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韩少功“文学的‘根’”

2020-03-06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韩少功“文学的„根‟”

作者:徐聪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7期

摘 要:以理性写作见长的韩少功,其作品以精深的思想和新异的形式被大众所了解,韩少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人,他不仅在散文、小说等方面有所成就,在文学理论上也颇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其1985年的一篇文章《文学的“根”》不论是从文章本身内容思想还是文章中创新的观点,都是很值得引发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文学的根;寻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1-0013-01 一、文学的“根”的内涵

在《文学的“根”》这篇文章中,韩少功自问: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对文化源头的思考引发了作者对文学的思考。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而且,韩少功看到当时文坛似乎开始从伤痕文学中慢慢转型出来,不少作者开始着眼于海外文学、地域文学等,而不再是对伤痛的描述和审视。人们开始了寻“根”,寻根是一种文化地理的发现,但是更多的是这种文化地域中暗含的精神气质和民族品格。这些乡土气息的元素,浓缩着中国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是没有纳入到正史当中,但是,我们在这些文化传承下来的物件上却可以感知到,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因子,更多地属于不规范之列,而这不规范之列,也更多地显示出生命的自然面貌,而正是这样的自然面貌,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学。

在强调文化寻根的重要性的同时,韩少功也十分注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他说,“这丝毫不意味着闭关自守,不是反对文化的对外开放,相反,只有找到异己的参照系,吸收和消化异己的因素,才能认清和充实自己。”①韩少功强调我们重视从传统的文化之根中来寻求文学的根,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外来文化,只是以往的不论是全盘接受外国文化还是彻底清算外国文化,我们都没能把关注点重新正确地立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以,只要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功效,立足传统文化,就算外界千变万化,中国还是中国,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特质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

二、文学的根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

到了80年代,中国社会经过了建国初期的动荡与恢复,经历了文革的创伤,逐渐走上了一个不断修复的过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也给文学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在80年代,在社会语境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开始寻找创作源泉。因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过历史的检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读不尽的一本书,是我们需要去探寻,更需要在里面去需找文学的“根”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韩少功对文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去寻找文学的根源。

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让韩少功有了这样的思考,而韩少功自身的遭遇,也是他《文学的“根”》这篇文章能提出这样思考的原因所在。

“从1982年到1985年,韩少功在悲观中沉默,演绎多年的人生逻辑终于到头,他面临着一场深重的心理危机。支持他激情的确定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坚贞温存的人情,如今都显得非常可疑,并且恍惚成为一种虚无,弥漫了他心灵的空间,毒化着他的生命。”②这时,文学成为了人们追逐名利的场所,在这里,人们熙熙攘攘地追逐着。这种状况使韩少功感到厌倦,他对文学,至少是眼下大行其道的文学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对形形色色的文学笔会和活动产生了厌倦。所以,他开始审视自己这些年的写作,也开始审视文学作为文学应具备的意义和功用。在这样的审视下,他有了《文学的“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和思索。 三、受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学的根

80年代,外国文艺理论以及文学作品不断传入中国,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在《文学的“根”》这篇文章中,韩少功对80年代作家如饥似渴地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西方的观念体系来处理自己生活经验和素材的方式表示批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韩少功自身对文学这样的思考也是受到了西方文论的影响的。他是在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发掘上,受外国理论家先进文学理论的启发,从而产生了这样的观念。此时,西方传入的文论,注重以文学本身为研究对象,去探寻文学做为文学的真正意义,从内部对文学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是中国以来很少有的,中国研究文学的方式大多是从文学外部对文学进行研究,而这样的研究使文学捎带上了太多的外在因素,也负载了太多无法让文学独立回到文学本身的因子,所以,西方文论这样一种从文学内部对文学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文学界影响很大,而韩少功去探寻文学的根,这样一种思索,也是契合了从文学内部对文学进行探寻,从文学发展的源流上去探寻文学的脉络,去寻找文学的根。

由此可见,韩少功《文学的“根”》这篇文章,它产生的背景是在文革之后,社会经济各个层面都开始不断变革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在西方文论的激发下,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的结果,这样寻根的观念的提出,不仅引导了很多作家写作视野和地域的改变,也更引发了文学界的大讨论和大思考,而且,这样的观念对韩少功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今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在这样一个思路下不断延伸拓展和深化。 注释:

①孔范金,雷达,吴义勤,施战军.韩少功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②孔见.韩少功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