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从媒体行为审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建设

2024-05-21 来源:尚车旅游网


论从媒体行为审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建设

无论从全球媒体来看,还是从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来看,新闻伦理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试图从新闻媒体的政治责任、经济功能、社会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媒体的一系列行为审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建设。

标签:新闻伦理;经济利益;社会价值

在信息时代,加速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新闻伦理的冲突性。当前新闻行业过度竞争过程,过度的商业化,追逐媒体利益过程中间,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与谋利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一种价值取向,过度的商业化可能带来有可能损伤新闻伦理出现的道德滑坡这样一个现象。

1 新闻伦理的定义

新闻伦理整个新闻行业的风气,职业操守、新闻媒介的伦理,以及新闻工作者得伦理道德三个方面。新闻伦理是新闻事业整体、新闻媒介实体(包括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新闻组织)和新闻工作者(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与日常行为品德规范等的总和。新闻伦理,是对新闻媒介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没有强迫性和处罚的条款,兼有非官方和非法律的性质,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新闻伦理,具体而言是一种职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2 新闻伦理缺失表现

近年,无论从全球媒体来看,还是从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新闻媒体仍具有一个功能,即政府的喉舌,如何保持新闻的独立性真实性也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问题;新闻帝国的倒塌——窃听门事件,扭曲了新闻自由,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会导致获取新闻的手段和目的都是存在问题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新闻媒体的社会导向出现问题,为追求“吸睛效应”求新求异假新闻的层出不穷。

2.1 新闻媒体的政治责任

任何传媒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具有政治工具的特征,只不过对于政治控制的强度是有差异的。媒体新闻报道的失实,大国的信誉如何担保。无论是传统意义或是现实意义,大众传媒的话语权都承担者大量讯息的报道,而报道方式会对受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性影响。在一些特定场合,政府的传播也会呈现出“垄断”和“单向式”等特征。即使是在声称新闻报道自由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其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看来是开放的、民主的,但是在事关国家利益的情况,主流传媒的口径通常保持出奇的一致。

其背后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一个是党派利益,一个是经济利益。最后,最为接受信息的普通大众,有时盲目相应媒体的某些报道,对事实缺乏全面了解以及正确的认识。

2.2 新闻媒体的经济功能 有需求就有生产,新闻媒体产业的发展也无法逃离这一趋势。哈贝马斯认为:“大众传媒由于商业化必然走向非政治化、个人化和煽情,并以此作为促销的手段。”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自编自导的假新闻策划在媒体上层出不穷,玷污了新闻的公信力,破坏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扰乱了新闻界的伦理建设,严重损害传媒业的形象以及公信力。

某些传媒或新闻从业者,为了加速扩大自身知名度或是增强好评等不良动

机,热衷于策划、推动事件发展,使得事实在自己掌控中发展,而并非呈现一种自然状态,成为传媒自导、自演、自报的“假新闻”。就2007年7月,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媒体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行为流程、状态进行设计和安排,在导演事件过程中,新闻的本源不再是事实,而是记者的大脑。制造虚假新闻的工作人员未经审核发布、以及转载此消息的新闻媒体,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传媒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媒体不加审核,一味的追求新闻的猎奇性以吸引眼球,新闻报道可信度低,受众半信半疑,將信将疑,或已经无法相信,那么媒体将面临丧失公信力,传媒的权威、信誉将会荡然无存的巨大危机。

2.3 新闻媒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媒体逼视是新闻媒体对于私人领域的过度公开,这种行为不仅给报道对象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造成大众传媒社会功能的失调。新闻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门权衡的艺术,规避媒体逼视,也就是在各种利益和价值的权衡比较重,合理的把握对于私人领域报道的“度”。

3 媒体责任感缺乏的原因剖析 3.1 与异化的政治责任冲突

腐败的滋生就像病菌,总是选择在黑暗的角落地带。媒介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治活动的透明化,政治行为可以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全体成员的监督,避免了暗箱操作发生的可能性。新闻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媒介对于违纪行为,尤其是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揭露、报道和评论。新闻监督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法律行为,而是一个政治行为。媒介的监督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宪法所赋予的权力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潜力。其权力的行使在于将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让腐败无处藏身,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并享有言论自由和批评建议的权力。首先,新闻媒体是表达民众自由意愿的权力监督资源,并非公权力的扩张,绝非党政领导的“喉舌”,而是群众的“喉舌”。其次,新闻媒体具有社会监督责任,不可过分追求新闻自由而超越了其应有的限度,否则将影响争当权利的行使。

3.2 与异化的经济责任的冲突 媒体报道求新求异,通过独家新闻报道以提升影响力或带来经济效益,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底线。一时间纸陷包子的报道被传播的引起社会舆论,误导了群众走向,以至于群众怀疑市场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参假的,破坏了民众的生活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中国食品行业形象以及国家的声誉都造成了恶劣影响。而就传媒业本身而言,也将媒体的公信力掷于底层。

就“纸馅包子”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方面,记者从“记录者”变身为新闻事件的“导演”,背离职业角色定位,全方位造假,严重违背了新闻从业者得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身边人员把关不严,疏于监管与合适。

3.3 与异化的社会责任的冲突 当今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总体上是积极平衡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列的问题。“穷”与“富”的二元对立暗合了当下许多社会情绪,“穷父救女求助富人”这一报道在顺应“民意”的掩护之下,媒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及被报道对象的权力和感受。这一私人情景的公开,记者和编辑都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这篇报道将会给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将可能发生的伤害降到最低水准。

4 新闻伦理的建设途径 4.1 有赖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只有当政治权利的行使着不再仅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如“政绩意识”、“地方保护主义”等等,不再对新闻的传播进行阻挠时,传媒才能在对于公众利益的报道上减少“失语”以及传达信息的失误。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并完善群众交流的平台,保障广大受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群、监督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这才是媒体以及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

4.2 有赖于传媒管理体制的改革 正如前文有提及,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度是受众赋予的。努力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是以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伦理为基本责任,提供给受众真实、全面、客观的新闻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传媒的公信力即从业人员坚守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媒体有责任训练和管理从业人员的报道工作,无论是采访、编辑、审稿、阅评等各个环节,还是新闻发布的各个流程都应该完善管理和规范管理。媒体还需要正确的处理新闻报道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把握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

4.3 有赖于媒体责任制度的建立 新闻媒体掌握着舆论导向,新闻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程度。因此,新闻媒体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评论更应该把握一定的“平衡点”。在社会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媒体担当者对舆论的正确引导。明确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引导人们注意什么、防范什么、追求什么、藏到什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报道,把握好量与度的关系。传播主体不仅要对受众负责,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发展,要担当起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新闻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 [2]吴志翔著.肆意的狂欢:传媒美学谈[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