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学院+体育旅游概论+32学时教学大纲(2018)0514

2024-08-26 来源:尚车旅游网


《体育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2018版 )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体育旅游概论(Introduction of Sports Tourism) 2.课程编号: 07020023a 3.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4.考核方式:考试

5.适用专业: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6.先修课程:休闲学导论、休闲体育概论等

7.后续课程: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市场调查、体育赛事策划与经营管理、体育经纪导论等 8.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旅游活动的关系,体育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育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等,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旅游和正确认识体育旅游,了解体育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学生应取得如下学习成果:

1.了解体育旅游的起源、发展、概念及常用术语;明白体育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体育旅游的组成要素。

2.理解并掌握体育旅游的科学组织方法、出游原则及教法;掌握体育旅游所有项目的特征特点以及在各项体育旅游中的生存及组织能力。

3.熟悉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体育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体育旅游及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4.能够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参与体育旅游项目的实践,掌握体育旅游相关项目的开展。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健康的审美理念。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支撑的毕业要求 2.理论知识:掌握素养类知识、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论和应用知识。 4.职业操作:能将休闲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休闲体育旅游推广与经营、体育健身指导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支撑的指标点 2-3熟练掌握休闲体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3能将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初步具有解决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课程目标2(0.3) 课程目标3(0.3) 课程目标4(0.4) 课程目标(权重) 课程目标1(0.3) 课程目标2(0.3) 课程目标3(0.2) 课程目标4(0.2) - 1 -

支撑的毕业要求 5.获取与应用知识:能够自我学习与发展,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7.创新创业:具备创业认知、专业职业以及资源获取与整合的能力,能够设计、开发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策划,进行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提供休闲体育旅游推广与经营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社会变迁满足不同人群和组织机构的方案需求。 7-1掌握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技能,了解影响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的各种因素,设计/开发新型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并能组织策划与推广; 课程目标4(0.6) 课程目标2(0.4) 支撑的指标点 5-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就休闲体育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课程目标5(1) 课程目标(权重) 四、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

第一单元 体育旅游概述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2 教学内容:

1.体育旅游及其产生与发展; 2.体育旅游资源。 学习要求:

1.能陈述体育旅游的涵义、特点、基本类型; 2.能够描述我国体育旅游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3.掌握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原则、方法以及体育旅游资源评价评价方法及体系。

第二单元 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3、4 教学内容:

1.体育旅游市场的构成及功能; 2.体育旅游开发与规划; 3.体育旅游市场营销。 学习要求:

1.能陈述体育旅游市场的构成、功能、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等内容;

2.了解体育旅游开发规划的内容、原则与步骤,能够就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对策进行调研问卷或

调查表的设计;

3. 了解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能够提出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单元 体育旅游与社会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3、5 教学内容:

1.体育旅游与社会经济; 2.体育旅游与城乡发展;

- 2 -

3.体育旅游与社会休闲; 4.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 5.体育旅游与文化体验。 学习要求:

1.理解体育旅游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理解体育旅游与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 3.理解体育旅游与社会休闲互动关系; 4.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单元 体育旅游项目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2、4 教学内容:

1.山地户外体育旅游; 2.滨海体育旅游;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4.高端体育旅游。 学习要求:

1.了解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市场环境、形态与分类,能够提出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2.了解国际滨海体育旅游之城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滨海体育旅游现状与问题,能够提出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3、能够描述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原则和内容; 4.能够阐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6.了解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针对问题提出促进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的

建议。

第五单元 体育旅游者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2 教学内容:

1.体育旅游者的定义; 2.体育旅游者的动机; 3.体育旅游者的特征; 4.体育旅游者的类型。 学习要求:

1.能够阐述体育旅游者的定义; 2.掌握体育旅游动机的种类与特征。

第六单元 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2、4 教学内容:

1.旅游安全与救援; 2.旅游救援体系建设; 3.体育旅游安全与救援

- 3 -

学习要求:

1.了解旅游安全救援的含义与现况以及我国旅游安全救援存在的问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2.了解体育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体育旅游中常见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各单元建议学时分配如下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做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体育旅游概述 第二单元 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第三单元 体育旅游与社会 第四单元 体育旅游项目 第五单元 体育旅游者 第六单元 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小 计 课堂讲授 2 2 6 6 2 2 20 实验 0 习题课 研讨 4 4 2 2 12 小计 2 2 10 10 4 4 32 注 *:建议用于介绍本课程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或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补充相关教学内容。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中应注重最新经典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并因材施教;强调学生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可结合当地体育旅游相关的活动等实际开展短期的体育旅游实践活动。

除采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以下方法组织教学:本课程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20学时):引入新概念或新实例,讲解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课后学习;  研讨(12学时):案例分析,分组研讨,情景模拟,学生汇报交流;

 实践(不计入课程总学时):校内外实践,学生提交调查报告和体育旅游项目策划书;

 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8学时):不计入课程总学时。利用视频公开课、微课、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思考题和实践项目等。

七、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40%)和期末考试(60%)二部分组成,加强过程考核。考核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可以适当制定个性化评定方式,并适时进行评定。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成效,主要考查点包括预习复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时间120分钟,满分100。试卷合理安排各类题型的比重,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在同一份试卷中,各类题型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客观性试题占50%(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占50%(含简答题、案例题等)。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题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题型中,都可以含有不同能力层次的题目,分别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应保证中等水平学生可以2小时内做完,并有时间复查。试卷内容应充分支撑课程目标要求,主要考查

- 4 -

点与考核要求、分值建议如下表:

教学单元 体育旅游概述 主要考查点及考核要求 体育旅游的概念(理解概念);体育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理解过程,知识运用);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理解概念,知识运用);体育旅游资源的涵义与特征(理解概念,知识运用);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掌握按照地域和目的的分类)。 体育旅游市场的构成及功能(了解三要素的结构功能);体育旅游市场的细分(了解不同分类标准的细分结果);体育旅游业目标市场的选择(理解概念,知识运用);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原则与步骤(知识记忆、案例分析);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对策(撰写策划书)。 体育旅游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理解概念);体育旅游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知识运用);体育旅游与城乡发展(理解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景观与城市及乡村的关系);体育旅游与社会休闲(了解社会休闲的内容、特点和作用);体育旅游与社会休闲互动关系(理解互动的内涵并应用分析);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原则及);体育旅游文化体验(理解旅游文化体验的定义与特征,理解体育旅游中的文化内涵,掌握体育旅游者的文化动机、文化体验类型以及影响因素,能够进行案例分析)。 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的概念(理解概念);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市场形态与分类(理解概念,案例分析);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对策(综合分析);品滨海体育旅游的相关概念(理解概念);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综合应用);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原则和内容(案例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特征(理解记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步骤及开发路径(理解概念,案例分析);高端体育旅游概念(理解概念);高端体育旅游的类型与特点(理解概念)。 体育旅游者的定义(理解概念);体育旅游者的动机(理解概念、案例分析);体育旅游者的特征与类型(理解按照按国界、参与程度、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划的结果)。 旅游安全事故分类及处理(理解综合应用);旅游应急预案及管理(具有风险意识,能够撰写应急预案);体育旅游中常见伤害事故及处理(了解分析、掌握处理方法);体育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理解记忆)。 建议 分值 应支撑的 课程目标 10 目标1、2 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20 目标1、3、4 体育旅游与社会 20 目标1、3、5 体育旅游项目 25 目标1、2、4 体育旅游者 10 目标1、2 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15 目标1、2、4 八、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1. 总评成绩各考核环节评价参考分值

考核环节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总 计 对 应 教学单元 第1单元 第1、4、5、6单元 第2、3单元 第2、4、6单元 第2单元 —— 平时考核 4 12 10 12 2 40 考 核 环 节 及 分 值 实验考核 期末考试 6 18 15 18 3 60 合 计 10 30 25 30 5 100

2. 课程目标达成度测算

- 5 -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分目标各相关考核环节学生平均得分之和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分目标各相关考核环节合计分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本课程所有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本课程总评成绩总分( 分)

3.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测算

某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 ∑(相关课程分目标达成度×相应权重系数)

九、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

教学开始前,教师应根据本大纲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教学日历),向学生解释本大纲,尤其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考核方法和考核节点,并将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告知学生,以便其出现问题时及时取得联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适当回应:

1.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形式,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应据此适时修改、调整和弹性回应学生的学习要求。

2. 每次作业批改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其作业情况,并适当讲评。作业批改应不少于1/3,每名学生至少批改一次。

3. 教师应适时采用恰当形式阶段性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适当调整教学安排。阶段性检查应不少于2次。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分析本次教学活动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尤其是不同评价方法下的不一致情况),并在下一轮教学活动中持续改进。建议任课教课适当跟踪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以及工作后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关注与本课程相关的社会需求及技术发展,并用于本课程的持续改进,适时修订本教学大纲。

十、推荐学习资料

1. 《体育旅游概论》,柳伯力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9 2. 《体育旅游》,黄海燕,张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8 3. 《体育旅游发展新论》,曾博伟,张晓宇,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12

4.《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黄海燕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 5.《体育赛事与地方旅游:海南“环岛赛\"实践视角》,吴珏,曾兵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1 6.《体育旅游与野外生存》,石晓峰 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2 7.《体育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段红艳 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8.任课教师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料

十一、其他

1. 教学实施时,任课教师可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但必须覆盖本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 2. 鼓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新考核方式应与课程目标一致,应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3. 本大纲实施时应明确告知学生;实施后应做适当对比、分析和评估,并用于课程的持续改进。

执笔人:赵均 审核人: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