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省**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设施建设、娱乐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养老院和卫生院建设、道路路面及道路设施建设、经济作物结构设施建设、农村电网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设施等方面。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农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可以说不止落后一个阶段,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国家对于其投入显得至关重要也最为直接有效。
调查内容概述: (1)水利设施建设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河道(政府投资)、水闸(政府投资)、灌溉渠(按户分配,自行完成)、机井(集资兴建)等。我们村为农村自然村,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所以雨水期相对集中,夏季温度较高、雨水大风(包括台风)较多,冬季寒冷干燥。一直以来土地农作物经济收入是村里经济收入的主体,虽然近20年来,外出务工是经济收入的一个大的方面,但是由于外出务工受年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土地种植收入依然是现在的支柱经济。
为了抗旱排涝,水利设施建设是必须要解决限制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最近几年来,我们村依靠政府的以及大家共同的财力物力兴修了许多水渠、水闸,把以前的不规则的自然河流通过人工的手段变成为我们村所用的“母亲河”,在夏季多雨、冬季干旱的条件下,我们村的夏季蔬菜以及冬季反季节蔬菜产量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长,其他农作物产量也基本保持平稳。
(2)娱乐设施建设
娱乐设施建设几乎处于没有的状态。农忙时青壮年都会从外地回来参与到庄稼的收获工作中,农闲时候青壮年基本全部到外地务工,老人们集中起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打牌、聊天。对于老人们来说,古老传承的娱乐方式似乎已经习惯,现代娱乐设施对于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吸引的地方。
(3)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入学教育与外出务工人员随行子女入学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多年之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少,村里基本没有留守儿童,适龄入学儿童可以在自己村里的小学或是邻近的小学入学。在教育上,小学远没有成立小学的设施、教师资源好,有足够数量非泥质的桌椅也就已经很不错了,老师们也基本是村里几个识字的大人。我依然记得小
时候老人们给我们讲的村里小学的故事,我的母校**小学所用的所有砖头全部都是第一任校长***老师啃着窝头用板车拉了三年时间才从距离小学7公里远的砖窑拉来的。所以去年***校长去世的时候所有能去的他的学生几乎都参加了他的葬礼,缅怀这位为了我们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尊敬的和蔼的老校长。
现在,外出人员增多,带走的适龄儿童也很多,村里小学生源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小学合并、统一管理是大势所趋。合并后的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由镇政府统一部署,教育教学素质也空前提高。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实践时间也较以前增加,学校配有多辆专门接送学生班车,大人们也节省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4)养老院和卫生院建设
养老院和卫生院建设是村里建设的重点。在原小学的原址上村里建设了现代式的养老院和卫生院(由原村里的私人诊所合并),可以供五保户和喜好群居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
养老院配有自来水、电视、电话等设备,更有有村卫生院在旁,可以保证老人们万无一失,亦可以使全村人处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之中。卫生院的医生护士定期为村民做免费身体检查,宣传身体健康、养生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农村合作医疗也进入村里的普通人家。
(5)道路路面及道路设施建设
村内部道路路面及道路设施建设也是村里基础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村里经济的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政府的重视不够,没有大规模的拨款,只能依靠村里集资兴建(每人200元人民币),建设经费明显不足,目前只能用有限的资金先期建设连接外部的桥梁。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修一公里公路,在淮北平原地区最少也得需要15万元,现在省级财政每公里只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要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及行政村予以解决。可是大部分市县是“吃饭财政”拿不出钱,乡镇和行政村大多负债累累更拿不出钱。因此,许多地方的“村村通”规划只能停留在纸上,难以付诸实施。勉强上马的项目也是难以达标,水泥厚度也不够,如规定路面是4.5米,现在只能是3.5米,工程质量难保证。而我们村道路路况现在完全可以说处于原始状态,下了雨就是正宗的“水泥路”,村村通工程的“侧枝”目前还没有延伸到我们村,道路设施几乎没有。对于夏季蔬菜、粮食产量庞大的农村村落,运输几乎与种植是一个层次的话题,运输能力遏制蔬菜的运输,使得某些时候蔬菜白白地烂在了地里,造成“增产减收”。
与外部联络的道路方面,由政府出资兴建,在农村客运站建设、标准化交管站建设、运政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专门的交管站、候车亭及市→镇联通的公交运输车辆,道路标准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经济作物结构建设
以前村里的经济结构简单,种植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冬天小麦、夏天玉米)。经济结构建设是村领导人们最挂念、常讨论的事。经济作物和市场需求有关,所以必须有一个人去了解市场。
在农村收税项目繁多、灌溉排涝的机械也没有、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根本没有资格谈富裕这两个字。外出务工也是近20年出现的新词,大部分的劳动力闲置在家,赌博、打架斗殴事件到处发生,农村经济建设的热情很低。
自从国务院免除农业税收,村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部分人先后从外地回到家乡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大棚反季节蔬菜成了新型的农村经济来源;一部分青壮年农闲时节到外面去误工补贴农忙回来,忙时参与收获劳作。在村书记的指导和教育下,现在这里正在向农作物种植多元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天然的雨水和地理优势,大棚反季节蔬菜成为最大的农作物种植项目,莲藕、甘蔗、芝麻、黄豆以及其他的经济作物都有较广的种植,鱼塘、肉猪养殖也成为新开辟的农村经济新大陆。
(7)农村电网设施建设
我们村自1978年开始建设电网用点以来,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
第一次在2002年,此次电网建设的目的在于解决供电能力差、电压偏低的长期问题。收费标准为每户150元人民币。
第二次在2011年,此次电网改造的目的是实现镇与村的电网结构简单化,实现“新型农村电气化”,此项目完全由政府进行资金投入。
(8)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
信息化包括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手机信号覆盖及数字电视信号覆盖。
村里两大电话网已有15年的历史,分别由电信和铁通两大通信公司独立建设、独立运营。
有线电视网也已覆盖到每家每户。
手机信号(移动、联通、电信等)完全覆盖。
数字电视信号相对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相信以现在的建设速度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数字信号传入每家每户。
(9)能源设施建设
发展清洁能源,整治脏乱差的环境。力争把村子还原为以前的安静、祥和、繁荣、干净的形象。
农村历来是家禽家畜散养,做饭生火用柴草,这就必然导致环境的脏乱差,还会破坏绿化和生态环境,尤其会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资源。自从中央提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汽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号召后,村里积极响应,近几年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热水器到了每家每户。
个人建议:
1、领导要充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之摆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基础设施,顾名思意就是基础性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建好,就谈不上“生产发展”,更谈不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其他基础设施不建好,也就谈不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上。如当前道路建设每公里公路补助10万元远远不够的问题,我建议每公里由省财政再增加5万元,不足部分由市、县和乡镇筹集。这样,必将大大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3、多方筹措资金。村干部组织群众,动员“大户”及在外地工作的人捐一点,再请县城帮扶单位帮一点,基本上解决了一期工程所需的资金。种粮补贴,每亩十多元,每户也就是100元左右,对现在的一个家庭来说意义不大,如果将这一项补贴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能解决一些大问题。
4、制定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循序渐进,先着重搞好与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再向其他方面延伸。
5、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技术等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以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技术等级。没一个项目的建设都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亲临指导。
6、加强管理与维护,确保基础设施长期发挥功能。重建轻管、重建轻养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使用年限缩短,不能长期发挥功能,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如新打下的机井如果保护不力十来年就报废了。
7、要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绝对保证落实到位并做到使用合理,才保证村民建设的积极性。
调查人:**
时间:2012年7月2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