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葛洲坝中学 罗静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节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3第3章第1节,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学习本节,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之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索的脉络为主线安排内容,适当总结提升科学的特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说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以科学史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逻辑推理为手段。
学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视频展示,植物生长
长寿花表现出生长弯曲的特征,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是什么环境刺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予单侧光刺激,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我们把这种特性叫做植物的向光性。许多人可能对植物向光性的现象视若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揭开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发现了第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由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
【过渡】科学研究总是在问题中产生,达尔文提出“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呢?
【教师描述】介绍胚芽鞘,实验过程:
实验一:单侧光的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二: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顶端,用单侧光照射,幼苗继续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小帽环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
(胚芽鞘的生理状况相同)
【学生讨论】思考:
1.达尔文的实验组中哪些可以形成对照,为什么?各种对照分别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预设问题:③与④是否能形成对照?为什么?
2.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何处?
设计对照实验,实验材料,无关变量处理相同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状物。
分析实验结论:植物的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不在伸长区。
【教师归纳】
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传递到伸长区的“影响”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达尔文的结论其实是一种推论,科学重视实证,也需要一定创造性思维。推论正不正确,还需要实验去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
1.通过教师对实验描述为学生做示范,注意实验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2.通过对达尔文实验组的分析讨论,小组内交流,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3.通过实验结果对照分析,学会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总结实验设计的原则。
2.1910年,詹森实验
【过渡】“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爱因斯坦说,科学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詹森的实验:
【学生展示】
实验过程: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加上琼脂片,再将琼脂片上放置尖端。
【教师提问】
1. 詹森的实验设计严谨吗?如果不严谨,如何改进?(设置对照,排除琼脂本身的影响)
2. 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选择琼脂)如果选用云母片呢?
【教师提示】教师介绍阻断运输的材料:
云母-水分和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琼脂片-水分和小分子物质能通过
【教师归纳】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片上是否有尖端产生的影响,詹森的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设计意图:
1.描述科学家的实验,体验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及过程,训练规范的语言描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的改进,使学生产生满足感,进一步增加学习兴趣,学会评价实验结论和结果必须有一定逻辑性。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学生展示】
实验过程:黑暗环境中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
【教师提问】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从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尖端的位置(影响分布不均匀,有尖端的位置“影响”分布较多,无尖端的位置影响几乎没有);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
2. 拜尔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即他进行了怎样的假设?(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影响分
布不均匀导致的)
3. 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控制单一变量)
【教师归纳】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在拜尔的实验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分布不均匀的?在达尔文的实验的钟,是什么因素导致影响分布不均匀的呢?
【教师归纳】总结三位科学家的实验,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弯曲生长。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思路,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注意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过渡】影响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科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探究总是在新问题中产生。温特为我们揭开了谜团,下面我们有请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温特的实验: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学生展示】 小组展示(小组板书模式图)
实验过程: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个小时后,取下胚芽鞘的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向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置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将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1. 温特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结论是?
自变量:胚芽鞘的尖端是否接触过琼脂块。
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且这种化学物质留在琼脂块上。
2.温特的实验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即他实验的假设是什么?(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3.琼脂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介绍物质转移法,化学物质可以在琼脂中扩散)
4.温特的实验和拜尔实验比较区别在于何处?有什么意义?(单一指向性)
【教师归纳】温特认为这可能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给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一种物质?没有。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这种化学物质究竟是什么呢?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1946年,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以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换角度的思考问题。利用琼脂将该物质转移到琼脂上,再用空白琼脂作对比,从而排除琼脂材料本身对实验的干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从而弥补了詹森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执着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进步发展的灵魂。
【总结】科学的发展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从19世纪末达尔文最先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到1946年人们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就是吲哚乙酸的过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约50年的时间,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像这样经过一
代又一代的探索,才一步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二)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过渡】那么,联系科学家的实验,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植物具有向光性了吗?
【设置情境】
1、甲乙两组实验条件不同,而结果却相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结论,植物为什么能向光生长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总结向光性的机理:
尖端以下部分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所以背光面的生长速度要快与向光面的生长速度,导致植物出现向光性生长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现象相互比较,找出两者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本质—生长素分布不匀
2.为什么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呢?
学生可能提出的:
①光抑制了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②光促进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③光促进生长素从向光侧转
移到背光侧
设计意图:培养思考问题能力
3.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解释,总结植物向光性原因:
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生长素从向光侧横向运输至背光侧,在向下运输至尖端以下,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
外因:单侧光刺激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机理: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描述画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示意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复杂的理论用简单的图示表示,既加深理解,又便于记忆。
(三)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渡】继发现生长素之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而生长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
【提问】生长素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所以产生部位小于积累部位。和动物激素一样,它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所以我们预测生长素一旦发挥完作用可能被植物体内的酶水解了。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师总结】
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
运输方式: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
思考:极性运输消耗能量吗?
(设计意图:理解植物激素是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加深印象。)
(五)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检测
练习,判断胚芽鞘生长和弯曲的方向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外因:单侧光刺激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作用机理: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
三、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