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
生态旅游城市是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以“避暑山庄和合承德”作为城市精神定位,与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相契合;环京津地带的区域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承德构建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以及时尚的现代文化产业有力地展现了承德的城市气质和内在神韵。
承德;生态城市;城市精神;城市环境;城市文化
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立足点、增长点和竞争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尖锐。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承德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目前来看成果还比较单薄,缺少理论支撑和科学论证,这在承德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及时的研究和论证。承德的城市发展规划要符合生态理念,合理利用有力的自然资源发展城市环境,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的历史文化。
一、城市现状:生态美学的现实境遇
放眼现实社会,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的危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情况。一方面这是某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其自身城市的优势。长期以来,“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人类生存哲学的核心观念。但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带来的社会巨大变革,人类的生存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人类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类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现代化和现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而现代化和现代性就是要凸显地方性特征。所以,承德的城市化进程应该立足自身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环境,从而走出一条独特的城市化进程之道。并在这一过程中多借鉴生态美学的
学科理念将会对其自身发展有着诸多益处。
二、城市精神: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
城市定位和城市精神对城市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避暑山庄和合承德”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避暑山庄”是承德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的重要表征,并逐渐成为承德的代名词。而“和合承德”之中的“和合”二字颇具匠心,更是意味深远。“和”指和谐、和平、祥和;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传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体现。中国古典哲学追求“和”,正所谓“和则相生,同则不继”。它强调城市、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并与当下国际国内倡导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这本身就体现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承德在立市之初,即起到沟通融合的作用,是链接北京与东北地区的要道,这一意义将更为凸显。国家未来规划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为承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进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后,承德作为旅游城市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将为承德带来无限的发展潜力。
三、城市环境:生态美学的审美对象
生态美学之于承德城市化建设最为突出的现实的可操作行为,即是关注承德城市环境的自然生态美。承德市区地形狭长,水流婉转穿行整个城市与两岸的群山形成极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承德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承德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林地面积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积占40%,森林覆盖率48%。这些有利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打造承德国际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承德的农业景观也极为突出,各种水果采摘园与旅游景区的农家乐服务区以原生态的方式拓展了承德生态旅游的范围;以避暑山庄为中心的建筑群成为城市景观最亮丽的风景线。而无论是自然景观、农业景观还是城市景观,这些都是承德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
四、城市文化:生态美学的审美品格
承德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汇之地,在城市发展中应多思考城市建设与文化的呼应,做到城市品格与文化生态的契合。承德,古称热河,有特定的地域文化底蕴。承德是亿年以前侏罗纪世界生物发祥地,也是“红山文化”的源头。承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朝的陪都,集中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原儒文化。承德从城市兴建伊始的定位就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态的审美品格就是休闲。当代社会休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产业,休闲也需要自我发展产业,如旅游业,旅游业把名城名街、博物馆、购物商场、特色饮食等等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休闲文化景观,这已成为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品格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承德市的文化工业兴市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如皇家鼎盛王朝的实景演出、灯火、冰雕,元宝山滑雪场等项目做得都比较成功。市政府还进一步规划了未来文化产业项目70多项,其中尤以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园区、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等文化产业项目为主导。这些都是承德城市文化的内在审美品格。
总之,承德生态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注重多方面的生态问题,协调城市化进程中给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某种胁迫与失衡,并积极从实践和精神层面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将承德发展成为一座山水园林宜居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