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2021-03-02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2期 TUSHUGUANXUEKAN No.2.20l l 高校图书馆重 占 J 、I 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 刘艳红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 1 6034) 【摘要】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学科建设的重 要保障之一。在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诸多因素中,文献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 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责任重大,理应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文献资源 【分类号]G25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相应调 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状况,分析他们阅读和利用 整了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加强基础学科 文献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和计划, 建设,兼顾调整学科结构的模式。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 确保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 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高校图书馆作为 1.3对文献收藏现状的分析 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 加强对重点学科文献类型、收藏方式、收藏数量、收藏质 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 量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文献收藏的优势和劣势,查明现 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且配合学校改革,转变观念, 有藏书的实际水平和实际级别,对制定科学合理的藏书建设 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根据新时期的办学思路制定本馆文献资 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源建设方针,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 1.3.1对收藏文献管理方式的分析 更好地为高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 收藏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布局上, 1做好重点学科及文献资源现状的分析 是校图书馆、资料室分散布局还是校图书馆集中布局。由于 高校的性质、规模、学科、教学、科研以及文献资料管理方式 1.1 对重点学科的分析 等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各校的文献收藏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重点学科是指在众多学科基础上具有培养硕士、博士能 收藏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分散式收藏管理和集中式收藏管 力的专业学科,能够完成国家或省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或在某 理。从目前来看,分散式收藏管理是各高校重点学科文献收藏 一方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的专业学科。一个重点学科 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对文献采访和收藏缺乏统一的协 的确立,其基本步骤一是分析重点学科的级别,明确是国家 调和管理,不仅造成重复采购,而且不便于用户利用。集中式 级、省部级还是校级;二是了解重点学科门类情况,属文科、 收藏管理实现了对文献的集中收藏集中管理或分散收藏集 理科还是工科;i是了解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分析其特色和 中管理,有利于对文献的统一协调和用户的方便利用,它是 优势;四是了解重点学科的专业构成、课程体系以及硕士、博 传统文献布局模式改革的产物,目前有些高校已开始采用。各 士授权点情况,以便了解学科的内容特色及学科建设重点和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本校重点学科发展的 倾向。图书馆通过这种广泛调查和比较分析,基本掌握各个 文献收藏管理模式。 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特色和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科 1.3.2对收藏文献数量和质量的分析 档案,从而确定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等级,制定合理的文献收 要全面统计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等所有部门收藏图书 藏目标,做到保证重点,带动一般,全面建设。 资料的数量,分类统计出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报刊、电子资 1.2对学术队伍结构的分析 源等各类型文献的种数、册数及其占文献入藏总量的比重,重 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队伍建设。了解了学术队伍状 点是对馆藏重点学科的各类文献资源的种数、册数进行科学 况.图书馆的工作就有了指导方向和明确目标,因为学术队 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比较,并计算出各类文献的占有率,即学校 伍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取得相关信息的主要 某一重点学科图书文献数量占该学科出版数量的比例。一般 来源。因此,图书馆要掌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的情况,了 认为,学科文献占有率在60%以下的是不完备级。在此基础 解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研 上,根据文献复本率、利用率、占有率等多项指标,再结合其 究方向及外语水平,了解他们对重点学科文献类型、情报服 他各种数据,综合分析重点学科文献信息收藏的质量与数量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2期 TUSHUGUANXUEKAN N0.2.2O1 l 水平,了解漏缺,从而准确评价文献收藏的级别并确立文献 收藏的原则,对资料不全、不新、连续性不强、达不到较高查 全率的重点学科文献要进行重点补购,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服 务。同时随着网络化、数字化资源的涌现,在馆藏建设中不仅 3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3.1 完善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制度 高校图书馆要为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就必须 建立完善的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制度,明确文献资源建设的目 标、范围和规划。首先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专家及图书馆专 业人员组成的文献建设委员会,负责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工 要强调传统的纸质 刊收藏,更应重视 色文献、电子文献、 网络文献以及各种数据库的采集,以资源的多元化优势满足 重点学科建设对信息的要求。 2图书馆与重点学科建设 2.1 图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其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重点学科级别、专业范围、读者 层次、科研重点、图书经费等制定馆藏发展目标,确定文献收 藏的原则、标准和采访工作程序;第三,制订周密且切实可行 的经费计划,根据现有的经费条件,有计划、按比例在加强各 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向重点学科倾斜,确立莺中之重, 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从而使文献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一 作,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因此,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学科的科研支持能力,促使学科建 设上层次、.七水平,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至关 重要的举措。在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诸多因素中,文献资源 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或者说是重点学科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i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学校重 点学科建设中责任重大。图书馆应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 资源建没做到3个保证: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购置经费,保证重 点学科文献品种,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语种。 3.2建立与重点学科之间的联系渠道 为保证重点学科文献建设的质量和特色,图书馆与重点 学科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是倡导 认识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建设富有 特色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不断丰富特色馆藏资源,为重 点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2.2图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优势 2.2.1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特别是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文献,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 成了类型多样、载体丰富、内容全面、, 泛而系统的文献收藏 专家选书制度,邀请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参与重点学科文 献的采访T作;二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选择具有学科专业 知识、外语知识且业务能力强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通过学 科馆员与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建立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学 科发展规划及凌者需求;三是对重点学科推荐的各种图书资 源信息及时处理。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既可较好地满足重点 学科文献需求,又能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体系。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其藏书的学科领域、收藏级别及类 型结构等方面,与其他单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高校 文献信息中心。 2.2.2专业的人才队伍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学科带头人、计算机专业人 员和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高校图书馆拥有不同学历、 4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措施 4.1 加大重点学科文献经费投入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费在数 量 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 ,不断增长、学科范围不断拓展、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电子文献 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图书馆经费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经费的 不同职称、不同专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在长期的信息服务 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学术水平高、较为稳 严重不足,不仅制约着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也影响着重点学 科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图书馆要积极争取学校最大限度的 经费支持,加大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经费预 算计划要尽量周密、科学,合理规划投资力度,对本校的重点 学科在经费 要重点保障,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其他学科建设 的需要,经过有计划、系统地、全面地开展藏书建设,最终形 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另外,图书馆还要多方筹集经费,设立专 定的文献信息队伍,他们熟悉学科内容,对重点学科、特色学 科信息的选择、存取、组织、加:[、分析等业务工作娴熟,了解 学科发展方向,能准确、及时地判断各类学科资源。 2.23完备的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配备了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计算 机网络与存储系统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购进了运行稳定的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Intemet能 够迅速对接,构筑_『网上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这些良好的 项资金,增加对重点学科文献购置费的投入。 4.2优化馆藏结构,建立特色藏书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馆 网络环境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很好 的软、硬件条件。 藏质量的好坏、资源载体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成 效。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深入调查,了解重点学科所需的文献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2期 TUSHUGUANXUEKAN N0.2.201 l 资料,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制定出与重点学科建设 与时俱进的采购计划,确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心,全面、系 统、长期、稳定地收藏多载体文献资源的策略。对重点学科纵 向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有影响的专业书籍,也要全面收集和保存。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馆藏,不断充实、强化与重点学科相 关的文献资源收藏,最终建立起具有覆盖面宽、动态性强、多 载体化等特点的高水平馆藏体系,保障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 工作上始终处于高起点和高水平。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 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突出相关文 献资料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形成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 4.3加强重点学科文献采集力度 文献的质量及使用率,在采购前要广泛听取读者、专家对这 些资源的意见,分析使用情况,以确保资源能较好地满足重 点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⑤加强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特色馆藏是高校图 书馆的立馆之本。图书馆可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按学科门类自行建设一些特色馆藏数据库,如建设馆藏重点 学科文献题录、学术论文数据库、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等,尽 可能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实现校园网环境下的全文检索, 使读者在查找二次文献的同时,又能了解一次文献的梗概, 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服务。 ⑥建立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系统。图书馆应发挥自身 在标引、检索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对网络 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要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国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就重点 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种类型的 文献收集: 内外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用户需求的特点,组织专门的技术 人员,选择学术性强、质量高、相对稳定的网络资源,有重点、 系统地进行信息下载、加工和整理,按照学科分类建立导航 ①重视核心期刊的收藏。核心期刊是重点学科文献中的 学术中坚,其特点是专业信息含量多,研究成果能反映或代 表本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文献寿命长,是公认的能够代表 学科前沿和发展状况的文献,在读者中影响较大,是重点学 科文献收藏的首选类型。在核心期刊的选择过程中,图书馆 系统、网上信息指南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本馆 的特色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和利用。 4.4拓展重点学科文献采集途径 要根据载文量、摘录率、引文率、流通率、情报密度及信息量 等指标进行科学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动态确定重点学科 的核心期刊。 要全面采集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仅靠单一的采购方式是 无法完成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拓展原有的采集渠道,通过多种 途径收集重点学科文献。具体可采取:①通过公开发行的新书 目进行订购;②直接与专业出版社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联系, 向其订购或进行索取;③与各类出版发行机构保持网络联系, 直接从网上采购;④到各地举办的大型图书展销会或书店现 场采购;⑤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团体、个人建立交换、赠送关 ②适当加大外文文献选订比例。外文文献在科学研究中 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等优点,是最新 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反映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学科发展 前沿。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教学和科研、重点学科建设的实际 需要,集中资金科学合理地采购指导性强、参考价值高、与本 校重点学科发展相关的外文期刊和外文原版图书,保证这些 系;⑥在遵守版权和著作权法的前提下,通过复制获取;⑦建 立校内重点学科文献呈缴制度,构建校内重点学科文库。 重中之重的学科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和促 进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l】王海涛,沈治宏.论西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管理【J】. 图书馆学刊,2008(6). 【2】朱晓菁谈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J】. ③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灰色文献”是一种具有重要 情报价值、非公开发表的信息资源,是目前国内外图书情报 界公认的重点情报源之一。该文献的特点是内容复杂、信息 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是通过正式渠道无法得到的一些 非公开发行的内部资料。它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产品样 图书馆学刊,2009(9). 【3】 朱红.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 本、政策导向等,主要反映各领域的最新动态或研究进展,具 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这类文献的收集可采取上门访求、主 动发函、资料互换等多种渠道。 建fJ1.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3). [4】 尚海永.升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06(5). ④加大电子文献的采集比例。在网络环境下,加大电子 文献的采访比例是提高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有效途径。一是 加强收藏与本校重点学科相关的光盘数据库,其内容最好基 本覆盖本校各学科专业领域;二是针对重点学科的需求,购 买一些与教学、科研有关的网络联机数据库。为保证所购电子 刘艳红女,1969年生。在职研究生学历,馆员,流通部 主任。发表专业论文6篇。 (收稿日期:2010-06—20;责编: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