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矿井地质实习 专业:矿井建设 班级:2008级3班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姓名:黄旭
学号:200801021507 指导老师:毕卫国 高文乐
2010年07月11日
山东科技大学
实习任务书
矿井建设 2008-3 黄旭
一、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 二、实习时间:2010.6.28—7.4
三、实习地点:笔架山、王台、金沙滩、银沙滩 四、实习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实习的基本内容: 1)、三大岩类的识别;
2)、地质罗盘及其它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 3)、地质构造的识别、描述以及工程地质性质; 4)、风化作用现象的认识、描述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5)、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描述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6)、浪蚀作用及海蚀地貌的认识、描述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7)、火山作用及地貌的认识、描述;
8)、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的认识、描述; 9)、坡积物识别、描述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10)、滑坡、泥石流的认识、描述
2
实习的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为一周,大致分配如下: 1)、1天动员、准备、熟悉资料; 2)、3天野外作业;
3)、1天室内整理资料,完成实习报告 五、具体要求(技术要求等):
1)、掌握地质罗盘常用方法(测方位、产状、坡角等)。 2)、学会地质素描、信手剖面图的绘制,至少完成5副图。 3)、学会认识外力地质作用过程、现象,理解对工程的影响。 4)、学会观察地质构造、侵入体、火山颈等。 5)、学会观察、认识节理,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6)、学会观察、认识海浪作用,海蚀地貌。
7)、学会认识、描述各类岩土、坡积物、滑坡、泥石流。
实习指导教师(签名):
系 主 任(签名):
3
教师评语:
考核等级(五级计分制):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4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页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实习的前言—————————————————— 2 1.2 实习目的——————————————————— 2 第二章:实习地质
2.1 实习地区地质概况———————————————2 2.2区域地质概况—————————————————2 第三章: 实习路线观察指导及主要内容
3.1 洞门山路线——————————————————25
3.3 王台镇路线——————————————————27
3.2 连山岛,银沙滩,金沙滩路线——————————30
第四章:野外地质工作知识和工作方法
4.1地质罗盘的结构————————————————30
4.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1
附录:实习报告体会与感想—————————————42
指导书与参考资料——————————————43
5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页 第一章 绪论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达到加强、巩固、充实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了解和应用基本的地质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地质野外工作方法和步骤,达到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热爱地质事业、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的目的。 二 、实习任务
1 掌握地质罗盘常用方法(测方位、产状、坡角等)。 2 学会地质素描、信手剖面图的绘制、至少完成5幅图。 3 学会认识外力地质作用过程、现象,理解对工程的影响。 4 学会观察地质构造、侵入体、火山颈等。 5 学会观察、认识节理,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6 学会观察、认识海浪作用以及海蚀地貌。
7 学会认识、描述各类岩土坡积物、滑坡、泥石流。
8 实习报告不得少于3500字,其中“实习内容及工作方法”不得少于2000字,“收获和体会”不得少于500字。 三 、实习要求
1、 每人必须完成实习各个主要环节和主要内容,野外作业天数不得低于实习天数的一半。
2、 野外观测要认真、仔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要全面、科学,
6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页 记录要准确真实。
3、 野外作业期间要团结互助,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得破坏自
然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文明礼貌,不得有损学校名誉的行为。 4、 野外作业时一切行动要听指挥,杜绝一切破坏纪律破坏规章的
行为,发现此类行为,指导老师要严格管理严肃处理。 5、 野外实习要安全第一,注意人身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 实习方案
开动员大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洞门山路线,观察岩石,矿物,风化作用等,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
王台镇路线,观察火山颈,断层破碎带,河流地质褶皱现象,断裂构造等。
6月28日,开动员大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6月29日,笔架山路线,观察岩石,矿物,风化作用等,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
6月30日,王台镇路线,观察火山颈,断层破碎带,河流地质褶皱现象,断裂构造等。
7月1日,凤凰岛路线,观察岩浆岩,海蚀现象,各种岩石等。 7月2日至4日,室内整理。
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4页 第二章 地质概论
地层 王台地区
1.1早元古代地层——荆山岩群
区内下元古代荆山岩群为一套经受过高级变质作用的陆缘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分布于南侧,面积6.6km2,呈NE向条带状—长透镜状残片包于晋宁期侵入岩中,无完整、连续的地层剖面。
1.1.1 野头岩组
该组出露在荆山岩群分布区的南侧,高城水库—林子—薛家庄一线,面积约1.8km2,可划分为可划分为祥山变粒岩段及定国寺大理岩段, 累计厚度145.61m。
祥山变粒岩段的主要岩性是富黑云变粒岩及阳起钠长绿帘片岩夹白云钠长变粒岩、黑云片岩偶夹石英岩。分布面积0.5km2, 定国寺大理岩段岩性为蛇纹石化大理岩、含透辉橄榄大理岩偶夹含石墨变粒岩、透辉变粒岩、透辉岩 , 分布面积 1.3km2。
祥山变粒岩段的主要特征是揉皱发育, 普遍遭受绿帘石化, 野外具特征的暗绿色, 是一个绿色岩系段, 其岩性组合相似于莱阳荆山地区(层型剖面所在地)同一岩性段的中上部层位。但测区该段遭受了明显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 未见莱阳地区该段中的特征矿物一
8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5页 透辉石。
定国寺大理岩段以发育白色略带淡绿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为特征, 保存较新鲜的大理岩中可见橄榄石、透辉石、金云母等变质矿物。其岩石组合相似于荆山地区该段的上部层位。
该二段在幅区内无直接接触关系, 祥山透辉变粒岩段与荣成超单元呈构造强迫一致接触关系。定国寺大理岩段与海阳所超单元或月季山超单元呈构造接触关系。 1.1.2 陡崖岩组
该组出露于荆山岩群分布区的北侧傅家屯一胡家及薛家沟一七宝山村一带, 出露面积 4.8km2, 厚度 >115.04—252.23m, 均划归徐村石墨岩系段, 其主要岩性是: 含石墨黑云变粒岩及二云纳长变余糜棱岩夹黑云变粒岩、黑云片岩、含石墨片麻岩, 含石墨大理岩偶夹透闪石英岩。
该段以普遍含石墨为特征, 变粒岩中的石墨多为显晶质, 片径 1—2mm, 大理岩中的石墨则主要为隐晶质。局部见有蜂窝状透闪石英岩。这些特征与莱阳荆山地区同一岩性段的特征一致。
区内该段与其下伏野头岩组无直接接触关系, 二者问被前寒武纪变质深成岩隔开。徐村段主要与老黄山单元, 小屯单元, 西水夼资单元及威海单元等变质深成岩呈构造强迫一致接触关系。 在丛家屯北陡崖岩组徐村石墨岩系段含石墨黑云变粒岩,单锆石 Pb-Pb 法测其年龄为1744.8±19.7Ma, 这一年龄值应为荆山岩群的
9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6页 变质年龄。
与测区荆山岩群处于同一构造单元上的邻区相似(邻)层位的锆石 U-Pb 测年结果为 1901—2408.7Ma, 可代表荆山岩群的形成年龄,即其形成于早元古代。 1.2 中生代地层 1.2.1 莱阳群
区内下自要统莱阳群为一套河湖相碎屑沉积组合 , 主要分布于冷家阿洛一河西郭一带及大朱郭一大王邑以北地区陆整体呈北东走向, 岩层倾向北西, 出露面积约70.2km2时, 根据区域对比分为林寺山组、曲格庄组、杜村组三个组。 1. 林寺山组 (KIL)
岩性为紫灰色粗砾岩, 在柳家屯北呈透镜状产出。砾石成分主要为长英质变质岩, 少量花岗岩、基性岩, 属岩块砾岩。该组为由均一砾岩构成的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图2-A)。厚约131.8m, 面积0.5km2, 不整合于变质基底之上。 2. 曲格庄组 (KIQ)
该组岩性以黄绿色粉砂岩及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夹土黄色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及含砾粗粒岩屑砂岩 (含砾砂岩层 KIQ)夹紫红色中细粒钙质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层 KIQ)偶夹扁豆状泥灰岩。岩石中普遍含安山岩岩屑。厚1272.1m, 分布面积35.6km2
区内曲格庄组南侧被断层切割,北侧被青山群覆盖,呈NE向条带
1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7页 状产状,分布较稳定,与下伏林寺山组和变质基底 呈断层接触。 3.杜村组(KID)
紫灰色粗砾岩夹含砾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含砾砂岩层砾岩中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及花岗质变质岩,构成石英岩质砾岩或岩块砾岩。地层厚 1111.2m, 分布面积 34.1km2 。
该组分布于幅区北部大河流—大王邑断裂以北地区,岩石组合横向变化不大。底部与青山群或王氏群呈断层接触,未见顶。 1.2.2 青山群
幅区下白垩统青山群为一套陆相火山爆发一喷溢一沉积火山岩系,主要呈NE向带状展布于杭埠岭一陡岭前一石前庄一北谈城一带,属柏乡一红岛火山岩带的一部分, 分布面积约 66.7km2。自下而上可分为后好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方戈庄组四个组。 1. 后夼组 (kqH)
该组岩石组合为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及角砾凝灰岩偶夹流纹岩 , 厚度 305.40—400.23m, 分布面积 9.3km2, 可划分出 3 个火山喷发韵律。该组岩石组合横向变化不大, 但在冷家阿洛北厚度变小, 在杭埠岭南侧尖灭。该组与下伏莱阳群在其分布区的东段呈断层接触, 在西段呈假整合接触。 2. 八亩地组 (kqB)
主要岩石组合为: 气孔杏仁状玄武粗安岩, 玄武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及凝灰质砂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 厚 280.35—705.3m, 分布面
11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8页 积约12.2km2, 可划分为5个火山喷发韵律。
该组横向变化较大, 在裴家庄附近厚度最大, 出露最宽, 沿走向向西厚度渐变薄, 在东福山附近仅十余米厚, 再向西则又渐增厚。在山洲水库之西该组与石前庄组呈间互产出。红旗水库附近该组分成三大层: 第一层位于后资组与石前庄组之间, 后二层均产在石前庄组中。该组与下伏后夼组整合接触, 局部假整合覆盖于莱阳群曲格庄组之上。 3. 石前庄组(kqS)
该组是青山群中分布最广地层单位,面积约38.7km2,可分为上、下两段,共可划分出 7 个火山喷发韵律,下段 (kqSl ) 主要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含角砾晶玻凝灰岩夹角砾熔结凝灰岩,厚 424.07—717.6m,本段局部地段粘土化强烈,形成膨润土矿。上段 (kqS2)岩石组合为:流纹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 顶部为粗面质熔结集块角砾岩,厚约185.7m,艾山水库附近沸石化强烈构成沸石矿层。
本组横向延伸较稳定,但上段仅分布于山洲水库以东。与下伏八亩地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4. 方戈庄组 (kqF):
岩石组合为橄榄玄武粗安岩,玄武粗 安质角砾熔岩夹粗安岩,厚174.14—218.7m,分布面积6.5km2,共可划分出3个火山喷发韵律。在山洲水库以东,该组顶部均被第四系覆盖,在其西部则多与王氏群直
接接触。本组的底部则常被潜火山岩破坏,局部与石前庄组整合接触,
12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9页 本组在分布区的东段出露较宽,西段较窄。 1.2.3 王氏群
幅区上自主统王氏群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系,分布于幅区中偏西北部里岔一冷家村以北及大河流—大王邑断裂以南地区, 面积约57.5km2,自下而上分为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三个组。 1. 林家庄组(kwL)
该组剖面是我省王氏群的层型剖面, 厚 46.4m,分布面积 3.1km2。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kwLl)为紫灰色残坡积巨角砾岩;上段(kwL2)为紫红色巨砾岩及含砾砂质粉砂岩,含砾粗粒岩屑砂岩。本组岩性横向变化不大,其层位和厚度比较稳定,但局部上、下段难以区分,与下伏青山群呈假整合接触。 2. 辛格庄组 (kwX)
岩性为紫红色钙质含粉砂泥岩夹钙质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 偶夹透镜状砂质灰岩, 顶部有少量灰绿色泥岩、含砾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灰绿色泥砂岩层)。该组厚1028m, 分布面积8.7km2 。其顶部灰绿色岩系为非正式地层单位。本组横向延伸较稳定, 岩石组合变化不大, 与下伏林家庄组呈整合接触。 3. 红土崖组 (kwH)
岩性为棕红色含砾粉砂岩及含砾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夹砾岩(砾岩楔 kwEfcg)偶夹砂灰岩,顶部夹较多玄武岩(史家屯玄武岩段kwH ,该组厚1853.4m, 面积45.7km2。
13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0页
其中砾岩模及玄武岩段均为非正式地层单位。
在横向上本组岩性变化不大,厚度自西向东有减薄趋势。砾岩模的层位及厚度不太稳定,局部尖灭,形成模状。史家屯玄武岩段在其出露区的西侧砂岩夹层较多,而东侧则很少有砂岩夹层。
恐龙组合,分布于王氏群红土崖组顶部,以原角龙骨化石、恐龙蛋和生物活动椭球体的广泛分布为特征。据蛋化石研究者(周明镇)意见,产幅区恐龙蛋化石的层位属晚白垩世。
青山群的8个祥品的K-Ar同位素表面年龄在102—158Ma之间 (包括一个潜火山岩的年龄。对其进行K-Ar等时线处理,发现其中 6 个样品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7, 说明它们具有同源等时性, 求其等时年龄为117. 35Ma,这一年龄代表了青山群的真实年龄,相当于早白垩世阿普特期。 2 侵入岩(王台地区) 2.1 早、中元古代侵入岩
2.1.1 早元古代莱州超单元西水夼单元斜长角闪岩(变基性岩)
只有丛家屯一个侵入体, 面积1.9km2。为测区最古老的侵入岩,近EW向展布,是一个层状侵入体。其内部显示明显的似层状构造,并发育有中常褶皱及重褶皱等构造现象。该单元侵入荆山岩群陡崖岩组中。
岩石呈粒状变品结构,定向一条带状构造,矿物呈三连点结构,粒径0.1—0.8mm。矿物定量统计:角闪石 66.73%, 斜长石30.48%,钾长
14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1页 石2.45%,石英0.34%。
2.1.2 中元古代侵入岩——海阳所超单元
海阳所超单元呈 NEE向带状展布,宽 3—5km,面积1747km2。 2.1.2.1、小屯单元变中粒斜长花岗岩
分布于冷家阿洛—王台一线, 面积约 9.3km2。普遍遭受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 强变形的已成糜棱岩。
岩石呈变余半自形—全它形粒状结构, 定向—弱定向构造。定量矿物统计: 斜长石 59.26%, 石英 33.61%, 白云母 5.19%, 斜黝帘石 1.23%, 黑云母 0.41%, 钾长有微量。
成因及形成时代 海阳所超单元中的岩石化学特征, 反映了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小屯单元明显的正铕异常, 表明其为典型的幔源花岗岩类。该超单元在区域上主要由辉橄岩—辉长岩—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成, 说明其是在早元古代陆缘海(荆山岩群的沉积环境)基础上裂谷扩张作用的产物。
小屯单元中单颗粒锆石 Pb-Pb 年龄值为 1370.6±14.3Ma,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认为该超单元形成于中元古代。 2.2 晚元古代侵入岩 2.2.1 月季山超单元
主要分布于窝洛及薛家庄东部等地,总面积约15.7km2。可分为三个单元。
2.2.1.1 窝洛单元变斑状石英二长岩(yWηO23)
15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2页
呈NEE向狭长带状断续分布于冷家阿洛—薛家庄一线,面积约6 法m2,超动侵入荣成超单元庙山单元。该单元内含有闪长质包体和变质地层包体等。 岩石呈残斑廉棱结构,变余二长结构, 纹理构造、条痕或片麻状构造。定量矿物统计石英6,斜长石60,长石32.72%。残斑长轴一般0.5—1cm。野外实测残斑含量 20—30%。
2.2.1.2 后石沟单元片麻状变中粗粒含角闪二长花岗岩(yHηOγ23)
主要分布于薛家庄SE、小屯北等地, 呈岩株状, 面积 8.2km2。超动侵入荣成超单元宝山单元,侵入小河西单元。岩石表现为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 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及糜棱结构, 片麻状、条痕—条带状构造。定量矿物统计:石英 37.18%, 斜长石 34.94%, 钾长石 23.85%, 黑云母 1.92%, 角闪石 1.31%, 及少量绿泥石、榍石等。 2.2.1.3 月季山超单元
月季山超单元从早到晚, 岩石成分渐趋酸性, 表现在矿物成分上, 石英含量逐渐增高, 暗色矿物渐减少, 斜长石渐少,钾长石渐增多。在结构演化方面也有一定规律, 从早到晚为由细变粗序列。
形成时代及侵位机制
胶南幅该超单元中的石灰窑单元的单锆石 Pb-Pb 年龄为 755.2Ma, 说明其形成于晚元古代晋宁期。该超单元是沿推覆构造空腔强力定位的。 2.3 中生代侵入岩
2.3.1 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
16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3页
2.3.1.1 大水泊单元斑状中细粒含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wDηγ53)
该单元主要分布于南营、北庄、小土石、隐珠山等地,面积约21km2, 呈条带状产出,展布方向主要为近SN向,侵入窝洛单元。 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二长结构,块状构造。基质含量85%。主要矿物:钾长石 40%,斜长石 20%,石英 15%,黑云母+绿泥石 7%, 普通角闪石 3%;斑晶含量 15%。
2.3.1 2 凤凰山单元斑状细粒含角闪黑云石英二长岩(wFηO53)
主要分布于镜台山、凤凰山和七宝山附近, 呈岩株状, 面积 13km2。侵入宁津所超单元黄山单元和柳林庄超单元北下庄单元。
岩石宏观特征表现为似斑状结构,岩体中含有闪长质包体,斑晶含量10%—30%粒度6—9mm。基质粒径0.5—1.5mm。定量矿物统计:钾长石34.77%—47.05%,斜长石 27.64%—37.29%, 石英 13.36%—21.92%, 黑云母 2.69%—8.09%,角闪石 0.2%—5.81%, 磁铁矿0.26%—2.22%, 榍石0.26%。
2.3.1.3.黄山屯单元聚斑状微粒含角闪石英二长岩(wHηO53)
仅分布于北庄附近, 面积约 1.8km2,呈鸭蛋状产出,近NE向展布。超动侵入后石沟单元。岩石呈斑状—似斑状结构、聚斑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 33%—66%,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组成;基质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含量40%—67%。 伟德山超单元同位素年龄值为109.60±0.96Ma,邻区另有年龄样显示134.44±0.56Ma;均属燕山晚期。
1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4页
2.3.2. 燕山晚期崂山超单元
2.3.2.1.薛家岛单元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Xηγ53)
该单元是新建单元,主要位于薛家岛镇、蒋家店子一带, 面积约 1.15km2,呈带状产出, NE向展布。侵入大水泊单元。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基质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 10—15%;基质含量85—90%。条纹长石 24—35%,斜长石 20—27%,石英 25%,黑云母3—5%, 少量普通角闪石。
2.3.2.2.下书院单元中粒正长花岗岩(lXξγ53)
主要分布于下庄、隐珠山和牛王庙等地, 呈条带状产出, 面积10.7km2。展布方向以NE向为主,NW向次之,侵入大水泊单元。岩石呈肉红色,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矿物:条纹长石 49.6%,斜长石27.5%,石英 22.9%, 少量黑云母。 3 火山岩(王台地区)
测区火山岩较发育,主要分布于坑埠岭一陡岭前一石前 庄一北谈城一带,处于胶莱盆地的南缘,呈 NE-SW 向条带状展布,面积约66.7km2。火山活动从中生代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到晚白垩世终止。其中以早白垩世中晚期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了一套基性一中基性一酸性火山岩组合,隶属青山群。晚白辈世火山活动较弱,形成了一套钙碱性系列的橄榄玄岩,隶属王氏群。 3.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测区内火山岩根据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潜火
18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5页
山岩。 3.1.1 熔岩
本测区内发育有中性、酸性和偏碱性的熔岩,主要有橄榄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及流纹岩等。 3.1.2 火山碎屑岩
测区内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岩系的主体。根据岩石中火山碎屑组分与熔岩组分或外生组分的比例,将其分为碎屑熔岩、正常火山碎屑岩及火山一沉积碎屑岩。 碎屑熔岩
测区内碎屑熔岩,据火山路屑粒度和岩石成分的不同,又进一步划分为玄武粗安质角砾集块熔岩,粗面质角砾凝灰熔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 正常火山碎屑岩
本岩类按成岩方式,可分为普通火山碎屑岩和熔结碎屑岩两个亚类。其中后者根据岩石成分又分为粗面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两种。粗面质熔结凝灰岩包括: 熔结角砾凝灰岩、含集块熔结角砾凝灰岩、含角砾熔结凝灰岩等。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包括: 角砾熔结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含角砾熔结凝灰岩等类型。普通火山碎屑岩类在测区内主要包括:玄武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和流纹质集块角砾凝灰岩两种。 火山一沉积碎屑岩
19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6页
本岩类根据成分差别将其分为: 玄武粗安质碎屑岩和流纹质碎 屑岩两类。前者又可细分为玄武粗安质沉集块岩和玄武粗安质凝灰质砂岩、砾岩,后者主要为流纹质凝灰质砾岩、砂岩和粉砂岩。 3.1.3 潜火山岩
测区内潜火山岩主要有: 替粗面斑岩和潜玄武吩岩等,有些虽具集块或角砾熔岩外貌,但根据野外产状,应属潜火山岩。 4 胶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王台地区)
王台地区位于胶莱盆地南缘,由区内中生代地层的形成过程可以重塑胶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胶莱盆地是一个压陷盆地与裂陷盆地的复合盆地,早白垩世早期由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远程效应,形成具压陷性质的后继盆地,呈南陡北缓的箕状,同时山体剥蚀,形成快速堆积的磨拉石相(莱相群)。
早白垩世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胶莱盆地内出现张裂,转换成裂陷盆地,沿裂谷盆地喷出大量火山岩(青山群)。
晚白垩世(从早白垩世末开始), 胶莱盆地发生热沉降,在盆地中心快速堆积了王氏群碎屑物质。
至第三纪初胶莱盆地基本完成发展演化过程。其内部发生差异性升降和水平运动,并整体抬升,接受剥蚀形成今天的构造格局。 5 变质岩(王台地区)
区内变质岩分布于幅区的南部, 岩石类型较为复杂, 主要有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及气—液变质岩等, 它们是多种变 质作用的
2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7页
产物。 5.1 区域变质岩
按成因可分为变质层状岩石及变质深成岩, 后者已在侵入岩部分中描述, 在此主要描述变质层状岩石。区内变质岩按 化学分类主要有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钙质变质岩及基 性变质岩四大类, 均属早元古代荆山岩群。 5.1.1 区域变质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泥质变质岩类
该类岩石按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黑云片岩、白云片岩、石墨片岩及富黑云变粒岩等岩石类型。幅区内泥质变质岩类主要分布于陡崖岩组。此类岩石在剖面上多呈厚层状, 与变粒岩呈互层状产状, 局部与石英岩、大理岩相伴产出, 成层性明显。 长英质变质岩类
该类岩石根据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和石英岩四种岩石类型。
片麻岩、浅粒岩、石英岩类主要见于陡崖岩组, 变粒岩类既见于陡崖岩组又见于野头岩组。该类岩石一般具有较好的 层状构造, 石英岩、浅粒岩多呈薄层构造, 变粒岩、片麻岩则呈 厚层状构造。区内以变粒岩类含量最多, 分布最广, 石英岩类次之,浅粒岩类及片麻岩类仅局部见之。
钙质变质岩类为各种大理岩,按矿物含量可分为含石墨大理岩、
21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8页
透辉大理岩、橄榄大理岩及钙质白云石大理岩四种类型。区内大理 岩均产于野头岩组定国寺大理岩段及陡崖岩组中,并均呈透镜状产出,层状构造普遍不明显。 基性变质岩类
该类岩石据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透辉石岩、阳起片岩及绿帘片岩三种类型。透辉石岩分布于陡崖岩组及野头岩组,呈透镜体状。阳起片岩及绿帘片岩广泛分布于野头岩组,呈厚层状产出。 6 构造 王台地区
幅区位于郯庐断裂以东, 总体属于“胶南—文威”构造带, 这一构造带是山东省境内与鲁西、鲁东并列的三大大地构造单元。它向西可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相接, 是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造山带 6.1 褶皱构造
6.1.1 变质基底区褶皱构造
从变质岩系构造变形剖面可以看出区内变质基底中构造变形相当复杂, 区内褶皱轴迹多呈NEE走向,由于多期变质变形的影响及被褶皱的地质体主要是变质深成岩,故构造极性已不能判断,只能根据单一褶皱面的弯曲将褶皱分为背形和向形。区内具一定规模的褶皱描述如下: 丛家屯复背形
22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19页
综合分析,基底区褶皱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发育于早中元古代 地质体中的紧闭同斜倾伏褶皱或斜卧褶皱; 第二期是发育于晚元古代地质体中的同斜水平褶皱或平卧褶皱及中常斜歪倾伏褶皱; 第三期是区内各前寒武纪地质体中均不同程度发育的开阔一平缓的直立水平褶皱。
详细的区域地质测量和构造观察表明: 幅区高压变质地体(变质基底)构造变形极为复杂,其构造组合模式指示了垂直造山带的压缩变形(褶皱及推覆构造)和平行造山带的走滑剪切变形(高角度走滑剪切带, 近平行造山带的拉伸线理)共存, 它们代表了平行造山带的转换压缩变形。
6.1.2 沉积盖层区褶皱构造
盖层中的褶皱是以层理为变形面的开阔一平缓的背向斜构造,主要发育于莱阳群、王氏群中。 6.1.2.1 莱阳群杜村组分布区的褶皱
轴迹近南北向的褶皱这是在杜村组总体向北缓倾产状(10°∠10°)的基础上,沿岩层走向出现有规律的向 NW 缓倾及向 NE 缓倾造成的波状弯曲式褶皱。共形成三个褶皱: 东青杨杭向斜、阎家屯背斜及山寺隐伏向斜。三个褶皱呈平行排列,轴迹方向近南北,与岩层走向垂直,属横向禧皱。三个褶皱组合成一个全形褶皱,其波长与波幅之比大致为 621,波幅大致为1km。轴迹在区内出露长约2km, 向北延至幅区外。
23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0页
轴迹近东西向的褶皱分布于大河流—大王邑断裂近侧,轴迹走向 与断裂走向平行。共有二个褶曲: 山寺—蔡家沟向斜、石清沟—大朱郭背斜。二者均由杜村组砾岩、砂岩组成,属纵向褶皱。
该类型褶皱在层理极点图中呈单斜对称,枢纽产状128°∠20°,褶皱的位态类型为斜歪水平褶皱。 6.1.2.2 王氏群分布区的褶皱
王氏群分布区规模最大的褶皱就是南龙池-大河流褶皱。该褶皱由王氏群红土崖组构成,出露长约9km。其南翼产状北倾,较缓;北翼产状向南倾,较陡。形成一个不对称褶皱。该褶皱是一个斜歪倾伏褶皱,枢纽产状258°∠20°。
6.1.2.3 莱阳群曲格庄组分布区的褶皱
该区在山洲水库之西见有褶皱,称为尧洼向斜,此向斜由莱阳群曲格庄组构成,轴迹走向 NEE, 长约 2km。其南北两翼均被断裂破坏。
6.2 变质深成岩中构造形迹
幅区变质深成岩中的构造现象相当丰富,这些构造既有原生侵位构造,又有次生变形构造,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构造景观。
6.2.1.面理构造变质深成岩的面理构造是由原岩的不均匀成分经过强烈塑性变形发展成的,其形成过程主要有四种情况:网状岩脉的均匀变形,包体的均匀变形,含大斑晶或粗粒深成岩的均匀变形, 均匀岩石的不均匀变形。
24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1页
6.3 脆性断裂
幅区内具一定规模的断裂共有27条,对区内主要断裂描述如下: 6.3.1 NEE向断裂
该组断裂走向与测区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 有的断裂构成不同地质体或地质单元的界限。因此这组断裂在测区构造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位臵。 柳家屯—河西郭断裂
该断裂在区域上称为山相家—郝官庄断裂,它控制了胶南隆起与胶莱凹陷的边界。该断裂位于幅区的南部,断裂产状以倾向 NW—NNW为主,倾角较陡,局部倾向SSE。
该断裂性质较为复杂,但以左旋张扭性表现最明显。这一断裂至少有过三次活动:第一期为左旋压扭性, 第二期为左旋张扭性,第三期为压性。
6.3.2 近东西向断裂
大河流—大王邑断裂 断裂位于幅区北部莱阳群与王氏群之间,构成二者的界限。这一断裂是区域上称为铺集—夼集断裂的中段部分。断裂产状总体向南陡倾。断裂的中部、西部宽度较大,最宽处达百余米,东部宽度较小,破碎带不明显。断裂带西部被火山岩充填。
该断裂是一条以张性为主,兼具左旋运动的断层,后期遭受过挤压改造。
6.3.3 NE—NNE向断裂
25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2页
这是幅区内又一组较重要的断裂,它对区内早期构造线有明显的 破坏作用。
(一) 山周—北谈城断裂
该断裂是区域上日照—市美断裂的北延,呈30°方向斜穿幅区。总长度约21km,断续出露长12.3km,破碎带最宽处逾1km。断面主要向SE陡倾,局部倾向NW。
该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总体以张扭性为主:早期呈右旋张扭性,总滑距5746m;晚期呈左旋张扭性,总滑距6772.3m。邻区可见该断裂切割第四系现象。 (二) 石屋子沟—七宝山断裂
呈NE方向展布于幅区南部变质杂岩区内。破碎带宽度非多数十米,断面弯曲,断裂中段主体向NW倾伏。但其NE段与SW段多向SE倾伏。断面上擦痕较发育,主要向NE侧伏。野外标志说明该断裂主体为左旋张扭性。
灵山卫断裂属区域牟平—即墨断裂带南延部分,出露于灵山卫地区,分布长度13km, 宽3m,由碎裂岩化带组成。断裂面倾向314°,倾角70°,左旋张扭性质。 6.3.4 近南北向断裂
这是一组以切割青山群为主的断裂,分布于幅区的中偏东北部。断裂间距1—2km, 构成一组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平行带状断裂束。该组断裂多以右旋张扭性为主,断裂破碎带较窄(仅数米或小于1m),但断面
26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3页
明显,且延续较好,断层面较平直、光滑,以向东倾伏为主。 该组断裂对岩层错动较明显,错距多在数米—数十米之间,个别达数瓦米,艾山西断裂对八亩地组的北界大致左行错动了750m,该断裂总体走向360°,断层及擦痕产状为102°∠70°及 N∠50°(侧伏)。据此可计算出艾山西断裂的总滑距是678.2m。 6.3.5 NW向断裂
这是幅区内较次要的一组断裂,现将规模较大的林家庄—向阳断裂描述如下:
该断裂呈NW走向份布于幅区的西南部,切割NE向和NEE向断裂。断裂破碎带宽仅数米,其NW端断裂不明显。断裂SE端断面产状225°∠72°,属右旋压扭性。断裂的中段断面倾向NE。地质图上显示断裂对岩层的错断距离最大处为250m。
总之,区内断裂可分为四期:第一期是近东西向断裂;第二期是NEE向断裂;第三期是南北向断裂;第四期是北东与北西向的共轭断裂系。
7 地质发展简史(王台地区)
幅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接合部位,其地质发展与板块构造演化有密切联系,按照板块运动的特点可将区内地质发展史分为三大阶段。
7.1 板块形成、发展阶段
早前寒武纪华北与扬子板块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型板块——古中国
2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4页
板块。早元古代时地壳处于拉伸减薄状态,区内形成陆缘海相沉 积——荆山群。大致在1700Ma 左右,荆山群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伴有强烈的伸展变形,产生斜卧褶皱及水平拉伸式韧性变形带。 中元古代地壳继续拉张,形成裂谷,华北与扬子板块分离,地幔物质沿裂谷上涌,形成海阳所超单元,稍后发生褶皱变形。 7.2 板块碰撞造山阶段
晚元古代地壳由拉张环境转为挤压环境,晋宁运动初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产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榴辉岩。高压之后的高温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荣成超单元。之后壳源与艘源的混合岩浆沿推覆构造空腔就位形成月季山超单元。伴随晋宁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区内产生了广泛的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幅区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区内产生了强烈的挤压滑脱及逆冲变形作用形成大量韧性剪切变形带及平卧褶皱等构造群落。
古生代时板块作用趋于缓和,区内整体处于缓慢的抬升造山阶段,没有形成相应的地质体。但在加里东运动晚期(祁连运动)板块作用又趋强烈,区内发生了较广泛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伴生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
中生代印支运动时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最后一次强烈的活动,使包括幅区在内的胶南造山带迅速抬升,并伴随低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及纵弯褶皱作用,幔源岩浆侵位(柳林庄超单元、宁津所超单元)。
28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5页
7.3 板内运动阶段
中生代晚期以来,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已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进入板内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区内地质演化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影响。早白垩世早期,由于胶南造山带的剥蚀作用,区内形成磨拉石沉积莱阳群。
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及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区内众多的岩浆岩(青山群及伟德山超单元)。并产生大量脆性断裂,在莱阳群中产生褶皱。至晚自主世岩浆活动减弱,仅在局部形成基性岩浆喷发,同时沉积了较多的陆源碎屑物质(王氏群), 稍后王氏群发生褶皱变形及断裂变形。
进入新生代以来,幅区主要表现为断块差异性升降和水平运动,部分早期脆性断裂重新活化。在山间盆地或沿河流形成松散堆积物。局部有微弱的幔源岩浆活动。
第三章 实习内容及工作方法
一 、洞门山路线 根劈作用:
在风化作用中,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
29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6页
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 。 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
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能在勘察阶
臵充分的了解其分布特点.很可能在工程施工和线路运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正断层:
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它主要是受到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断层面倾角较陡,通常在45°以上。正断层在地形上表现显著,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正断层与平移断层多出现于张裂性版块边界。
3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7页
破碎带:
由无定向的裂口和裂隙破坏的岩石带,裂隙可能由矿物充填,呈网状脉络,也可能大致相当于断裂带。同断层相伴生的破裂带内充填有由断层壁撕裂下来的岩石碎块、碎石和断层作用而成的粘土物质。破碎带也称碎裂带,有的被重新胶结起来形成破碎岩、断层角砾岩等。 二 、王台镇路线 伟晶岩:
伟晶岩是指与一定的岩浆侵人体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在矿物成分上相同或相似、由特别粗大的晶体所组成并常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脉状体。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
成的,碎屑包括岩屑、晶屑、玻璃质屑、浆屑、火山块(直径
31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8页
大于100毫米)、火山砾(直径大于2毫米)和火山灰(直径小于2毫米)。这些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经过固结形成岩石,由于火山也可以在海底爆发,所以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的也有海相沉积的。 角砾岩:
角砾岩和砾岩一样,也是一种碎屑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砾石的平均直径如果在1-10毫米,为细砾,10-100毫米称为粗砾,大于100毫米为巨砾。其胶结物中常含有矿物,角砾岩也可以做为建筑材料。角
砾岩比较粗糙,可以见到明显的砾石,如果胶结成岩石的砾石超过50%是圆形的为砾岩,超过50%为具有棱角的,则称为角砾岩。 砂页岩
介于砂岩、页岩之间的沉积岩 含有较丰富的金属矿
褶曲
32
石晕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29页
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其它区别: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都有例外。 如长期的风化可使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33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0页
三、金沙滩路线
海蚀现象
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
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第二节 野外地质工作知识和工作方法
为使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初步了解和掌握地质素描知识、地质罗盘的使用知识、路线地质剖面的绘制方法,野外地质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实习报告的编写等,作如下简要介绍:
34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1页 地质罗盘使用知识
地质罗盘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野外工作期间经常依靠地质罗盘来测量方位。岩层产状和确定地质点位等。没有地质罗盘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因此,地质工作者必须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由磁针、水平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照准合页、反光镜等主要部分组成。
1 基座
2.磁针:分指南和指北两个方向的指针,其中绕有铜丝者为南针。 3 调节螺丝
4.测斜器:包括垂直刻度盘和长水准器、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刻度由0-90,即倾斜最大为90
5.水平刻度盘:盘上有南、北、东、西方位标记,和0-350刻度,刻度为反时针刻划由0-350,东(90)和西(270)。刻度与实际方向
35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2页
恰好相反,反刻度主要是为了读数方便,另是由于我国是指南针发明国家,习惯以南为基准,顺时针刻度和读数时,90也正是地质罗盘反刻的正东90,而实际正东90则刻为正西270 6..固定螺丝 7、10 水准器 9 倾角刻度盘 11、13 照准合页 12 反光镜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1.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知道时,那么在地球表面上的位臵也就确定了,如果要测定另一点相对于某点的方位,则要以某点为基准点,其基准方向为磁北极或地理北极方向(N)。从某点测得方位即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若夹角为350,即另一点位于某点的北东350方向上。
采用的方法是以真正北极为基准的,而用地质罗盘测得的方位为磁方位,故要进行换算或
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因为磁极和地理极不是重合在一点上,之间有一夹角的缘故。 2.测量方位的方法
(1)把罗盘的N端指向目的地
36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3页
(2)放松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 (3)把罗盘端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4)待磁针稳定后,读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要测目的物对测量者的方位角。如测者读出北针所指为300,即目的物在测者的北东300方向上,若S端指向目的物,则读南针数值。 3.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岩层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
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就是测量岩层走向、倾向的方位和倾斜的角度大小,其测量方法是: (1)测量走向
测量前选择好要测的层面,测量时,把地质罗盘打开成一平面,松开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把罗盘上边靠在层面上,并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指北或指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
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两端延伸的方向,故读指北针或指南针均可。只要读出一端的方位,另一端也就知道了,即一端的读数加减1800即为另一端走向的方位。 (2)测量倾向
测量时,把罗盘S端的一端(短边)紧贴层面,然后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水泡居中,读指北针刻度,即为岩层倾向。 测量岩层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岩层倾向,使罗盘直立并紧
3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4页
贴在岩层面上,沿层面左右移动罗盘,用手指拔动罗盘底部活动扳手,使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此时刻度的最大读数,即为岩层的真倾角。最大读数表明测量时倾向是真正垂直走向的,若不是垂直,所测得的角度要比真倾角小,越靠近走向线,角度越小。
(3)岩层产状读数的记录和表示方法
在野外测得产状要素要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要用专用符号标记在野外手图上,作为地质资料保存。
记录方法,通常采用方位角数值记录,如测得岩层走向为3000,倾向2100,倾角350,记录时应为2100∠350,“∠”代表倾角的符号。记录只记倾向和倾角数字即可,因为知道倾向,走向可作倾向加或减900求得。
岩层产状在图上用符号表示方法,是按所得的走向方位角画一直线,再按倾向在走向线上作垂直结,其中长线代表队走向,短线为倾向,最后在倾向短线端记上倾角数值,线的长短视图的大小或按相应的地质规范要求而定。 (4)测量岩层产状应注意的问题
38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5页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要特别注意在生根的露头上进行,决不能在转石上测量。因为只有生根的岩层露头才能代表岩层的真实产状,也就是代表岩层真正的“原始”的空间位态。
岩层层面从宏观上来看是明显和平整的,但在具体测量时,往往又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平整面。此时,应离开一定距离,观察整个岩层的产状趋势,确定一处有代表性的平整面进行测量,这样可测得得能代表岩层产状趋势较为真实的数值。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岩层层面凹凸不平,很难找到安放罗盘进行测量的位臵。在此情况下,为测量方便,可把记录本或图放在层面上,以此为层面进行测量,可以达到测量的目的。
第三节 大类岩石的野外肉眼鉴别
鉴别岩石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最基本的是根据岩石的外形,用肉眼和简单工具(入小刀,放大镜等)进行的鉴别方法。 岩浆岩的鉴别方法
花岗斑岩 似斑状花岗岩 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对岩浆岩进行鉴定时,首先要注意岩石的
39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6页
颜色,其次是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最后分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
首先看岩石整体颜色的深浅。岩浆岩颜色的深浅,是岩石所含深色矿物多少的反映。一般来说,从酸性到基性,深色矿物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因而岩石的颜色也随之由浅变深,如果岩石是浅色的,就有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等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
分析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如果岩石是全晶质粗粒,中粒或似斑状结构,则可能是潜成岩石。如果斑晶细小或为玻璃质结构,则为喷出岩,如果,或流纹状构造,则为喷出岩无疑。分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假定需要鉴别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有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构造的岩石,显然此岩石偏酸性,由结构和构造分析可知属深成岩,进一步分析,根据其矿物成分,可知该岩石是花岗岩。 沉积岩的鉴别方法
火山凝灰岩
鉴别沉积岩石,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结构开始,结合岩石的具体特征,现将所属的大类分开,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确定岩石名称。从沉积岩的结构特征来看,如果岩石是由碎屑和胶结构两部分组成,
4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7页
或者碎屑颗粒很细不易与胶结构分辨,但触摸有砂感的,一般属于碎屑类岩石。如果岩石颗粒十分细密,用放大镜也看不清楚,但断裂面暗淡成土状,硬度低有滑腻感的,一般多是粘土类的岩石,具结晶结构的可能是化学岩类。
粘土岩 常见的粘土岩,主要的有页岩和泥岩两种。他们在外观上都有粘土岩的共同特征,但页岩层理清晰,一般沿层理能分成薄片,风化后成碎片状,可以与层理不清晰,风化后成碎块状的泥岩区分。
碎屑岩 鉴别碎屑岩时,可先观察碎屑粒径的大小,其次分析胶结构的性质和碎屑物质的主要矿物成分。根据碎屑的粒径,先区分是砾岩,砂岩还是粉砂岩。根据胶结构的性质和碎屑物质的主要矿物成分,判断所属的亚类,并确定岩石名称。
化学岩 常见的化学岩,主要的有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他们的外观特征都很类似,所不同的是主要的是方解石,白云石及粘土矿物的含量有差别,所以在鉴别化学岩时,要特别注意对盐酸试剂的反应。 变质岩的鉴别方法
斜长角闪岩
41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8页
鉴别变质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首先将变质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褶皱,断层构造的野外识别 一、褶皱的野外识别
褶曲的规模,有比较小的,但也有很大的。小的褶曲,可以在小范围内通过几个出露的基岩露头进行观察。规模大的褶曲,一则分布的范围大,二则常受地形高低起伏的影响,既难一览无余,也不可能通过少数几露头就能窥其全貌。对于这样的大型褶曲构造,在野外就需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索的方法进行观察。
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 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如果在路线通过地带的岩层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为褶曲构造。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的产状和两翼与轴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判断褶曲的形态类型。
追索法:就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岩层走向进
42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39页
行追索观察,便于查明褶皱的延伸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皱,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者是“S”形弯曲,则为倾伏褶曲。在实践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根据不同情况穿插使用。 二、断层的野外识别
断层
当岩层发生断裂并形成断层后,不仅会改变原有地层的分布规律,还常在断层面及其相关部分形成各种伴生构造,并形成与断层构造有关的地貌现象。 (1)地貌特征:
当断层的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经过剥蚀会形成三角地形,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易于侵蚀下切,可能形成沟谷或峡谷地形。此外,如山脊错断、错开,河谷方向突然转折等,很可能是断层错动在地貌上的反映。、 (2)地层特征:
如果岩层发生重复或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走向突然发
43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40页
生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地层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3)断层的伴生构造现象
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形迹,常见的有岩层牵引弯曲,断层角砺、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痕等。泉水、温泉主线性出露的地方也可能有断层。
第四章 工程地质初步评价
一、花岗岩
洞门山处的花岗岩含有正长石较多,性质均匀并且分布十分广泛,对于没有被风化的花岗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二、碎石土
在王台镇路线中遇到的碎石土,颗粒级配分层鲜明,如果将其作为天然地基还是不错的,但是还要考虑到碎石的分布情况。 三、风化作用
按风化营力的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王台镇路线和凤凰岛路线随处可见风化作用,且风化程度都比较严重。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地质资料,作为岩基持力层、基坑开挖,挖方边坡坡度以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的依据之一。在风化作用严重的地方进行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风化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44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41页
四、滑坡现象
滑坡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动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在王台路线中遇到几处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形。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斜坡外形、岩性、构造、水、认为因素等,在滑坡带进行工程建设是很不利的,要充分考虑滑坡影响的位臵,调整好建筑物的平面位臵。
五、碎裂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碎裂结构岩体中节理、空袭发育,常有泥质充填物质,结合力不强,其中层状岩体常有平行层面的软弱结构面发育,结构体块度不大,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其中镶嵌结构体因其结构较为硬质岩石,尚具有较高的变形模量,承载能力均不高,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六、褶皱构造
不论不是背斜褶曲还是向斜褶曲,在褶曲的翼部遇到的,基本上是单斜构造,也就是倾斜岩层的产状与路线和隧道轴线走向的关系问题。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来说,没有特殊不良影响,但对于深沟壑,挖方高边坡及隧道工程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七、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促进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
45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42页
低。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和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是不论岩体的产状和走向,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裂隙,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第五章 收获和体会
在三天的实习中,我熟悉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深刻的了解到作为一名矿井建设者对地质知识的强烈需求,以及熟悉各种岩石及地质构造对将来自己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帮助。虽然我从小是在煤矿边上长大的,但是在这之前对矿山的构造以及矿山的内部岩石的构造不甚了解。经过这次的实习后,我逐渐了结了以前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许多构造的成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在炎热的天气中,我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了三天的实习工作。首先要感谢老师不辞劳苦的工作,为我们的实习做好了从实习地点到实习安全的各方面保障。其次,炎热的天气不仅仅考验了我们的意志也同时使我们了解到,作为一名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艰辛!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以外,许多心理上的收获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将来的工作,更是我们了解到我们对待工作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态度。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增加自己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和
46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第43页
实践收获完美的结合起来,再不断的学习中努力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矿井建设工作者。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将永远的保存这次实习的记忆,作为自己将来工作和学习的原动力。
附录:指导书与参考资料
1 地质实习指导书(山东科技大学自编)
2 夏邦栋,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地质出版社。1995.6 3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版。地质出版社。1999 4刘本培等。地球科学导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5 吴泰然等,普通地质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