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导地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对导、地线架设全过程进行全面作业指导及质量监控,使其按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转,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电力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1.2 适用于110kV等级送电线的导、地线架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宁波出版社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大全 中国电力出版社 输电线路施工
GBJ 233-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安规 架空线路篇 3 职责
3.1 质检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铁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其能满足导地线架设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技术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 试验人员提供绝缘子试验报告;耐张线夹、接线管液压拉力试验报告,杜绝不合格品用于本工程。 3.3 安全人员组织施工人员对《电力建设安规》中的有关部分进行学习,并行使安全检查监督职能。 3.4 测工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数据对弛度进行观测。 3.5 经过培训的压接工持证上岗,进行各种压接作业。 3.6 经过培训的电力工持证上岗,进行导、地线架设。 3.7 质检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及监督。 4 作业指导
4.1 临时拉线制安
4.1.1 临时拉线应根据受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钢丝绳,并考虑安全系数,每根线均制安一条。 4.1.2 地锚选用铁路枕木,长度为1.2m。
4.1.3 单回路时,地线与中线合用—锚,边线一线—锚,双回路时,每回路上导线与地线合用一锚,中导线与下导线合用一锚。
4.1.4 每基耐张杆塔的两边导、地线架设完毕以后,临时拉线方可拆除。 4.2 越线架搭建 4.2.1 一般越线架
4.2.1.1 适用范围:铁路、公路、通信线。 4.2.1.2 选用材料:结实的杉木杆。
4.2.1.3 搭建时,立柱埋深不得小于0.5m,稍向被跨物外侧倾斜。立柱间距定为2m,立柱埋好以后,进行横杆搭建,横杆与立柱之间用Ф4.0mm铁线绑扎,绑扎应牢固,绑扎股数不得少于4股。一层横杆绑扎完后,几根立柱便成为一个整体,这时应进行撑杆搭建,撑杆埋深不得小于0.5m,撑杆与立柱之间用Ф4.0mm铁线绑扎,绑扎股数不得少于4股。撑杆需用6根,顺线路方向4根,横线路方向2根。 4.2.1.4 铁路、公路、通信线两侧同等搭建。 4.2.2 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的越线架
92
QB/XXXX·XXX·XX·XX-2014
4.2.2.1 选用材料:干燥,坚实的杉木杆。 4.2.2.2 天气选择:气候干燥,天气晴朗。
4.2.2.3 搭建时先立一排立柱,立柱距被跨越线路边线2m,立立柱时,必须加浪风绳,立柱埋深不得小于1.5m。立柱高度不够时,可续接杉木杆,杉木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0.6m,用Ф4.0mm铁线绑扎,绑扎不得少于3处,每处不得少于4股。立柱间距为1.5m左右。立柱立好以后搭建横杆,用Ф4.0mm铁线绑扎,绑扎股数不得低于4股,第一层横杆绑扎完后进行上面横杆绑扎,绑扎时浪风绳子必须拉住,横杆间距为1m。横杆绑完以后,进行撑杆搭建,撑杆长度不够时可进行接续,接续方法与立柱相同,撑杆埋深不得小于1m,撑杆与立柱连接方法、位置及数量与一般跨越相同,撑杆绑扎好以后方可拆除浪风绳。
4.2.2.4 被跨越线路两边等同搭建,搭建好后,每侧两边上立柱必须各搭建一根比中间立柱高出2m的羊角杆,防止紧线时线条飞出。
4.2.2.5 被跨越线路停电跨越时,越线架可不封顶,带电跨越时必须封顶。 4.2.2.6 越线架封顶有两种方法:
a) 用比跨距长出3m的干燥、坚实的杉木杆进行交叉、网状封顶;
b) 在两侧立柱上部绑上“八”字型撑杆向上方撑住,再在“八”字型撑杆上绑横杆。 4.2.2.7 一般乡间小路,220/330kV电力线路,可搭建简单的门型架。 4.3 放线滑轮的安装
4.3.1 地线放线滑车安装在地线固定支架上,导线放线滑车直线杆直接安装在绝缘子串上,耐张塔用钢丝绳套固定在杆塔挂线点所在横担上。
4.3.2 地线滑车为钢制,导线放线滑车为尼龙制,悬挂时一定要分清。 4.3.3 放线滑车与绝缘子串的连接必须可靠,严防在放、紧线时掉落。 4.3.4 放紧线地点根据地形、地貌及耐张段位置确定。 4.4 线盘配制
线盘配制根据耐张段长度进行。 4.5 牵引钢丝绳展放
4.5.1 牵引钢丝绳采用人力展放。平地上每人按30kg负重计算,每人可拖70m左右,山地按每人20kg负重计算,每人可拖50m左右。
4.5.2 钢丝绳的连接采用旋转连接器连接,连接时螺栓一定要坚固。 4.5.3 拖放钢丝绳每到杆塔处,将钢丝绳穿过放线滑车继续拖放。 4.5.4 展放顺序为:
a) 双回路塔:先地线后上导线,再中、下导线; b) 单回路塔:先地线再中心后边线。
4.5.5 当线轴上钢丝绳展放到只剩5~10圈时,暂停拖放,由线盘防护人员转动线轴,将余线放完,用旋转连接器与下盘钢丝绳连接好以后再行展放。 4.6 导地线架设
4.6.1 用机动绞磨牵引,带制动放线架控制速度来展放导线。
4.6.2 放线前应对放线盘摆放位置进行平整,放线架应加挂地锚固定。
4.6.3 机动绞磨摆放位置尽量与线路位置保持15°夹角,绞磨地锚坑挖深2.0m,且必须开马道,地锚采用1.2m长的铁路枕木。
4.6.4 牵引钢丝绳与导线用网套连接器连接,连接时一定要牢固。
4.6.5 牵引导地线时,一般牵引力度为:平地,导线离地面2~3m;山地,导线离开山体3m左右。 4.6.6 当线盘上的导地线剩下5~10圈时应停止牵引,把导地线与卡线器临时锚固,人力转动线盘,放完余线。余线与下盘导线连接好后,松掉卡头再行牵引。
4.6.7 接续管应加保护管通过滑车,以防压接好的接续管在通过滑车时变形。
93
QB/XXXX·XXX·XX·XX-2014
4.6.8 导、地线连接
4.6.8.1 连接前应对接线管内壁、钢绞线,导线的连接部分用汽油进行清洗,并对接线管内的锌疤与焊渣进行清除。
4.6.8.2 钢绞线穿接线管,先用钢尺在需接续的钢绞线两端向内量取OA=1/2L,在A处作一个标记。将两根钢绞线分别从接续管两端穿入直端两端头在接续管内中点相抵,两端的A点标记与接续管管口重合。
4.6.8.3 钢绞线接续管进行液压时第一个压模中心应与接续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别依次管口端施压,施压时相邻两压模间至少应重叠5mm。
4.6.8.4 钢芯铝绞线穿接线管具体操作如下:
a) 从需接续导线端头分别向内量取一点B,使OB=钢管长度+30mm,用扎丝在B点把导线扎紧,由
B点向外量取一点A,使AB=20mm,在A点切断铝股;
b) 将铝管从导线一端先套入,把钢芯一端先穿入钢管,把另一端钢芯自钢管另一端与穿入的钢芯
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
c) 对钢管进行压接,当钢管压好以后,找出钢管中心,从该中心分别向两端量取点C,使中心到
C点的长度为1/2铝管长度,在C点作标记; d) 穿铝管,使铝管两端与C点所作标记重合。 4.6.8.5 液压部位及顺序具体操作如下:
a) 第一个模中心位于钢管中心,压好以后再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 b) 压铝管之前,先检查铝管两端两端口与C点标记是否重合,检查好以后进行压接,第一个压模
中心压在铝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 c) 压铝管时,也允许对钢管部分采取不压的方式。
4.6.9 展放导、地线时,每个杆塔、每个跨越处必须设专人进行防护。
4.6.10 放线过程中,接线管过滑车时,防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如果线被卡住,防护人员应线弯处用大绳或撬杠处理,不能用手推。
4.6.11 接线管过越线架时,防护人员应用撬杠等工具将线挑高,不能使接线管挂到越线架上。 4.6.12 放紧线通信联系
4.6.12.1 通信联系采用无线对讲机、旗语、哨声联合使用。 4.6.12.2 具体联系方式 4.6.12.2.1 对讲机直接对讲
4.6.12.2.2 旗语与哨声配合如下:
a) 一面红旗高举表示危险,已发生问题立即停止作业; b) 一面白旗高举表示正常,继续作业;
c) 两手红白旗平举,相对举过头顶连续挥动表示线已拉到指定位置或接续工作已结束; d) 一手同时握红白两旗,在空中划圆圈表示作业停止可以收工;
e) 若同时拖两线,需要停止拖动一根线,两旗伸开平举,需停的一边执红旗,继续拖动的一边执
白旗;
f) 当三根线同时拖动,以左、右及头上方代表三根线的部位;当某线需停止拖动,则举红旗停止
不动,需拖动的两线则以白旗连续挥动; g) 当挥旗人身体转向侧面,两手同向一边平举,以红白旗上下交叉挥动表示要放松,绞磨要倒退;
慢动作挥旗表示线要慢慢放松;
h) 每次变换旗号均应以哨子示意,直至对方变换旗号为止,否则应继续吹哨并挥旗。 4.6.13 导、地线紧线
a) 导、地线紧线均以耐张段作紧线区段,在耐张塔上进行紧线操作。 b) 地线挂线采用楔型线夹挂线,操作方法同10kV拉线上把制作。
94
QB/XXXX·XXX·XX·XX-2014
c) 导线挂线采用液压耐张线夹或螺栓耐张线夹(螺栓耐张线夹操作简单,略)。 d) 钢芯铝绞线穿耐张线夹压接:
1) 将耐张线夹的铝管套入导线;
2) 从导线端部向内量取一点B,使OB=钢锚长度+30mm,在 B点用扎丝把导线扎住,由B点向
外量取一点A,使AB=20mm,在A点把导线铝股割掉;
3) 将已剥露的钢芯向钢锚口穿入钢锚,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液压钢锚; 4) 钢锚压好以后,套上铝管。 e) 耐张线夹液压:
1) 钢锚液压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端连续施压;
2) 钢锚压好后,在铝管上量取一点A,再量一点B,套上铝管,使A点位置与钢锚口位置重
合,B点与钢锚凹槽重合,由A点向铝管管口依次施压,最后在B点施压。
f) 弧垂观测:
1)紧线紧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弧垂观测,观测时用温度计实测温度; 2)弧垂观察采用档端经纬仪角度法及弧垂板观测法;
3) 采用档端角度法时,将经纬仪安置在观测档端被测线条垂直下侧,支镜高度定为1.5m,调
好经纬仪,并使之竖直角为计算好的观测角值;调整架空线,使架空线与经纬仪中比视线相切,此时弧垂即为该观测档弧垂,负值为俯角,正值为仰角; 4) 经纬仪无法观测时,用弧垂板观察弧垂,观察方法如图1所示:
ff fB A
图1
根据弧垂表中所给出的观测档弛度f值,将弧垂板分别置于观测档两侧的杆塔上,架空线悬挂点以下的垂直距离为f的A、B处,调整架空线,使AB视线与架空线相切;此时,导线弧垂为所需的弧垂。
4.6.14 挂线 4.6.14.1 画印
a) 导线观测弧垂达到规定值后,经反复观察确认无误后开始画印; b) 由耐张绝缘子串挂点用线锤向下作垂线与导线相交; c) 在相交点用彩笔在导线上划钱,画好印后再复查弧垂,确认无误后,在画好印的两侧包黑胶布,
做出明显标记。
4.6.14.2 画好印后,可松回导线,将导线临时锚固在铁塔腿上。 4.6.14.3 导线锚固好以后,自画印点向内量出割线长度,割线长度为受力状态下耐张绝缘子金具串全长和线调整量之和。
4.6.14.3.1 线长调整量一般在20mm左右,挂线塔与相邻塔挂线点的高差及紧线档档距均决定调整值的大小,高差大的调整值大,档距大的调整值小。
4.6.14.4 导线割好以后,根据前面所述的耐张线夹的压接步骤进行耐张线夹压接。 4.6.14.5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可进行挂线,具体操作如下:
a) 单串绝缘子串可用挂线钩钩住直角挂板后的U型挂环连环进行挂线; b) 双串绝缘子串可用挂线钩钩住双联板进行挂线。 4.6.15 悬垂线夹安装:
95
QB/XXXX·XXX·XX·XX-2014
a) 导线滑车未发生倾斜,处于垂直状态时,可在滑轮中心处导线上划印,用双钩紧线器或手摇葫
芦一端挂在横担的套子上,一端挂在挂线上钩上,提起导线,松掉滑车,安装悬垂线夹,线夹中心应与画印处重合;
b) 导线滑车发生倾斜时,从挂线点向导线作垂线与导线相交,在相交点画印,按照滑轮未发生倾
斜时的方法安装悬垂线夹,线夹中心应与画印点重合。
4.6.16 引流弓子安装
4.6.16.1 跳线线夹与导线连接采用液压法,液压时导线可直接伸入线夹内进行液压。
4.6.16.2 因理论计算和实际相差较大,跳线长度的确定采用现场实测法,具体作法为:用一段平滑的钢丝绳或棕绳,一端固定在耐张塔一侧的耐张线夹尾部,另一边拉至另一侧耐张线平尾部,调整钢丝绳弛度,使钢丝绳弛度与设计弛度相符。
4.6.16.3 量取钢丝绳长度,则钢丝绳长度为引流线长度。 5 技术要求
5.1 临时拉线制安
5.1.1 临时接线地锚坑不得小于1.8m,且必须挖马道。
o
5.1.2 临时拉线安装好以后,与地面水平夹角不能大于45。 5.1.3 临时拉线必须存在适当的张力。 5.2 跨越架搭建
5.2.1 跨越架必须保证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及水平距离。 5.2.2 各种最小距离如表1:
表1 (单位:m) 被跨物 水平 垂直 公路 0.6 6 接触网 3 2 通信线 0.6 0.6 380/220V 0.6 0.6 10kV 1.5 1.5 110kV 2 2 5.2.3 搭建宽度可用下式计算:L=(D+3)/sinα 其中L为越线架宽度 D为自己线路两边线间距离 α为自己线路与被跨物的交叉角。 5.3 绝缘子串安装
5.3.1 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将表面清擦干净,并应进行外观检查。
5.3.2 复合绝缘子不得有表面划伤,瓷质绝缘子不得损伤,且用前必须逐个用5000V兆欧表摇绝缘,在干燥情况下,绝缘达不到500MΩ禁止使用。
5.3.3 金具的镀锌层如有局部碰损、剥落必须刷防锈漆并喷银粉。 5.3.4 各种金具的螺丝及弹簧销子的穿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一律向受电侧穿入,螺栓及穿钉凡能顺线路方向外穿的一律向受电侧穿
入,特殊情况两边线由内向外穿,中线由左向右穿插;
b) 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一律由上向下穿,特殊情况由内向外,由左向右。 5.4 牵引钢丝绳展放
5.4.1 每个跨越点,每基塔在展放钢丝绳时,必须设专人防护,防止旋转连接器挂住跨越架及卡在滑车上。
5.5 导、地线放线
5.5.1 放线过程,对展放的导地、地线就认真检查外观,对厂家在线上标有损伤或断头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
5.5.2 地线金属镀层不能有损伤情况。
#
5.5.3 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符合下列情况时,可不作修补,只将损伤处棱角及飞边、毛刺用0砂纸磨光。
96
QB/XXXX·XXX·XX·XX-2014
a) 铝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
b) 钢芯铝绞线的损伤截面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
5.5.4 导线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将导线损伤部分割去,重新以接续管连接:
a) 导线钢芯有断股;
b) 导线出现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性变形。 5.5.5 地线在断1股时用修补管补修,断2股及以上时必须锯断全接。 5.6 导、地线压接
5.6.1 压接导线时,对于导线铝股的切割长度一定要量准且严禁伤及钢芯。 5.6.2 镀锌钢绞线的压接部分必须擦去泥土,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清洗长度不短于穿管长度的1.5倍。
5.6.3 钢芯铝绞线的铝股压接部分应以棉纱蘸少量汽油擦洗干净,再薄薄的、均匀地涂上一层导电脂,然后用钢丝刷沿导线轴线方向对已涂导电脂的部分进行擦刷。 5.6.4 液压压接时,压模与管外径必须配套。
5.6.5 各种液压管压后的对边距尺寸的最大允许值为:S=0.866×0.993D+0.2mm(D为管外径)。 5.6.6 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铝管应锉成圆弧状。
5.6.7 压接管在压接后,弯曲度不能大于2%,有明显弯曲时,必须校直,校直后的管子严禁有裂纹。 5.6.8 压接完后,必须将压接入的钢印打印在压接管上并备案。 5.7 导、地线紧线
5.7.1 导、地线紧线以后,一档内一根导、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头,接头距耐张线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得小5m。
5.7.2 线挂好以后,其弧垂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a) +5%~-2.5%;
b) 各相间弧垂的相对偏差值不应超过200mm;
c) 山区导线对地距离最大弛度时不得低于6m,平原导线对地距离最大弛度不得低于7m; d) 跨越公路、河流时,导、地线不允许有接头; e) 孤立档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120mm。 5.8 附件安装
5.8.1 导线悬垂线夹及防振锤安装前必须在导线上安装部分缠绕铝带。 5.8.2 铝带应紧密缠绕,其缠绕方向应与最外层导线铝股绞制方向一致。 5.8.3 铝带缠绕应露出线夹口、防振锤夹口两边各20mm左右。
5.8.4 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面,特殊情况下位移不应超过200mm。 5.9 引流
5.9.1 地线引流采用两个铁并沟线夹夹线引流。
5.9.2 导线引流线夹与耐张线夹连接以前应用汽油清洗连接面,并涂一层导电脂,用细丝刷清除涂有导电脂的表面氧化膜。
5.9.3 保留导电脂,逐个均匀的拧紧螺丝。
5.9.4 GJ干字塔中线外,其余引流线均作下弓子,弓子线应呈悬链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任意一电气距离不得小1.2m。 6 安全措施 6.1 6.2 6.3 6.4
项目部安全员经常到现场监察安全工作。
班组在早点名时必须进行安全讲话,且每周一要进行不少于两小时的安全专题活动。 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均须戴安全帽。 上塔之前必须对所登杆塔确认,避免上错塔。
97
QB/XXXX·XXX·XX·XX-2014
6.5 在放线前,要对放线架、机动绞磨、放线滑车进行试验,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严禁超负荷、带病、带伤运行。
6.6 放线时,线盘支架应放稳,两个支架受力应均匀,线盘轴杠应保持水平,制动灵活。 6.7 放线时,通信联系极为重要,必须保证对讲机的电量充足。
6.8 为防止通话障碍,放线前必须对旗语进行操练,使用旗语时必须及时准确。
6.9 放紧线时,每基杆塔,每个跨越架必须派专人防护,如发现跳槽、卡阻现象,必须立即发信号停止作业。
6.10 放、紧线时,施工人员不得骑跨在导线上或站在导线内角侧。 6.11 停电跨越电力线路时,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填写停电作业工作票,停电以后进行验电并挂接地封线。
6.12 带电跨越时,必须按操作规程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并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关闭该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装置。
6.13 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时,跨越档两边杆塔必须采用接地滑车并可靠接地。
6.14 钻、跨不停电线路紧地线时,必须在机动绞磨以前加挂一个五吨导链或手扳葫芦,在地线快紧到要求弧垂,防止线飞以后进入对方线路放电范围。
6.15 牵引绞磨必须可靠接地,钢丝绳在绞磨上缠绕不得少于5圈,接尾绳应选取有经验的人员操作,且与绞磨的距离不得小于2.5m。
6.16 过通航河流放紧线时,必须与航运部门取得联系,并设专人防护,放线时应放一条紧固一条。 6.17 紧线时各耐张、终端塔防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杆塔动向,并随时调整临时拉线,发现杆塔出现异状必须发停止作业信号。
6.18 挂线及附件安装时,必须将导线与杆塔短路,防止静电,作业完后必须拆除。 6.19 跨越档,紧完挂好线后,直线塔必须及时进行悬垂线夹安装。安装时应再用一条钢丝绳套子加固,防止掉线。
6.20 雷雨天、大风天严禁施工。
6.21 未尽事宜,以《电力建设安规》为准。 7 质量记录
7.1 制造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监理签认)。 7.2 各种试验报告(监理监认)。 7.3 各种工程检查证(监理签认)。 7.4 工程报验单及检验记录。
7.5 工程质量问题通知单及整改记录。
附加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提出并归口部门:施计部 本作业指导书起草人: 本作业指导书审核人: 本作业指导书批准人:
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