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11-13 来源:尚车旅游网


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网络作为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载体,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给他们带来方便与娱乐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困惑,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文章以迷恋网络的消极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阐述了有效防止大学生沉溺网络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对策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象性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大学生可以通过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了解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学到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生不是用它来完善自己,而是沉溺于游戏和其他不良网上活动中。网上的不健康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我们应对其消极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认知方面。由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迎合人性化需求,电脑文本已从最初的纯文字向集字符、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发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量感性的、稍纵即逝的信息超强度地刺激大脑皮层,将改变头脑的信息加工方式,使认知模式转变为形象思维,使人倾向于接受动态、感官的信息,而回避抽象的逻辑思考,放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将对书本上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厌倦,对学校正规教育失去兴趣。另外,大学生虽然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学习与上网两头兼顾。学习与上网的时间、精力分配不好,不能正确处理这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就会互相转化:本来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学业会转化为矛盾的次要方面,而本来居于矛盾次要方面的上网则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很多学生中学成绩优异,大学却因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致使成绩一落千丈。

2.思想情感方面。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同辈之间相互学习,教师、家长的社会权威地位逐渐削弱。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网上的等级、性别、年龄等差别都尽可能地隐去,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许多大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净化,另外也有可能波及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由于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需要,通过这些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朋友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因为因特网的虚拟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所以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孤僻、冷漠、情绪低落、缺乏责任感、与家人和朋友疏远、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等不健康心理。此外,大学生网恋现象也比较突出,如一名19岁的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每天忙着给网友写信、发信息,无心听课,学习兴趣全无。

3.行为方面。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相应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二、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那么,为何一些大学生不思进取,沉溺于网络,成为“电子海洛因”的俘虏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首先,互联网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其次,网络平等自由的氛围适应了当代社会中对自由、平等呼声最高的大学生群体。让他们可以在网上按自己的意愿和口

味在虚拟社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再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这里争鸣,这就为大学生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文化、观念提供了平台。

虽然网络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要求,但网络也同样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消极心理需求,如猎奇、追求感官刺激、急功近利、发泄欲望、逃避现实以及虚拟的自我实现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追寻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了解,通过正当渠道难以获得的奇、艳事物或信息,并借以获得感官刺激。在他们眼里,网络充满机遇,他们渴望凭借网络省一些力气,先走一步棋,成为网络时代的成功人士。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们可以比在学校、家庭更随便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抒发自己的爱与憎,表达自己的思想信仰,而不必担心会受到限制或承担责任。另外,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复杂的社会也会使思想相对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感到难以应对,这样互联网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同时,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虚拟的网络可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一个理想王国。学习与就业的压力、社会与家长的希望造成的心理上的压抑与孤独,在网络上一扫而光。他们可以突破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匡正与评价,轻松地实现从小梦想成为的侠客、富翁,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2.人际交往障碍影响。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一些青少年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由于感到恐惧、孤独、自卑和无助,他们不愿或不敢与人交往;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化的人,他们又具有人与生俱来的渴望参与合群的本性。而网络就充分满足了他们这种矛盾的需求,传统的人际交往都是“事实”的,而网络把交往带入了一个完全虚幻的空间。网上的你可以“创造”一个与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形象,却不必顾及后果。没有人会知道你现实的难堪,你丝毫不用担心被嘲笑。于是,那些在现实中有着重重顾虑、内向害羞的青少年,在这里寻找认同、安慰、发泄。

3.网络的特殊吸引力。互联网具有以下特征,这也是促成产生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1)体系的开放性。这是国际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网络之间的连接,既无开端也无终点,各种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可能形成所谓文化入侵,但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性质。人类的文化融合将在网络中最终得以实现。开放性,保证了网络文化的新陈代谢,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2)内容的动态性。这一特征是以开放的体系为前提的。由于开放性,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但各种有害,甚至违法的信息也将以光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冲击着大学生。(3)制约的松散性。尽管说网络文化的存在是以人们之间一定的约定为基础的,但由于各类标准的差异性、人与人交流的间接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性等诸多因素,网络中的制约大大减弱,更容易产生不轨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