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与生活课程小论文

2023-05-13 来源:尚车旅游网
金融与生活 课程小论文

金融与生活课程小论文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作为一名国贸专业的学生,本学期接触到《金融与生活》这门核心通识课程。通过老师理论联系生活实例的精心讲解,我知道了诸如亚当•斯密、凯恩斯等等在经济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对金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原来小到我们每天使用的货币,大到国际之间的贸易,都和金融密不可分,金融已经渗透进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金融,一般解释为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吸存与放贷;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金银、外汇的买卖;支付结算;保险、信托、租赁……等经济活动,也可以解释为金融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它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它的本质是价值流通。无论是日常家庭生活的

储蓄抑或购买国债;个人换汇抑或代发工资,甚至我们习以为常的扫码支付、微信支付等等,其实都是在和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打交道,在运用有价证券、借记卡、信用卡、支票等金融工具,没有金融的生活,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学生,我是从校门到校门,一直都没有真正独立走入社会生活。因此除了日常的消费行为,我其实并没有多少的专业金融知识与经验,学习《金融与生活》这门课使我获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货币与“金本位”、外汇与兑换;才初步懂得了《货币战争》。

说到金融知识的应用,我倒是有个鲜活的例子。前不久的国庆长假,家里一个亲戚给我叙述了这么一个问题:他2007年在全民“基金热”时,购买了某著名基金公司的一个混合型基金,当时投入了8000元,选择了“红利再投”的分红方式,国庆前查看账户有了17200余元的总资产。他问我这笔投资划算吗?我翻查了这几年的利率表并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知识,给他大致算了一笔账:

假设2007年的8000元一直被“压箱底”,不做任何形式的储蓄或投资,仅考虑CPI因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到2016年的年CPI指数分别是:4.8%、5.9%、-0.7%、3.3%、5.4%、2.6%、2.6%、2.0%、1.4%、2.0%,2017年前9个月的CPI均值为1.5%左右),粗略计算可认为年均CPI值为2.8%,那么十一年前的8000只能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780元。钱拿在手里凭空就贬值了。说明投资理财对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必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如果8000元本金只进行最保守稳妥的定期存款,那么从2007年至今

基本可以做两个5年定期。2007年与2012年的5年定期利率分别是5.85%和5.10%(表一),按当年最高利率计算收益并且不考虑期间的利率变动,不难得出以下结果(四舍五入到元):

第一个五年后的本息和是

所有资金继续存入,第二个五年后的本息和是

二者相差

这样看来,购买基金比单纯的存银行定期划算太多。

众所周知,2007年的中国股市非常红火,放眼四周几乎没有不讨论股市的成年人。一般来说,股市是以宏观经济总量为最主要的依托,以公司利润的长期平均增长率为中轴线,并以一定的乖离率围绕经济总量和公司平均利润增长率运行的。股市与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股市与CPI的关系也比宏观经济紧密得多,股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CPI的变化。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保持着令世界羡艳的中高速发展,按常理来说中国股市应该也是世界的“龙头”才对。然而,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经济发展不平衡,股票的上市、交易、分红、减持、增发等很多制度也不完善,再加上我国股市中存在大量专业知识缺乏、低市值“散户”,这就造成了我国股市不能全面、真实反应我

国经济成就的局面,股市这支经济“晴雨表”有点失灵。设若我这位亲戚在2007年将8000元投入股市并一直持有,如果以上证综指为参考标志,那么很不幸,估计他会赔很心痛。不过,前不久我也看到过一条新闻,说很多在2007年购买“工商银行”等大盘银行股被套牢的股民在前段时间被“解放”了,这说明投资者的选股也很重要,或许我这位亲戚的投资也不会那么太坏吧。这个例子说明,如果一个没有相关的知识投资者贸然冲入股市,赔本的概率极大,那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示语不是说说而已的玩笑话。

谈到当下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金融活动,就不得不谈到前段时间一度遍布各大P2P网贷平台形形色色的“校园贷”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贷”相较于银行贷款起点低、到账快,给部分急需使用资金的同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随着负面新闻不断曝光,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开始明白了很多互联网平台上披着温情外衣的“校园贷”很多实际就是“高利贷”。其实只要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应该就不会落入陷阱了,以一款所谓“月息低至0.99%”的“校园贷”产品为例:“申请借款10000元,扣除百分二十咨询费,借款实际到账8000元,分期12月偿还,每月偿还本息932.33元,还款无逾期咨询费可退还。”一切看起来还在可承受范围。可是,让我们再算一笔账:

1、0.99%只是月利率。换算成银行常用的贷款年率,该网贷平台的贷款年利率实际为

要知道现在银行最新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只有4.35%,它已经两倍于正

常贷款了。而这就是贷款人“享受”到所谓“放款门槛低,到账及时迅速”的代价。

2、用银行标准的等额本息法,按平台每月偿还本息932.33元推算,该平台实际月息应为1.77%,实际利率超过了20%。那么,月息0.99%又怎么就变成1.77%呢?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例,还款本金应随着还款逐渐递减,这是真实、正确的利率方式。而网贷平台每月利息都以原始借款10000元计算,把已经还款部分也纳入计息范围,同时还在还款过程中隐含“利滚利”的办法,间接增多了利息。

3、借款10000元,网贷平台会预先扣除掉百分二十的所谓“咨询费”,借款实际到账只有8000元,而被事先扣除的2000元依然要在借款周期中不断计息。虽然平台承诺只要借款者没有逾期还款,借款时扣除的咨询费即可返还,但如果将这部分成本也纳入利息计算,贷款利息会更加高得惊人。因为实际借款为8000元,实际还款为11187.9元,在贷款者无逾期、咨询费顺利返还的前提下,贷款实际年利率达到了32.28%;一旦贷款者还款逾期,由于事先约定的2000元 “咨询费”不予返还,这笔贷款实际年利率就已经高达为66.96%。年利率66.96%是什么概念?是银行基准利率15倍还多。如果再算上发生逾期时网贷平台每天收取按未还款金额的一定比例的逾期违约金(收费比例多为0.05%或1%),并且罚息是以复利计算的利滚利,这个号称“低至0.99%”校园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高利贷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弄清楚这里面的“隐含条件”,我才知道校园贷的利率有多惊人。

通过《金融与生活》这门课的学习,我对生活中不起眼的金融活动有

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金融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这门课程就要结束了,但我追求金融知识的脚步不会停止。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我会做一个金融知识有心人,在国贸专业的适应方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