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构建

2021-06-18 来源:尚车旅游网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构建

——基于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思考

垫江五中 夏于权

摘 要: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并正在试点,现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机制尚有如下症结:在由谁监督方面,监督主体不明确;在监督什么问题上,存在监督内容模糊化倾向;在怎样监督上,信息公开机制存在缺位现象;由于诚信文化建设失位,监督环境并“不和谐”。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明确监督主体,开展政府部门主导下的联合监督;落实监督内容,明确监督对象;革新监督方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增进社会理解;完善自身,制定并健全监督章程。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 正 文: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前进路途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下简称“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有效地联动高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的实施效果对高考改革的进程与理想化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影响。依据新一轮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我国当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状况,但由于根深蒂固的考试文化及社会诚信水平的整体滞后性的影响,它的公平性和真实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拷问。为了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从而推动高考改革“稳中求进”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

一、存在的问题:监督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一)由谁监督:监督主体不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多维主体间的相互沟通,而并非像传统考试制度仅仅将教师、家长与学生作为“诸多外部评价的依附者”。而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主体

1 / 7

中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评估及报告者,这就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监督主体不明确问题的出现,也可能附带一系列监督错位、不到位等难题。鉴于此,为推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顺利前进,应该加快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进程。然而在实践层面,综合素质评价由谁监督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监督主体的不明确致使整个监督机制呈现出“群龙无首”的局面。于是,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很难及时发现并有效规避。

(二)监督什么:监督内容模糊化

受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群体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及学校的升学率,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指向于学生的“非学术能力”,在以分数取胜的高考竞争中应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内容也出现了模糊化、形式化倾向。部分高考改革试行省市的做法是:首先,要求每所学校必须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初评表、标准细则表、自评表、报告单、互评表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家长评价表与综合素质班级评定小组初评表等。其次,设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切实执行。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区政府部门或教育管理部门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例行检查,并没有深入到学生每一项综合素质具体内容的填写以及具体标准的设定与执行中去。因而,到底内容的填写真实与否、标准的设定是否科学等问题都会面临被“搁置”的危险。“模糊化”的监督内容不仅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也使得部分地区的综合素质评价切实联动高考沦为“水中月”。

(三)怎样监督:信息公开机制缺位

综合素质评价公信力的高与低直接决定了它的顺利推行与否,而综合素质评价天然具有主观性、过程性和生成性等特殊属性。因此,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教育管理部门只有透明化进行评价工作才能够取信于民。但纵观各省、市、

2 / 7

地区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大部分只是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及评价表等,有些学校还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开网络信息平台则少有,有些地区即使建立了电子平台,内容却不“丰满”、不充实,这未免会有应付上级检查的嫌疑。综合素质评价关乎学生的毕业、升学乃至就业,更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不能“敷衍了事”。而且,信息公开机制的缺位状况将会直接导致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行为的失控。

(四)监督环境:诚信文化建设失位

首先,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的失位,致使公民的诚信素质正逐步弱化,这才会出现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现象。其次,教育诚信的失范,主要包括诚信观的扭曲、教育诚信的真实性弱化、持久性不足以及公信力不够等问题,使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工作难以有效正常展开。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一种高考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势必遭遇种种“不和谐事物”。它本身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其主要表征方式——表现性评价,更是存在开放性、生成性的性格特点,若不做改变地永远生活在诚信式微的场域中,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很难逃脱客观性、公正性弱化的窠臼。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在考试制度科学化前进中以及素质教育深化发展进程的预期突破性作用只能成为“虚无”。

二、完善方向:综合化监督机制的建立

(一)明确监督主体,开展政府部门主导下的联合监督

监督主体的统筹作用对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它决定着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内容与形式,并把握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监督机制的发展方向。鉴于此,必须改变综合素质评价监督中的“群龙无首”状况,可从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政府部门要回归直接管理的职权本位,发挥自身在综合素质评

3 / 7

价监督过程中的统筹作用。

一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质量问责制度。大力查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并对相关人员及当事人严惩不贷,还要及时透明化查处结果。

二是政府部门最大化、最优化使用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等制度,以配合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有效开展。

三是政府部门要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成立督察小组,监督高校对某些专业报考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试的科学化水平。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把监督政策落到实处。教育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状况,听取家长、教师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构建校本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恰切性。再次,教师、家长与学生要组成一个合作监督团体,互相监督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环节。

(二)落实监督内容,明确监督对象

当前,“评价方式与评价制度的转型与改革是招生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是否能够深入推进的瓶颈”。为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作用,需要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内容,明确监督对象迫在眉睫。首先,对综合素质评价各级指标体系设置的监督。有些省、市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指标做了适当调整,如上海市在2014年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加入评价内容,构成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体系下又存在二级和三级指标。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在一级指标中它属于智育,在三级指标中被分为阅读交流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只有在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区别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才能使“偏才”、“怪才”也能够在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对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

4 / 7

设定和执行的监督。综合素质评价的现行省市的评价标准基本都是A、B、C、D、E等级制与合格制,如何确保这些标准更加“合理化”,并且能够更合理化地运用是现阶段监督机制尤其应当解决的技术难题。再次,对综合素质评价表制定与填写的监督。综合素质评价自评表、互评表等由于是自己或他人或家长填写,必须加大对评价表制定与填写的监督,才能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走向“主观化”、“随意性”的路向。

(三)革新监督方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依照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信息公开机制,将价值判断内容公开化、透明化十分迫切且必要。首先,在制度上可参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信息划分为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好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公开的策略。学校主动公开可以量化处理的诸如学业水平、兴趣特长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自评程序与内容皆需要主动公开,以使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处理与结果呈现都“一目了然”。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则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供上级部门检查核实并展开辅助工作。其次,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评价材料与进程上传,使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轴点的游离转向坐标系的整体性构建: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联合定性评价和共性评价联动个性评价,以充分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增进社会理解

5 / 7

从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们之间还普遍存在着软挂钩或虚挂钩的情况。因此,需引入“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环境或者生态龛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持续生存的最小环境。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生态位”的主要形成性要素,可以做以下改变和期待,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加大对社会群体,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力度。从生态位的角度来看,以上群体是提高整个社会诚信程度的主要力量,增强他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对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我国教育有品质发展重要性的理解,能够提升他们在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的自律品质。其次,着重提升教育诚信。就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生态位来说,教育诚信状况是影响其实施的最直接因素。加强教育诚信有以下路径:一是培养教师与学生正确的诚信观;二是设置契合诚信价值的学校课程体系;三是定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四是树立诚信学校或个人典型;五是评价主客体签订综合素质评价诚信责任书等,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展开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宣传力度。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多半是处于“半自觉”或“不自觉”状态。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可以有效弥补高中教育“片面化”的弊端。因而,唯有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宣传力度,才能够进一步增进社会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接受理解,从而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活动顺利开展。

(五)完善自身,制定并健全监督章程

完善的监督章程是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联动高考走向滞后、僵化品行的有效技术手段。章程应包括:首先,确定教育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完美”

6 / 7

的人。其次,具体化、规范化教育权力机关的责任和任务。这方面要具体到个人层面,做到每个监督人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再次,改变传统监督范式。优化监督内容,加强监督力度,增强监督效果的具体措施都应该明晰化于监督章程中。因为一种监督章程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具有权威性和统领力量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范式和标准的建立与形成,政府部门及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增强宏观干预和调控。最后,制定完备的奖惩制度。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政府部门可进行表彰并树立为典型,同时必须严惩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知法犯法”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维护教育活动的公平与正义,避免综合素质评价发展的逻辑性失调以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异化,有效制定并切合贯彻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章程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联动高考的有效支点与路径。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