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游击战

2022-11-04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游击战

作者:

来源:《作文100分》2015年第07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兵力。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适用地形:没有作战屏障的平原地区

“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对抗击日寇的地道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最早的地道只是两三米深、仅有一个洞口的地洞,俗称“地窨子”“蛤蟆蹲”。有了地道,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上就形成了一道道纵横交错、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民兵们依托地道打击敌人,就像鱼儿在水底遨游,自由灵活,得心应手。无论敌人走到哪里,头顶、胸前、背后、脚下,随时都会有子弹射来,令敌人胆战心寒,连连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1942年,宋庄利用地道打死打伤日伪军1200余人,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 地雷战:防不胜防震敌胆 适用地形:山地、丘陵地区

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炸药,埋在田边地头、井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的敌人。

山东省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闻名中外。1943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狡猾的敌人吃过多次苦头后,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民兵们研究出了“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在不断的实践中,民兵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慢雷”等30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 麻雀战:“啄”得鬼子团团转

适用地形:地势复杂、道路崎岖的山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抗战期间,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相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

在反敌“扫荡”、制敌“蚕食”中,广大军民运用“麻雀战”,打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留下了许多辉煌的战例。一次,敌人以10倍于我军的兵力,沿莞太线向杨西地区进攻。千余名民兵在敌人进攻的15公里战线上布下“麻雀战”战场。民兵们携带土枪土炮、火药铁砂,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敌人还未立稳脚跟,民兵们便鸣锣击鼓、吹响号角,满山遍野杀声四起。敌人在低处,机枪打不到民兵,民兵则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就这样,来“扫荡”之敌走了15公里,挨打了15公里,损兵折将数百人。 水上游击战:来去无踪建奇功 适用地形:华中水网地带

驾竹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再现了抗日战场上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水上劲旅——雁翎队。

水上游击战主要是在华中水网地带进行。华中抗日军民充分利用小木船出没自如的便利,在河湖港汊等复杂水域寻机狠狠打击敌人。“他们在白洋淀的每一个港汊间,为敌人撒下了严密的埋伏网,猎枪从芦苇的背后,瞄准了敌人的汽艇、包运船和粮队。”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在当年的散文中这样写道。1943年10月4日,雁翎队得知日伪军要用“包运船”把大批军用物资运往保定后,及时分析了敌情,做好了战斗部署。上午8点,敌船进入雁翎队伏击圈。顿时,火枪、抬杆、手榴弹齐响,敌人乱成一团,3只敌船被击毁,我方截下全部物资,并活捉了日军中队长和伪河防中队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