字在笔画、字体结构上与汉字相似,契丹货币与中原的货币一样都是圆形方孔铜钱。

(4)两个朝代都在西藏与中原之间建立了发达的交通网;我们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要平等对待友好往来,要维护祖国统一,要加强制度机构建设。(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1)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2)辛亥革命;服饰西化;民主共和政体。

(3)棉纺织业;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社会生活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3、(1)秦朝监察官:御史大夫;汉武帝监督地方官:刺史;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