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目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标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 “——”。 “”。 课2时课安时 排
1.学习“谜、尚、氧”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理论、类似、猜测”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宇宙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或小视频,交流感受,进入本课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幻想过去太空遨游,去其他星球做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个连科学家也解不开的谜,看我们是否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呢?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
(2)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理解词义: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本课有许多科技词汇不太好理解,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核酸、厌氧菌、磁场、有机分子”等,课堂上简单交流一下,读通即可,不需深入讲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导语与侧栏点评,确定阅读重点,思考问题。
(1)请学生在图中的圈内填上合适的词语,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
预设:要完成此题,需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消化、整理,通过图片填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宇宙之大和地球之小,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宇宙中还会不会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2)自读自悟。标上段序,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举手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读侧栏文字“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试着运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说明文的语言往往比较精练,内容也比较具体,对于训练概括段意是很好的尝试。
示例:①从故事引入,提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②从理论上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人类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④经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猜测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发现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像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季节变化。
⑥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的尘土吹来吹去。
⑦发现火星的特点是干燥、空气稀薄、温度低、没有磁场和臭氧层,说明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⑧进一步考察发现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⑨科学家从陨石中找到了有机分子,大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 ⑩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谜。 2.在了解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提示说明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提出问题(质疑)——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结论)。
(2)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分别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出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部分(第9—10自然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3.提出质疑,师生交流。
质疑:课文的第1自然段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这段话是不是多余的?能否删除呢?
预设:引导学生从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1.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其他星球的情况及成果,弄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再次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学生交流。
预设: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科学上的结论,对在第一课时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可引导学生再说一说。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次讨论时,一些认为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同学刚刚改变了观点,认为地球之外没有生命。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这个“谜”。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确定阅读重点: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1)学生自主阅读,标示相关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后习题第1题,归纳阅读方法。(课件出示)
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与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段落不需要细读。
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2.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明确:从理论上说——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2)学生讨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明确: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适当成分的大气;第四,有足够的光和热。
(3)借助上面的探讨,思考:太阳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有无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①教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学生阅读第4自然段,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放在后面单独说)
预设: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
交流示例:水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4)重点探究火星。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组思考下面的问题:
A.为什么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从理论角度思考) B.为什么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从科学事实角度思考) ①小组一汇报交流。
两个猜测: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生:因为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②小组二汇报交流。
两次科学探索:1971年——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近距离观测。1975年——探测器登陆火星进行分析和测试。
生:因为火星上非常干燥,水分少、大气稀薄、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所以火星上的生命难以生存。
③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结合我们刚才阅读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资料,我们能够发现,尽管有了
一些新的发现,但对于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存在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但是火星是太阳系内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或最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移居场所的星球。关于火星的研究还在继续,这个谜还在探寻之中。
三、读法探究,写法借鉴
1.浏览课后习题第2题,交流阅读方法。
(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2)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明确:完成阅读任务(1),要重点阅读第3、4、7、8自然段,作者先提出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然后一一罗列科学事实,利用排除法来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
完成阅读任务(2),就要重点阅读介绍火星的几个段落(第5—8自然段),火星与地球在许多方面很相似,即使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有生命存在,但是,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将有可能移居火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出示说明方法,学生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自主交流。(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2)出示例句,学生说说加点的字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这些字词能否删掉或替换,为什么?
①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
②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明确: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拓展活动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课外拓展活动的素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逻辑能力、阅读能力。
(1)人类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火星或其他行星)?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运用课本及课外知识作为论据。
(2)课外观看较为著名的关于宇宙的纪录片,如《宇宙的奇迹》《太阳系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等。
(3)课外阅读关于宇宙的科普书籍,如《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等。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文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再加之学生进入高年级,理应对说明文有一定的了解。叶圣陶先生认为,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他提出了“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论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显然,我们应该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去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如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一是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二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的科学术语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所以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不少图片、文字资料、小视频,也要求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搜集资料,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课程安排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就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展开小讨论、小辩论,激发学生主动去课本上寻找答案。另外,本单元重在讲阅读策略,所以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阅读策略的教授,引导学生同学习第9课一样,也要就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本课虽然是说明文,但话题有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高,但正因为是说明文,
也就要求教师做好备课,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积极提问而给不出恰当的回答。
11 宇宙生命之谜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课文先由古代神话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指出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得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然后利用探测器在火星登陆,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进行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较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本课的教学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再带着阅读目的自主阅读,尝试找到答案,并交流阅读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旁批,看看学习伙伴是如何进行阅读,完成阅读任务的;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课后提出的两个问题,采用适当的策略阅读本文,寻找答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太阳系、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相结合。
2.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与学习说明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点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播放《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探讨这个谜团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找出难写、易错的生字。 (2)小组内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揭、斑、御”等字的写法,学生临写。 (4)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 3.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导语与侧栏旁批,确定阅读重点,思考问题。 (1)请学生在圈内填上合适的词语,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出示课件)
(2)自读自悟。标上段序,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引导学生读旁批“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试着运用找关键句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示例:①从神话引入,提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 ②从理论上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③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备四个条件。
④经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⑥宇宙飞船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⑦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⑧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⑨科学家从落地在球上的陨石中找到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⑩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2.在了解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顺序。
(1)理清文章脉络。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部分(第9~10自然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2)教师提示说明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提出问题(质疑)——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结论)。
3.提出质疑,师生交流。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宇宙未解之谜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1.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难点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再次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学生交流)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确定阅读重点: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1)学生自主阅读,标示相关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后习题第1题,归纳阅读方法。 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与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段落大致浏览。
②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要通过对比筛选,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2.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学生讨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适当成分的大气;第四,有足够的光和热。)
(2)借助上面的探讨,思考: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的其他星球有无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①教师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学生阅读第4自然段,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交流示例:水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向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重点探究火星。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①为什么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从理论角度思考) ②为什么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从科学事实角度思考) 小组一汇报交流①。 两个猜测: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
色随着季节而变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自转一圈的时间接近;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接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所以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小组二汇报交流②。
探测器对火星进行观测发现:所谓“运河”,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风吹动尘土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火星非常干燥,水汽含量极少;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且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综合这些因素,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③教师出示关于火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快速阅读,了解相关知识。 ④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三、读法探究,梳理阅读任务 1.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明确阅读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 (2)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交流示例:
生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阅读的内容是第2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寻找关键句。
生2:为了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我阅读的内容是第3~4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
生3:针对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一问题,我阅读的内容是第7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查找资料。
生4:第1自然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关系,可以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专业术语不影响理解内容,也可以跳过去。
(4)抓关键语句,指导朗读。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2.交流总结“有目的地阅读”常用方法。(浏览内容法、勾画关键句、概括段意法、提取关键信息、比对筛选法、查找资料法等。)
3.运用阅读方法。
(1)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①阅读任务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着重阅读第3~8自然段) ②阅读任务二: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细读第7自然段)
(2)总结方法,迁移巩固:同一篇文章,阅读目标、任务不同,那么相应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 ↓
↑
六大行星
生命存在必
分析问题
备四个条件火星
↓
难以存在
↓ ↓
探究结论 →未解之谜 有待探索
不可能存在
本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在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制作了包含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课件,同时课前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宇宙的资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准备。学生收获很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