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2-12-08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09年1月总第139期第1期黑河学刊HeiheJournalJan.2009SerialNo.139No.1河南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李红艳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摘

要】河南民营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其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外部环

境的制约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现为:实力偏弱、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融资困难、政策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等。加快河南民营企业发展要转变对民营企业的观念,构建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同时,民营企业也要不断谋求自身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发展对策;河南【中图分类号】

F2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36(2009)01-0036-03

近年来,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已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促进河南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作用,成为实现中原崛起、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作用将会愈发突出。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明确其不足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1.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07年3月底,河南省民营企业总数增至16万家、注册资本达到2145.9亿元。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突破1万家,达到1090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80.7%,比上年增加1968家。这表明河南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向规模和质量转变,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除少数垄断行业外,民营经济已教育、卫生等经遍布全省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民办科技、

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全省已经认定的高科技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2/3以上,在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

3.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被称为“块状经济”的产业集群在河南省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全省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共有388个,集群内集聚了14.5万家企业,占全省民营企业总数的50.3%;年实现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6.35%;吸纳从业人员320万人,占全省

出口达500多个品种,创汇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8.13%;

22亿美元以上。有许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4.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15058.0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9%。此外,民营值8880亿元,

企业投资增长迅猛,2000年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到了2006年这一数值已经上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31.3%,

升到66.9%,增长了35.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已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已成为我省纳税的主力,2007年,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我省中小企业实缴税金495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已占到县域企业总成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数的98%以上,主要来源。

5.民营企业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就业是民生之本,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全省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民营企业已成为我省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07年,民营经济从占全省从业人员的1/3以上,其中业人员达1625.1万人,

新增就业11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的60%以上。

6.从业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扩招、农业劳动人口的减少、民营企业地位的日益提高,不少人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本文为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2008—2009年校级课题(青年课题)“推进我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部分研究成果。

·36·

变化,一些科技人员、离退休机关干部、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高级知识分子、退伍军人以及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民营经济,使我省民营企业创业者和就业者队伍的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7.经营形式不断突破传统家族模式。不少个体工商户合已经转变为私营业主,有些私营企业也在不断向合资、作、股份制企业转变,经营形式越来越科学化。

二、河南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

同外省、市特别是浙、粤、沪等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民营经济的优势是劳动力充裕、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较大,但同上述三省相比,我省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产品层次低、管理水平落后、品牌优势不足、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强,质量不高。我省民营企业99%为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在2006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浙江占203家,我省仅有11家。截至民营企业500强中,

2006年底,江苏注册民营企业是60万户,平均每天诞生332家企业,我省仅注册15.6万户。由于民营企业不能为社会劳动力提供足够岗位,致使一些地区不得不依赖劳务输出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2.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我省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呈“橄榄型”的结构,第一产业数量少,规模小;第二产业比重偏大,且大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传统加工行业,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第三产业投资和发展的势头不旺,比重偏低。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由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其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管理落后。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技术研发、装备情况不够先进,在节能减排方面要落后许多。

4.人才缺乏。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念,留用人才的环境较差,缺少凝聚人和使用人的文化氛围。这使得很多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亟需的人才。

5.劳资关系不和谐。在一些民营企业中还存在“有劳动、无合同”的现象,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少农民工缺乏劳动保障,一些民营企业职工参保率较低,劳动工资协商难。特别是有些企业发展了,但普通员工收入增长缓慢,这不仅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制约河南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思想认识问题。虽然民营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人还用传统的思想观念看待民营企业,心存偏见和轻视,导致一些地方一方面希望发展民营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在贯彻和落实政策措施时打折扣,有的还人为设置障碍,约束民营企业发展。

2.政府政策缺失。长期以来,由于对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

民营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尽管中央政策明确规定,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以外,均允许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准入门槛过高,在实践中存在着歧视或限制民资进入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基础领域投资不足和竞争性领域过度竞争的局面。

3.融资难。首先,由于很多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银行资金不愿流向民营企业;其次,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够。除此之外,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也是原因之一。

4.税费负担问题。名目繁多的税费是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

5.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理应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仍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河南民营企业的出路和发展对策(一)解放思想,转变对民营企业的观念

我省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谐中原的建设者,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看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愈发突出。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当破除对民营企业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把民营企业和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

(二)加强和完善政府支持体系1.完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尚分属贸易等多个部门管理的地方,要尽快设立专门的于工商、

政府机构对民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对于虽已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但工作不力的地方,要加大整合力度,使机构、编制、人员和职能真正结合起来。对一时尚不能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的地方,要按照城乡统一和所有制统一的原则,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增强对民营企业管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2)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要将民营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对待,该简化审批事项的要尽快消减,该改为登记制、备案制的要尽快实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民营企业办事的难度。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拓展其投资选择空间,给予其更多的发展机会。

(3)理顺管理职能。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理清哪些方面应该加强管理,那些方面应该改善服务,尽量做到“不越位”和“不缺位”。一方面要对民营企业在劳动安全、资源环保、质量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帮助解决

·37·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扶持政策。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由于缺乏完善有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但在实施过程中,

效的扶持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在我省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1)产业引导政策。省中小企业局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台民营企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以其来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2)财税政策。各级政府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多拿出一定比例和数额的财政预算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要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信贷贴息。在遵循统一税制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3)土地使用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发展需征用土地的,只要符合条件,土地主管部门应纳入计划予以安排。

(4)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彻底取消不合理的摊派和乱收费,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减少企业运行成本。

3.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1)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及部门都要积极推动、完善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推广和建立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技术支持体系。在财政上安排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税收上对技术创新予以优惠;在技术交易方面,要保护技采取政府引导、行业辅导、企业互术创新者的利益。同时,

助和企业自我培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管理院校、培训中心等资源和力量开展对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技能等培训,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融资支持体系。第一,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努力建立起以省、市、县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的全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第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能够在制度上解决信贷中的信用信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问题。第三,鼓励发展以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扎根于基层,可以更好拓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地为广大民营企业服务。第四,

渠道,积极探索适合民营企业的其他融资方式。

(4)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一是在法律服务方面,为广法律、法规和服务导航为主的综合大民营企业提供政策、

法律界和民营企业信息服务。对外要形成政府主管部门、

密切协作的良好机制,提高民营企业的起诉和应对能力,维护好民营企业的权益。二是在信息服务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发挥政府在信息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和协调职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先进人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起向全省开放的,包括政策、技术、才、市场在内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积极推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为降低中小企业信息获取和市场开发成本创造条件。三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政府要鼓励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发展”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民营企业自身要积极主动地谋求发展

民营企业首先要对自身加以审视,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要抓住机遇,把生产经营方向同省的产业政策相结合,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社会和谐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因此,企业要适应这样一个大环境,积极主动地谋求自身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实现产业升级;要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制度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把自身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葺

〔参考文献〕

[1]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008-07-21.[2]史建平.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N].金融时报,

[3]焦锦淼.2007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4]刘伟.中国私营资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郭运敏.对我省民营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思考与建议[EB/OL].http://www.smehen.gov.cn/.2008.[6]秦秋香.对河南省民营经济的战略思考[J].科技信息,2006,(5).

□编辑/齐伟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