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知识点(一)
1.概念:通常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原理
(1)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 (2)记忆性: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性,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4.应用: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2)只能用灭活的病原体才可做成疫苗(×)
(3)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4)免疫系统具有特异性、记忆性的特点(√) (5)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6)注射疫苗就是向体内注射抗体(×)
1. (科学思维)2020年新冠病毒引发全球性的疫情,各国都在积极研发疫苗,疫苗实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疫苗实质是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其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2.(科学思维)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有哪些不同?
提示:灭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灭活,丧失毒力,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掌握疫苗和器官移植的生物学依据。 2.科学思维——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不适宜注射减毒活疫苗——批判性思维。 3.社会责任——理性应用疫苗和器官移植。 | 疫苗
1
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而制成的活疫苗。
3.(生命观念)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体为何对天花病毒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提示:接种天花疫苗后,体内经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对该病毒具有终生记忆能力。
4.(科学思维)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热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提示:接种流感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从而产生上述症状等。
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免疫类型 注射物质 作用效果 产生时间 维持时间 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抗原物质) 免疫预防,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较慢,一般接种后2~4周才产生 较长(维持半年到数年,有的保持终生) 卡介苗、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等 人工被动免疫 血清(抗体) 紧急预防和治疗,特异性结合、消除病原体 很快 较短(只有2~3周) 破伤风抗毒素、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常用实例
1.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解析:选A 接种某种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这种特定的病原体,并不会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免疫能力,A错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B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疫苗比注射血清(被动免疫)可使机体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因此其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
2.适时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以下关于HPV疫苗的说法,正
2
确的是( )
A.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治疗 B.接种的HPV疫苗属于抗体 C.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天然HPV即可作为HPV疫苗
解析:选C 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预防,A错误;接种的HPV疫苗是灭活的人乳头瘤病毒,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抗原,B错误;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作为HPV疫苗必须是灭活的不具有毒性的病毒,D错误。
[易错提醒]
“疫苗”与“抗原”的区别与联系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
(2)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知识点(二)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手段: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
3.理论依据 (1)组织相容性抗原
①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
②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HLA,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2)成败关键: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4.条件
(1)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3
| 器官移植
5.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2)免疫诊断;(3)免疫治疗。
(1)利用自身的干细胞诱导产生的器官,易于移植成功(√) (2)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异反应是细胞免疫(×) (3)人类中不存在HLA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免疫增强剂(×)
(5)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由于体液免疫的结果(×) (6)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 (社会责任)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科学家利用自身的干细胞培养出所需的组织、器官然后进行器官移植,这样做什么优点呢?
提示:自身的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为它们的HLA是相同的。
2.(科学思维)免疫排斥反应中,主要是特异性免疫中的哪种免疫的原因? 提示:细胞免疫。
3. (科学思维)在器官移植中,可通过哪些途径减轻或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提示:利用自身干细胞构建的器官进行移植;利用配型成功的异体器官进行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学应用的几个方面
(1)免疫预防: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如接种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
(2)免疫治疗: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细胞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抗原检测: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4)器官移植:为了减轻器官移植后所发生的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1.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4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差异较小
解析:选D 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可能相同;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不一定完全相同;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有的相同;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控制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基因相同的概率大,所以差异较小。
2.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D.“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
解析:选B 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
要语必背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HLA是人体细胞表面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叫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 3.一般来说,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的便可进行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
5
网络构建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解析:选B 题述疫苗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制作的,而利用基因工程可生产已存在的蛋白质或多肽,故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A正确;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B错误;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不会在机体中增殖,C正确;题干信息显示,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而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因此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D正确。
2.免疫学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往往都和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治疗就是使用药物等手段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B.免疫诊断利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C.应用疫苗对抗不同疾病属于免疫预防
D.设计疫苗主要依据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免疫系统的记忆性
解析:选A 免疫治疗要根据病情采用免疫增强疗法或免疫抑制疗法,A错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属于免疫诊断,B正确;应用疫苗对抗不同疾病属于免疫预防,C正确;疫苗的应用,主要依据是免疫反应的规律,就是免疫系统能发生免疫反应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并且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具有记忆性,D正确。
3.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发生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 C.器官移植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D.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排斥反应
解析:选A 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错误;发生排斥反应靠细胞间的识别作用,故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B正确;器官移植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C正确;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排斥反应,D正确。
4.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免疫系统识别移植器官主要依据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解析:选C 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T细胞,产
6
生细胞免疫,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说明细菌感染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B正确;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免疫系统识别移植器官主要依据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D正确。
5.下表为我国对初生婴儿预防乙型肝炎的免疫计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出生时 出生1个月 出生6个月
A.初次注射疫苗后,参与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 B.病原体易发生变异,会使抗体失效,所以要多次注射 C.多次接种疫苗有助于提高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D.初生婴儿接种的乙肝疫苗为抗体
解析:选C 初次免疫时机体中没有记忆细胞,A错误;多次注射能使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增多,免疫能力逐渐加强,B错误,C正确;乙肝疫苗是抗原,D错误。
6.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②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如
果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自养需氧型 C.异养需氧型 E.异养兼性厌氧型
当破伤风芽孢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破伤风病,需进行免疫治疗,其有效途径应是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曲线②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________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关。 (4)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图中相比,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途径①的抗体直接减少,可见注射的是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属于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途径②的抗体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产生的,因此注射的是灭活的破伤风芽孢杆菌(抗原),属于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2)由题干信息“伤口大而浅则不
7
接种乙肝疫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接种方式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B.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可知,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细菌,所以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当破伤风芽孢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破伤风病,应进行免疫治疗,即采用途径①。(3)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所以抗体数量下降是浆细胞数目减少导致的。(4)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时,机体将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量多且迅速。
答案:(1)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 灭活的破伤风芽孢杆菌 (2)D ① (3)浆 (4)产生的抗体量多且迅速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