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播理论

2023-06-04 来源:尚车旅游网
传播理论

一、案例阅读

1. 阅读下述关于《感悟亲情》的作文教学案例的三个不同场景片断: 【案例一】

场景1: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感悟亲情》,向学生讲解亲情的伟大可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亲情。举例说明写作时细节很重要,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场景2:教师给学生看图片《父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父亲那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讲感人的故事《母亲》(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姐姐》(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创造了动人的气氛,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写自己的亲情故事。分析图片的细微之处和故事的情节,说明表现情感时细节的作用。

场景3: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2. 比较上述三则不同的教学案例片断,分析各自包含的教学特点与要素,你可以参考下表。

目标 学生 物质环境 场景1 场景2 作文的写作,写作方法的掌握 高中一年级 普通教室 图片: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 歌曲(氛围的创设) 场景3 心理环境的创没有特别的设 方法 故事: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课件(生动、形象) 只是讲解 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 特写镜头(感性的认识) 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你对效果的预期 教师口耳相传 图片,故事 多媒体课件 3、相关概念描述: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它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一般将传播看作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标准》认为,信息是指人、生物和自动机等控制系统所接收和加工的事物属性或运动状态。在教育教学领域有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征的信息、反映教学动态过程的信息等等。

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4、阅读案例,总结教育传播中的基本要素。 【案例二】 中学历史——鸦片战争

教师甲:介绍鸦片战争前后世界的形势(看《列强瓜分中国图》)和中国当时深受鸦片之害的国情(鸦片造成的国家财富的损失——国库收支和国民身体的受害——关于烟民状况的图),让学生了解禁烟运动的必要性和鸦片战争的背景。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片断,给学生感性上的认识。讨论电影中林则徐被罢官,禁烟运动失败对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一步介绍课程内容,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师乙:事先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分别扮演英国议会主战派、反战派,清政府主战派、求和派,以及其他列强政府代表人物,通过网络等媒体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世界的形势和中国国情以及鸦片战争前后各国政界对事件的分析和反应,体验历史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对当时政局的准确判断,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案例三】 高中化学试验课——食盐的萃取

教师先放实验录像(或课件),借助录像讲解实验步骤,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学生分组,学生开始做实验,这期间教师会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全班注意。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修正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巩固迁移。

【案例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参观南京大屠杀革命纪念馆

为了教育中学生勿忘屈辱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革命纪念馆,由馆员根据馆内收藏向学生介绍侵华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并请来南京大屠杀幸存人员通过自身的体会向学生作报告。参观、报告结束后,组织学生通过写作文或者用其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想与收获。

这几堂课类型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掌握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进行德育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中(教室、实验室、纪念馆),由特定的人员(学科教师、实验教师,讲解人员)组织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发生预期的变化(知识、操作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这几个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传播系统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如下图)来解释。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5、认识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传播过程,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信息选择、媒体设计、信息发送、接受理解和评价反馈几个主要阶段,并要根据传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保证信息传送过程的准确可靠,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

对教育传播过程的解释,我们还可以参考香农-韦弗的通讯传播模式(如下图),它考虑到了反馈和干扰因素,即师生的互动,对教育传播的过程很有启示。

香农-韦弗的通讯传播模式

调控教育传播的过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关注教师学生之间的共同经验基础,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贝罗的SMCR模式(如下图)。

贝罗的SMCR模式

贝罗的SMCR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传播过程实施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他

注意到了传者、受者的因素,信息的处理,通道的选择等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掌握良好的传播技术,具有真诚的态度,充实自己的知识,考虑到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选择教育信息并处理,利用多种媒体,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这个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考虑学生各方面(态度、知识,文化等)的条件,做到最好地契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