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一)》在线作业答案

2021-06-13 来源:尚车旅游网


作业一

先秦散文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先秦文学中的精华与重点部分,它富丽多姿,犹若满天星斗,构成灿烂的夜空.先秦散文总体上分为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其著作中博大的思想内容,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

个阶层,对于现今的文学写作仍然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先秦散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众体兼备,百花齐放。就历史散文而言,《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春秋》、《左传》为编年体。《尚书》、《国语》和《战国策》以记言体为主;《春秋》、《左传》以叙事为主。就诸子散文而言,《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孙子兵法》是散韵结合的格言体,《孟子》、《墨子》、《庄子》主要为对话式的论辩体,《荀子》、《韩非子》多为专题式的论说文.二是文、史、哲不分,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不少作品既是历史学、哲学,还兼备文学色彩.由于作者的思想、气质、政治流派不同,他们的文章便明显的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个性。如:《论语》的风格是雍容和顺;《孟子》则灵活善譬,多辞好辩;《庄子》想象丰富;《荀子》结构谨严,论断缜密;《韩非子》词锋峻削,说理透辟等等.在诸子的作品中,除了哲学和政治观点外,都还广泛地牵涉到文艺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甚至军事学、自然科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三是目的性非常明确。作家首先想到的是实用价值,而不是美学欣赏。在历史散文方面,主要是为了记载和总结历史上统治阶级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并指导当时的政治斗争。诸子散文有些在于阐述政治学术观点,

以流传于后世;有些在于批判指责社会弊病.

而在文学方面,先秦散文的各种表现手段,一直被视为后世各类文体的重要基础和楷模,许多文体都可以在先秦找到它的源头.此外,后世有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标举和借鉴先秦

散文。刘勰的《文心雕龙》设有《史学》、《诸子》等文章,对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文学价值作了精辟的论述。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就曾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穷究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北宋欧阳修曾说过:“《师》、《书》、《易》、《春秋》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由此可见,先秦散文在文学上、文学家心目中

的低位。

先秦散文对我的写作水平的启发:《论语》的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运用到得许多形象化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墨子》语言质朴,有很强的逻辑性,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孟子》的散文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端锋芒显露.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样的,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示出所论主旨.《庄子》运用大连的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这些先秦散文对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中也获得不少感悟:除了要吸取前人精华之外,还要通过这些知识调整自己的人生观

和世界观。

作业二

司马迁著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生动刻画了项羽的血肉丰满的形象。项羽是我喜欢的汉代文学人物。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秦将王翦所杀,他的家族与秦国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复仇的心态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且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顽固地站在旧的

贵族立场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天下的统一,反而重新分封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走向灭亡。无论是他的反秦还是最后的失败,都能使人看到他作为一个旧贵族的特点。

项羽早年就胸怀大志,他见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时,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气概和国人的才气在这时就已初露端倪.在陈涉起义之后,他和项伯果断地杀死秦朝的会稽太守,发动了起义。当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首领宋义畏敌如虎,不顾反秦起义的大局,,一味按兵观望时,又是他当机立断,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为诸侯军的领袖.即使在失败的时候,项羽这种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名马和头颅也送给故人作了人情,显得那么坦然、从容,表现出他性格中刚直厚道,宁折不弯的一面. 项羽的缺点和弱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他只是为复仇、为夺回失去的天堂而参加反秦斗争,在推翻秦朝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针和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最终导致垓下的失败。

司马迁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项羽的性格特点,将英雄气质和缺点、错误、失败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项羽的悲剧性格。正因为项羽被司马迁描写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才喜欢这个汉代文学人物.

作业三

DBAAC BDDCA BCBCD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讲究声调对偶的新体诗歌。永明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简析阮籍《咏怀》的艺术特点。

《咏怀》多方面继承了前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它有着《风》《雅》的比兴与哀怨、《离骚》的绚丽与幽愤、《庄子》的哲思与奇想,更有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强烈的抒情性。其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统一。《咏怀》把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它开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简述鲍照对古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鲍照文学才华过人,是南朝最能继承“左思风力”的作者,其诗歌的成就及地位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诗歌体裁方面。首先是大量创作乐府诗,他是南北朝诗人中着力进行乐府诗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题裁广泛,风格刚健清新,语言华美而自然,如《拟行路难》十八首、《梅花落》等。其次是作有较多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2)诗歌题材、内容方面。①抒写贤士怀才不遇、仕途失志,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②表现下层社会的苦难和不幸;③描写边塞生活. (3)诗歌风格、技巧方面。其诗风俊逸雄迈,华而不弱。

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左传》和《战国策》辞令的不同特点。

左传侧重反映了春秋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1)精彩细密的叙事。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具有讽刺意味。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2)个性鲜明的人物。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委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战国策》侧重记载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言行。(1)《战国策》,叙事写人也有很高成就,

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不但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异策,转危为安,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

(2)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a。很少用道德礼仪去说服人,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b。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其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通俗生动.这些寓言大都是说者根据临时需要而顺手拈来,取材广泛,寓意鲜明,富于现实感。它们虽未独立成篇,但有些故事已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事也颇为生动,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