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困惑
课改以前中学体育公开课,主要程序好像都是一样的;队列训练、讲解动作要领和进行动作示范,然后是分组训练或活动。课中,既要注意上下肢动作的搭配,又要注意动静结合,注意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技巧的协调统一,接着收拢队伍,边放松边总结,最后当然就是解散下课。下课后,许多认真的观摩者还要赶快拉住学生,测量其脉搏、运动密度等,总之,一切都考虑得那么完整、周全。但是学生们似乎对此都不怎么认可。“太没劲了!”这几乎是男女学生对体育课一致的评论。但是,最能调动青少年激情,最能展现青少年活力的体育课居然不受学生欢迎,这就需要研究。
首先要研究我们为什么开设体育课?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凡是开设的课都有许许多多的目的和任务。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到思想作风、品德情操,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但是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及需求。就说体育课,它并不怎么考虑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放松,感觉愉悦,而是想借助于地点的变化(从教室来到操场上)继续进行课堂学科教育的延伸。在蓝天白云下,企图用教室里教学的方法和原则来“规范”学生的情绪与动作,我以为这有悖于学生的天性。
我听学生讲,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听了那么多的定理和原则,等到了体育课。原先想在体育课的时间活动一下,放松一下,张扬一下,玩一下,疯一下,但是不行。每节体育课开头的严肃机械的队列训练就让那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十分扫兴。学生对我说,队列训练尤其烦,思想上又紧张得不得了。在准备向左向右向后转时,他总是在悄悄地用手指判定左右前后方向的同时,注意老师的口令。稍一麻痹,就可能和同学面面相觑,引起哄堂大笑,于是,老师的训斥就飞了过来:“你怎么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感觉 “比上数学课还要紧张,有什么意思?”当然,队列训练是大纲的内容之一,问题是有无必要每次上课都来这一套?队列训练的规范程度究竟有多高?即使要训练,是否只能用这一种永远不变的方法?这些问题真值得研究。我总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体育老师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少了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接受能力很强,特别崇拜能激发起他们共呜的人;他们绝无衰老的感觉,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气;他们喜欢展现自我,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更高、更快、更强、更有力。那么,如此严肃规范的训练,机械重复的动作是不是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呢?当然,我不是反对在体育课时进行适当的队列训练,问题是应该研究用什么方法进行。
体育课作为一门活动课,基本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舒展身体,开阔心胸,它的主要内容原则上应该是由学生自由自在地做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和重视“健康”的重要性及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我感到,我们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和其他各科教师一样,我们的很多体育教师总觉得如果不是详细、反复地讲解和强调技术要领学生就不会运动,总担心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活动会贻误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进步。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中学体育课的目的显然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专业化倾向应该克服,因而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一律掌握和熟悉老师教授的各种运动的技术及要领,而不考虑他的禀赋与爱好;还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时,有老师的指点固然好,但是要真正学会,必须靠学生的兴趣和由兴趣而产生的内在要求。甚至可以说,学生的运动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琢磨和体会而得到的(这里绝无否定体育教师作用的意思)。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特别善于短跑,他就会为进一步提高成绩去努力学习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的技术;一个学生若发现自己跑中长距离还能游刃有余,那么他就更会努力对自己进行耐力训练和注意在跑步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和力量的分配;一个学生乒乓球打得好,每次与同学比赛都要赢,那么他一定会特别留意乒乓球比赛,特别留意那些优秀运动员发球的动作、步伐的移动。一个学生喜欢篮球,那么他就会迷恋NBA,就会崇拜迈克尔·乔丹,就会学他的姿势与动作,于是他就更会打篮球。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当然也是一位篮球爱好者向我报怨,学校篮球架为什么非要和正式比赛的一样高,为什么对于他们这些小篮球迷来说不可以适当降低篮圈的高度,以满足自己像乔丹那样腾起强力扣篮的愿望。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就对他说:“你可以认真学习,长大之后你可以发明能升降的篮架,就可以满足你的扣篮欲望”无形之中在学生创新沃土里埋下了一棵创新的种子。学生还说,老师你讲什么投篮动作一二三,三步上篮四五六,但若真的按你讲的规范去做,心情就紧张,手臂也僵硬,硬是投不进去。这些话当然有些片面,但足以使我们好好地想一想,毛病出在哪里?请注意:“我们培养的不是运动员,我们的体育课不是训练课”。
有人说,语文最浪漫,数学最富有想象力,体育最生动,这句话很传神,特别是“体育最生动”最有道理。现在,问题的根本当然是僵硬的“大纲”禁锢,它把生动的体育变成了枯燥的教条。我知道,真正要把体育课变成学生特别喜爱的、极为生动的课程,因素是很多的,但关键因素是体育老师,体育老师的思想、理念、水平、悟性、感觉特别重要。其实,体育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优势,体育老师都是健康、开朗、敏锐、幽默的人。我想,有为才有位,只要努力,我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发自内心地钦佩我们体育教师,确实辛苦,常常自嘲自己是“三黑人员”:天还黑着,就起床带操;天已暗了,训练还未完成;白天又被太阳晒得黑油油的。但是我们的工作事实上并未得到必要的尊重。长春师范学校把一节体育课的工作量定为0.5节,而把一节“主课”的工作量定为1.2节。这是为什么?据说准备体育课不需要动很多脑筋,学生没有那么多问题要体育老师回答。我说,体育为什么不是主课?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是什么?谁说体育课老师不需动什么脑筋?你怎么知道学生没有问题来请教体育老师?出现这样问题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你自己。有的体育教师一声“嘟”学生集合上课,体委领着作准备活动,教师拿几个球,一声“嘟”学生解散——玩去。下课之前一声“嘟”集合
然后下课解散。难怪有的人埋汰体育老师:“给狗挂个哨都能上体育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