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战争隐喻与转喻在体育报道语篇中的运用

2022-07-07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语言应用研究 战争隐喻与转喻在体育报道语篇中的运用 口刘 芳 摘要:借用战争用语来报道体育新闻,是近些年来体育报道的重要用语手段和表现形式,这一现象在第29 _ 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报道中尤为突出。由于战争和体育的相似性联系,使得战争用语转换为体育用语有 了隐喻的基础,而突显性原则又使转喻在体育报道中借用战争用语起到了重要作用。战争用语的使用对体育报道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体育报道打破原有常规,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 关键词:奥运报道战争用语隐喻转喻认知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8月24日在北 “射手”“杀手”“小将”“女将”“先锋”“主力军” 京举行,这不仅是体育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传媒界的一场 “后备军”等来指称;关于运动队的称谓,可以用“战 狂欢。奥运期间,各种媒体各出奇招,倾尽所能,以期在 舰”“某家军”“某某军团”等来指称;可以把比赛称为 全世界的观众、听众、读者面前一展风采,牢牢地吸引住 “战役”“战斗”;把比赛的类型称为“运动战”“攻坚 他们的眼球。在铺天盖地的奥运报道中,我们发现,尽管 战”“阵地战”“闪电战”“单边作战”“保卫战”“反 各种报道可能观点不同、视角有异,但或许有一点是共同 击战”“高空作战”等;把比赛的战术称为“调兵遣将” 的,那就是体育报道中的战争隐喻和转喻俯首即拾,体育 用语与战争用语己越来越不可分了。 一“围攻”“各个击破”“快速反击”“诱敌深入”“杀 回马枪”“虚晃一枪”“全攻全守”“中路进攻”“边线 进攻”“包抄”“夹击”“区域防守”“密集防守”等; 、战争用语在体育报道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体育比赛是一种充满竞争、富有刺激、展 把比赛过程称为“交锋”“交战”“交手”“搏杀”“厮 现和体验美的活动,运用战争用语可以使体育比赛的竞争 杀”“短兵相接”“过关斩将”“攻城拔寨”“狂攻” 性更加直观化和表面化,加之体育的强弱往往体现一个国 “猛击”;关于比赛结果,夺取了胜利用“击败”“扳 家的经济实力、国际威望,其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比战场 倒”“力克”“告捷”“轻取”“挑落下马”“斩落” 逊色。因此,用激烈的、关乎生死的战争用语来描绘体育 “砍落”等,输给了别人叫“败北”“不敌”“惜败” 比赛,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如以下几则新闻标题: (1)群雄纷起瓜分五金(《人民日报》2 008年8月24 日第9版) “兵败”“饮恨”“溃不成军”等等,打成平局叫做“握 手言和”“战平”,战胜了曾经打败了自己的对手称为 “报了一箭之仇”,轻松取得胜利叫做“兵不血刃”等; 把比赛结束叫做“鸣金收兵”“收官战”“落下战幕” “硝烟散尽”等等。 (2)西班牙盼男篮阻击“梦八”( 人民日报 2 008 年8月24目第12版) (3)谁来挑战美国男篮(((人民E1报 2 008年8月24 日第9版) 二、体育报道中运用战争用语的认知基础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 实际上,如果稍稍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战争用语几乎 将其排除在语言的研究对象之外。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 触及到了奥运报道语篇的每一个角落: 语言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隐喻和转喻是人类 关于比赛开始的描述,可以用“荷枪实弹”“严阵 认知发展的产物,是认识和表达概念的重要工具。 以待”“开战”“宣战”“迎战”“应战”“拉开战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 “硝烟四起”“点燃战火”等来指称;关于比赛参与者的 称谓,可以用“帅”“掌门人”“将军”“兵”“枪手” 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语言新的意义产生的根源。 早在1936年,隐喻相互作用论的创始人理查德就曾指出: 2O∞.O3 语言应用研究 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 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 可以这样说,战争用语用于体育比赛在认知上就是由于隐 转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和隐喻的 能表现的事情。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 喻的作用。 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Lakoff(莱考夫)和 相似性联系不同的是,转喻所涉及的完形认知心理主要是 Johnson(约翰逊)也曾说过:“隐喻的本质就是根据一种 “接近”和“突显”的关系。一个事物、概念往往有多种 东西去理解并体验另一种东西。”胡壮麟在《认知隐喻学》 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最容易记 中说: “隐喻的作用是在人们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 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对事物突显属性的认识来 和精神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不同事物、概念和语言 源于人的心理上识别事物的突显原则。如鲁迅先生《药》 中的“阿义”,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有很多方面的特征, 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想象极其丰富的联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尽管体育和战争是两个不同 但他的“红眼睛”的特征最为突出,因此被称为“红眼 的概念,但体育新闻报道语篇中已经大量使用战争用语。 在认知上,这就是隐喻和转喻的结果。 睛”。这就是认知中的突显原则,而把“阿义”叫作“红 眼睛”就是转喻的作用。体育新闻报道中,有些称谓实际 战争作为一种语义范畴,一直伴随着人类生存的历 上经过了两次认知过程:转喻——隐喻,最后形成体育报 史,是最为古老的一种语义范畴。体育的起源与战争有着 密切的关系。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古代战争就连绵不 断,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战争的形式同原始 人类与动物搏斗的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社会的发 展,战争规模的扩大、武器的变更,简单的战斗手段已经 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便出现了以战争为目的的各种 训练手段。为了提高这些技能,便产生了以“比赛”,这 也是最初的体育形式。虽然在古代没有“体育”这个概 念,但是体育还是在古代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中产生 了。在斯巴达,人们从20岁到6O多岁都应为国家服役,他 们的教育几乎仅限于军事训练。斯巴达军事教育的内容有 赛跑、跳跃、掷标枪、扔铁饼、角力、骑马、游泳和舞 蹈,还有球类游戏等。这些军事训练既是一种战争培训手 段,也是在各种庆典中的竞技表演项目,而这些后来都成 了体育的比赛项目。 我国古代萌芽的体育形式有射、御、格斗、武术、摔 交、掷投、体操等内容。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战争 需要而产生的,带有浓厚的军事风味。平时,这些技能作 为军事项目来训练,在闲暇时间,人们便把这些技能作为 健体强身的手段以及游戏娱乐的内容。我国古代萌芽的体 育形式,反映的更多是一种战争文化,这种状况从奴隶社 会一直持续到清朝。 体育作为后起的概念,需要用一系列的词语来表达。 这时,语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另造新词,创造新的语义 范畴;另一种是借用语言中已有的词语,使已有的语义范 畴模糊化、扩大化。汉语显然是选择了后者。之所以能够 用战争用语即认知语言学中的源域来指称体育比赛即目标 域,其认知基础在于二者的相似性联系。这种相似性联系并 不是指两种事物的客观物理特征的相似性,而是指由于多种 感官的共同作用,使得两种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事物在认知领 域内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 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体育作为战争的演变形式,在许多地方与战争有相 通之处,以至后来形成了“体育比赛就是战争”这一结构 隐喻。所谓结构隐喻是Lakoff(莱考夫)在《人们赖以生 存的隐喻》一书中所列举的三种隐喻形式中的一种,指的 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 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 念。”正是由于体育和战争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关系, 战争中的许多词语可以用于体育报道中。比如上文所举的 将比赛开始称为“开战”,把结束叫做“呜金收兵”等。 2OlO.03 道中的用语。如“杀手”“枪手”“射手”等。这些词语 的形成,首先经历了一个转喻的过程:因为作为战争中的 射箭人、使用枪支的人、射杀敌人的人来说,“手”的作 用无疑是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因此,在认知过程中, 人的其他因素、特征被忽略,“手”被突显,就形成了战 争用语“射手…‘枪手”“杀手”。这些战争用语后来由 于和体育比赛的相似性联系,通过隐喻的作用,被运用于 体育用语中,就形成了新的表示运动员身份的体育用语。 值得注意的是,战争用语用于体育报道中,大多是 在保留原义项的同时,扩展其所指对象,使得其所指对象 变得抽象、概括、宽泛,由专指的精确到泛指的通俗,增 添新的色彩意义,以实现词义的泛化方式进入体育用语行 列。通过词义的泛化、变异的方式来补充体育报道中词语 的不足: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常将球员利用对方的防守 漏洞,抓住机会进攻,叫做“偷袭”,这时,“偷袭”的 词义发生了变异,其语义内涵就大为复杂起来。还有许多 词语,诸如“开炮”,在军事上指“发射炮弹”,在报道 足球时却指“起脚射门”; “叩关”原义指攻打关卡,用 在体育报道中指比赛中胜利得手。这类战争用语在体育报 道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而其语义“透明度”大到读者 无需上下文也可明白。还有些词语,如“主力”指比赛中 上场的中坚球员,“主将”指教练等,它们大多成了体育 中的术语,这些词语在原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指称功 能,产生了专业语义以外的词义,这就大大地充实了语言 的词汇系统。 当然,体育报道中广泛使用战争用语,隐喻和转喻只 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包括其他的如社会语用环境的 因素、受众的因素等等。在诸多因素中,隐喻和转喻是最 重要的,是来源于语言使用者认知思维的内在因素。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使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不断 涌现,人们往往通过隐喻和转喻,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 事物,使词义的范畴不断扩大化、模糊化,使词语的语义 范畴从一个领域扩展到另一个领域,这不仅发生在战争和 体育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其他领域。这是语言文字 工作者应该关注的有意义的现象。 参考文献: [1】【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芳湖南怀化怀化学院中文系418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