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悟主旨 根据注释,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内容 ? 明确: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 个人——长年飘泊 常作客 老病孤愁 繁霜鬓 、停洒杯,独登台 国家——忧国伤时 艰难苦恨 壮志难酬 繁霜鬓、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来 韶光易逝 (二)品意境 1、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 2、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明确: A体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境 意境 : 凄凉,凄清、高远,广阔 情感 :“猿啸哀”之声,使顿生悲情, 悲伤 B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接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 情感: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 思考: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明确: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意境:苍凉寥廓 情感:长年飘泊、老病孤愁 (三)品艺术 A对仗工整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先读体会文章的意韵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比较阅读感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2
B情景交融 A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 情景交融。 B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C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总结: 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情感蕴藏: 首联 哀婉孤独 颔联 沉郁高昂 颈联 愁苦沉痛 尾联 忧愤无奈 (四)探问题 A、杜甫为人何爱特爱喝酒, 明确: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B、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五、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字。 3、背诵全诗。 广州市南武中学 高一备课簿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