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350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
2024-08-23
来源:尚车旅游网
・线路/路基・ 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 陈小平,王 平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分析高速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组成特点,从舒适性、应 力、变形、振动和部件刚度匹配5个方面提出了高速道岔刚度 合理取值的评判,运用车辆一道岔空间耦舍动力学理论建立了 高速道岔轨道合理取值的确定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了时速 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 22.5~27.5 kN/mm的扣件系统刚度,270~330 kN/mm的轨下 胶垫刚度。24—30 kN/mm的板下胶垫刚度最为合理。 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刚度 中图分类号:U238;U2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03—0001一o3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 要建成总长1.8万km的客运专线,共需高速道岔 7 000多组,其中大部分为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 道岔(以下简称“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轨道 刚度取值合理与否,将影响列车高速过岔舒适性,道岔 使用寿命和养护维修工作量 “ ,可见,对350 km/h 客运专线道岔轨道刚度进行合理取值在我国客运专线 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在 区间轨道上 ,对于岔区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研究涉 及较少,原因是道岔自身结构复杂、岔区的轮轨关系也 较区间轨道复杂,一般的轮轨动力学方法难以分析岔 区轨道刚度对列车与道岔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 本文针对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轨道刚度合理 取值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拟通过对无砟道岔轨道刚度 组成特点的分析,结合轨道刚度的影响特性,提出无砟 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的评判标准,并建立一套客运 专线无砟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确定方法,分析我国 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轨道刚度的合理取值。 1 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特点 对于一般区间轨道而言,其轨道整体刚度k取决 于钢轨抗弯刚度和钢轨支点刚度,计算表达式为 4,—————————一 k; ̄/64Elu (1) 式中:E,为钢轨抗弯刚度;“为钢轨基础弹性模量,等 收稿日期:2009一lO一2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7AA11Z129);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6G017一A);西 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陈小平(1978一),男,讲师,200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道 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3) 于钢轨支点刚度与轨枕间距的比值。 钢轨支点刚度由扣件系统刚度、道床刚度串联组 成。我国有砟轨道扣件系统刚度一般为50—80 kN/mm,道床刚度一般为100~140 kN/mm,对于 60 kg/m钢轨,轨道整体刚度为9O一130 kN/mm。无 砟轨道的道床刚度相对其扣件系统刚度很大,几乎不 提供弹性,一般认为扣件系统刚度就等于无砟轨道的 钢轨支点刚度,我国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刚度一般为 20~30 kN/mm,对于60 kg/m钢轨,轨道的整体刚度 为60—85 kN/mm。 道岔区的轨道整体刚度组成比区间轨道复杂,一 般由钢轨抗弯刚度、钢轨支点刚度、部件辅助刚度 组成。 道岔区的钢轨支点刚度在某些情况下又区别于区 间轨道,比如共用铁垫板(指一块铁垫板上支承两根及 以上钢轨)上的钢轨支点刚度除受扣件系统刚度、道床 刚度的影响外,还受到铁垫板上其他钢轨帮轨作用的影 响。共用铁垫板上钢轨帮轨作用的产生机理是,当轮载 作用钢轨压迫铁垫板下移时,铁垫板上的非轮载作用钢 轨会限制铁垫板的下移,从而起到帮轨的作用。 部件辅助刚度是岔区轨道刚度的特有部分。岔区 基本轨与尖轨、心轨与翼轨通过间隔铁、顶铁等部件联 结后形成一个框架体系,当轮载作用在基本轨或心轨 上时,间隔铁、顶铁等部件把轮载传递一部分给尖轨或 翼轨,使多根钢轨共同承受轮载,从而提高了轮载作用 钢轨的轨道整体刚度。 由于无砟道岔的道床几乎不提供弹性,在进行力 学分析时,轨道整体刚度就只考虑钢轨抗弯刚度、扣件 系统刚度和部件辅助刚度3部分组成。 2 评判准则 高速道岔轨道刚度取值合理与否,应综合列车运 行品质、道岔应力状态、振动水平、变形大小和部件刚 度匹配5个方面来评判,合理的轨道刚度应使列车高 速过岔时这5个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 (1)舒适性评判准则 高速道岔合理设置轨道刚度是保证列车过岔舒适 性的关键措施。评价铁道车辆舒适性最直接的标准就 是车体振动加速度,我国规范规定:车体垂向振动加速 度不超过I、1.3 m/s 和2 m/s 分别为优秀、良好和 1 ・线路/路基・ 陈小平,王 平一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 合格。 (2)变形评判准则 正常受力状态。 3确定方法 高速道岔作为高速铁路的组成部分之一,必然要 满足高速铁路对轨道高平顺性的技术要求,所以必须 严格控制道岔的动态变形。参考国外高速铁路的经 轨道刚度对高速车辆和道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何确定高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文在充分吸收国外成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 国的工程实际提出如下确定高速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 值的方法。 (1)通过对高速道岔运营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国 外成熟、先进的经验,确定出一个大致的轨道刚度合理 验,并考虑到高速道岔必须具有与区间线路相同的舒 适性,我国客运专线道岔的钢轨最大挠度合理范围可 取为1.5~2.0 mm。 高速道岔轨道变形不仅在垂向有一个合理范围, 在横向由于轮轨动力作用会导致轨距动态扩大,轨距 扩大不仅会影响列车横向运行稳定性,加剧列车蛇形 运动,严重时还可能会带来列车掉道脱轨的危险。根 据文献[11]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高速道岔刚度合理取 值进行评判时,可取动态轨道扩大不超过4 mm作为 评判指标。 (3)振动强度评判准则 道岔振动强度越高,道岔的几何状态越难保持,合 理的轨道刚度应使道岔各部件的振动强度处于一个较 低的水平,以便道岔几何状态保持良好,养护维修工作 量显著减少。可通过道岔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比较轨 道的合理刚度值。 (4)应力评判准则 道岔由各部件构成一个承力、传力体系,其应力状 态是否良好关系到道岔能否长期稳定地发挥其功能。 轨道刚度作为一个影响道岔各部件应力的主要指标,其 值应确保道岔各部件的应力不超限,即道岔各部件在列 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应力应在容许应力范围内。 对高速道岔,钢轨件作为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部 件,其弯曲应力可作为衡量轨道强度的主要指标。我 国客运专线道岔基本轨采用与区间线路相同的标准 60 kg/m钢轨制造,尖轨和心轨采用60D40钢轨制造。 我国客运专线道岔铺设技术条件中规定,允许的钢轨 最大降温幅度为60℃,对应的钢轨应力为148.8 MPa, 扣除温度应力后,我国客运专线道岔钢轨允许的动弯 应力为202.2 MPa。 (5)部件刚度匹配合理准则 部件刚度合理匹配是为了使道岔各个部分的动力 性能最佳,高速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匹配问题主要分为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扣件系统刚度与道床刚度合理匹 配问题,另一方面是扣件系统的轨下胶垫刚度和板下 胶垫刚度合理匹配问题。 可从合理分配轨道变形的角度确定岔区轨道刚 度。扣件系统刚度与道床刚度的合理匹配,应保证车 辆动力作用低,道岔钢轨及下部基础变形均匀。扣件 系统的轨下胶垫刚度和板下胶垫刚度的合理匹配,应 保证道岔某些部件的变形不会改变道岔另一些部件的 2 取值范围。 (2)运用高速车辆一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分析理论, 计算出刚度范围内不同刚度下车辆运行品质、道岔钢 轨件及关键部件的动应力、道岔动态变形及振动强度。 (3)由于车辆一道岔耦合动力分析理论计算出的 钢轨横向变形为钢轨中性轴上的变形,并不能准确反 映出钢轨头部的动态轨距变化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车 辆一道岔耦合动力计算出的钢轨动态横向力,在考虑 扣件抗扭刚度的基础上,进行轨道动态轨距扩大计算。 (4)将各刚度下的车辆运行品质、道岔动态应力、 动态变形、振动强度及动态轨距扩大与本文提出的高 速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评判准则进行评判,从中确 定出合理的轨道刚度取值及部件刚度匹配关系。 高速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确定方法的核心技术 是车辆一道岔空间耦合动力计算和动态轨距扩大计算。 运用车辆一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学计算刚度影响的具体 方法可参考文献[11],轨道动态轨距扩大可按下式进 行计算 :— 一 (2) 2\ GJ 式中, 为钢轨扣件和垫层产生的分布扭转刚度;G 为钢轨材料剪切模量;J 为钢轨截面扭转惯性矩;M 为外荷载扭矩。 4轨道刚度合理取值分析 无砟道岔轨道刚度主要由扣件系统刚度、钢轨抗 弯刚度和部件辅助刚度3部分组成,由于钢轨抗弯刚 度和部件辅助刚度是道岔自身结构决定的,无法通过 对二者的刚度调整实现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因此, 实际工程中的无砟道岔合理轨道刚度只能通过扣件系 统刚度合理取值实现。 法国高速铁路钢轨支点刚度为33.3~48.4 kN/mm,德国高速道岔的扣件系统静刚度为17.5 kN/mm。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本文将15~40 kN/mm的扣件系统刚度作为我国350 km/h客运专线 道岔轨道刚度合理取值的分析范围,运用本文建立的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3) 陈小平,王 平一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 高速道岔轨道剐度合理取值确定方法,研究我国 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的轨道刚度合理值及部件刚 度合理匹配。 表1为动车组以350 km/h的速度直向通过道岔 时的动力响应结果,表2为轮缘贴靠侧、非贴靠侧钢轨 外翻值及动态轨距扩大量,动态轨距扩大量为轮缘贴 靠侧和非贴靠侧钢轨外翻值的和。钢轨外翻计算所用 的荷载为车辆一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分析结果:轮缘贴靠 侧轮轨垂向力为85 kN,轮轨横向力为50 kN;非贴靠 侧轮轨垂向力为85 kN,轮轨横向力为17 kN。 表1 动车组以350 km/h速度直向过岔时的动力响应 最大动轮载/kN l64.42 165.83 l66.26 l67.80 l73.39 178.42 尖轨最大动应力/MPa l17.87 l14 49 ll1.74 l11.32 IlO.19 109.97 心轨最大动应力/MPa 126.39 l2O.39 l16.89 l16.78 ll6.54 l15.93 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Xg 0.13 0.】4 0.16 0.18 0.2l 0.26 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xg 0.046 0.045 0.049 0.052 0.056 0.059 钢轨最大竖向位移/ram 2.48 2.22 1.98 1.87 1.74 1.58 钢轨最大横向位移/ram 0 48 0.45 0.43 0.43 0.42 0.39 尖轨最大加速度/xg 87.96 92.34 96.89 98.26 lO1.78 103.55 心轨最大加速度/xg 103.34 107.29 ll0.48 l13.64 116.88 l20.12 基本轨最大加速度/xg 93.33 9I.25 90.46 87.76 87.13 85.22 表2 钢轨外翻及动态轨距扩大量 mm 轨下垫层刚度/(kN/mm) l5 2O 25 30 35 4O 贴靠侧钢轨外翻 3.I5 2.86 2.53 2.34 2.26 2.19 非贴靠侧钢轨外翻 1.43 1.32 1.26 1.21 1.16 1.13 动态轨距扩大量4.58 4.18 3.79 3.55 3.42 3.32 从表1和表2可看出: 扣件系统刚度增大对于直、侧向过岔舒适性不利。 当扣件系统刚度在25 kN/mm及以下时,动车组 350 km/h直向过岔的垂向加速良好,表明350 km/h 客运专线道岔扣件系统刚度25 kN/mm可保证动车组 较好的过岔舒适性。 扣件系统刚度小于25 kN/mm时,随着扣件系统 刚度降低,尖轨和心轨的应力增大较快;扣件系统刚度 大于25 kN/mm时,随着扣件系统刚度增大,尖轨和心 轨应力下降幅度减小。从增大扣件系统刚度对钢轨应 力的降低效果看,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的扣件刚度 取为25 kN/mm最合理,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钢轨应 力强度,又可以较好地发挥扣件系统减缓轮轨冲击的 作用。 扣件刚度在25 kN/mm及以上时,钢轨最大垂向 位移在2 1Tim以内,有利于保持轨道几何形位,减少养 护维修工作量。因此从钢轨变形的角度看,350 km/h 客运专线道岔的扣件系统刚度应在25 kN/mm及 以上。 动态轨距扩大随着扣件系统刚度的降低而增大, 当扣件系统刚度在25 kN/mm以下时,道岔动态轨距 扩大量超过4 mm限值要求。因此,从动态轨距扩大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3) ・线路/路基・ 的角度看,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的扣件系统刚度应 控制在25 kN/mm及以上。 以基本轨相对于尖轨的竖向位移不宜大于 0.5 mm的原则,可确定轨下胶垫与板下胶垫的刚度匹 配关系。当扣件系统刚度为25 kN/mm时,轨下胶垫 刚度取为300 kN/mm较为合理,对应的板下胶垫刚度 取为27 kN/mm。 综合车轮运行安全性、舒适性、钢轨动态应力、动 态位移、加速度及动态轨距扩大来看,我国350km/h 客运专线道岔的扣件系统刚度合理取值应为 25 kN/mm。 5 结论 (1)从车辆运行舒适性、道岔的应力、变形、振动 强度和部件刚度匹配这5个方面建立客运专线道岔轨 道刚度合理取值评判准则,并通过车辆一道岔空间耦合 振动分析可以确定客运专线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 (2)我国350 km/h客运专线道岔的扣件刚度合 理取值为25 kN/mm,轨下胶垫刚度的合理取值为 300 kN/mm。考虑到胶垫材料性能的离散性,道岔的 铺设环境的差异性,工程实践中扣件系统及轨下胶垫 刚度可有10%的变化,则我国350 km/h客运专线道 岔的合理刚度及部件刚度匹配为:22.5—27.5 kN/mm 的扣件系统刚度,270~330 kN/mm的轨下胶垫刚度, 24~30 kN/mm的板下胶垫刚度。 参考文献: [1] 王平,陈小平,等.客运专线道岔研发技术总结[R].成都:西南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 [2] 刘学毅.轨道刚度影响分析及动力学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 报,2004,39(1):1—5. [3] 陈小平,王平.无砟道岔轨道刚度分布规律及均匀化[J].西南 交通大学学报,2006,41(4):447—451. [4] 罗雁云,朱剑月.线路道岔轨下刚度改变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研 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27(5):9—12. [5]Lopez P A.The vertical stifness of the track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high speed lines[J].Revista de Obras Publicas,2001(11):7—22. [6]wu T X,Thompson D J.The effects of local preload on the founda- tion stiffness and vertical vibration of railway track[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9,219(5):881—904. [7】 赵国堂.铁路轨道刚度的确定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5,26 (1):1—6. [8] 张格明.轨道刚度合理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 23(1):51—57. [9] 陈小平,王平,陈嵘,等.高速车辆与道岔空间耦合振动特性 [M].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4):453—458. [10] Gurule S,Wilson N.Simulation of Wheel/rail Interaction in Turn— outs and Special Track work[J].Vehicle System Dynamics,1999, 33(SI):143—154. [11]陈小平.高速道岔轨道刚度理论及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 通大学,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