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
2022-07-15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28卷第2期 2011年1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V_0l_28 N0.02 Jan.2Ol l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 郑大庆 ,张 赞 ,于俊府。 (1.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上海200433;2.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3.上海威士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当前,现代企业竞争已上升为产业链层面的竞争,迫切需要产业链理论指导。而产业链理论自身 的内涵还不清晰,这已成为产业链研究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产业 链内涵,厘清了产业环境要素,探讨了产业链要素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从产业链整体协同的层面构建了 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初步框架——“5+4+3”模型。以此为产业链理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般性范式。 关键词:产业链;产业链整合;整合模型 DOI:10.3969/j.issn.1001-7348.2011.02.014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1—7348(2011)02—0064—05 产业链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研究产业发展 的最重要理论工具之一,实现了微观企业与中观行业 交易费用 ]。但是产业链并非越长越好,产业链的不断 延伸会带来协调成本和丧失对产业链上节点企业的激 的对接。通过这一分析工具,我们既可以描述产业链 上的微观企业,又可以通过描述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 励作用,从而降低产业链效率 ]。因此产业链始终面临 “动态平衡”问题的困扰,产业链所属企业之间需要不 断优化整合,从而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促进产业链的 分工、优化和发展。 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产业链理论 的相互关系,最终分析这些相关企业组成的某类产业 的状况,符合“从局部分析到整体把握”的常规认知方 式,也满足了现实研究的需要——协调产业发展要素, 产生期望的企业协同效应。然而产业链的这一优势也 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产业链类型、产业链形成机制、产 业链战略环节和产业链优化整合等方面[1]。这些研究 的基础是对产业链内涵的明确界定。蒋国俊[6 从供给 和需求角度,以“煤、电、冶金产业链”为例,探讨了产业 同样导致了其不可避免的软肋,即产业链分析单位不 统一,对于较为复杂的行业无法进行准确描述,没有揭 示产业链形成的内在规律,而且极易与价值链、供应链 等概念相混淆口。]。 链稳定机制,突出了企业供需关系(供需链)和价值链 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龚勤林 认为产业集群和产 业聚集是形成区域性产业链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经济 活动在特定地域空间的聚集是形成产业链的重要因 素,从而认为空间特性(空间链)是产业链概念中的重 要内涵;吴金明等 研究了产业链形成机制,并指出产 1产业链研究综述 产业链是社会分工造成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方 式,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指出“工业生产 是一系列基于分工的迂回生产的链条”,这是产业链最 初的表述;贝恩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组织SCP理论(市场 业链包含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是迄今对 产业链内涵较为全面的阐述之一;随着知识在企业生 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为当代产业链研究提供 了理论分析基础口]。产业链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 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芮明杰等学 者[9 提出知识整合、价值模块和产品整合的三维度模 型,从而创新性地引入了动态知识价值链的概念。以 上这些研究在产业链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 展,自发产生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生产组织方式,其存在 的合理性也得到理论研究的支持:在市场环境不确定 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专属资产会产生额外的交易 费用,通过产业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这类 收稿日期:2010-05-31 献,并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的内涵研究提供了非常有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370104077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支持项目(O9YJC630147)。上海财 经大学“2l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0501) 作者简介:郑大庆(1978一),男,宁夏银川人,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信息产业、电子政务; 张赞(1978一),女,河南郑州人,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于俊府(1963一),男,河北沦州人,博 士,上海威士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信息化。 第2期 意义的参考。 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 ・ 65 ・ (2)价值链。产业链的导向是产品价值的创造和 传递,反映了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产 业链是由社会分工导致的,在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下, 产业链组织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 深发展,传统产业内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 一产业链在产业应用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其中较突出的是其在农业、信息服务业和煤电冶金 业等实践活动较丰富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如研究农业 产业链组织形式 、饲料加工农业产业链整合 川、电 子信息产业链组成等 。 虽然产业链理论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追捧,但是 其对产业链的内涵、影响因素等还没有达成明确的共 个企业为主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产业链背后所 蕴藏的价值创造的结构形式,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 性。在通常情况下,产业链上的价值分布是不均匀、非 静态的;产业链内部不同的组成关系也会影响价值链 识,造成产业链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有一定的局限, 产业链分析应该抓住的本质不清楚。产业链是一个动 态发展的过程,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如何整合各种要 素,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发展态势,也是产业链研究需要 破解的难题。 2产业链的5大内涵 产业链的内涵非常丰富。因为产业链概念起源于 对社会分工导致的现象和结果的描述,并且产业链理 论沟通了产业和企业之间的研究,导致对产业链特性、 本质、结构和形成机制、治理模式研究的复杂。 通过总结现有关于产业链概念的描述,我们认为 产业链是产业各个部门之间具有的一种技术经济关联 关系,并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而客观 形成的一种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本质是描述具有 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相关产业组织形成 的一种功能性网链结构 。产业链理论表述了产业 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关系主要体现了五大内涵:①产 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②产业链是产品价值传 递的表达;③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④产业链 是主导核心技术的表达;⑤产业链是产业地理空间布 局的表达 ’“’ .】7]。基于这一定义,本文把以上5种产 业链的重要内涵称之为供需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 链和空间链,如表1所示。 表1产业链的维度 产业链的子维度 含义 供需链 描述企业之间满足彼此供应和需求的契约关系 价值耩 从原料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传递和增值过 … 程,强调价值的增值及分配 从原料到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物理性能或功能完成 …~ 过程,是产品功能形成和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技术链 产业链的主导核心技术 空间链 产业链的地理空间布局特性,强调产业空间分布 (1)供需链。产业链描述了相同产业内不同企业 间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程度本质上是一种企业之间 供应和需求的结构关系——供需链。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形成了供需链——上游企业向下游 企业输送产品和服务,下游企业和上游企业之间存在 大量的信息、物质交换。伴随着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 分工协作紧密程度的增加,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联 系还可以通过产权关联、准市场关联等契约方式满足 供需关系E8,1 73。 的分布。产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和产业链上的 “链主”企业,通常能获得较高的价值体现 “”]。 (3)产品链。产业链反映了由自然资源到消费品 的生产加工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完善 产品的使用功能。产业链是由产业中间产品生产企业 或配套企业组成的产业链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既可以 由一个上游企业同时向下游节点的多家企业提供配套 产品,也可以由处在同一节点上的几家上游企业同时 向下游的同一家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从功能角度来 看,产业链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是产品或服务功能不 断加强的顺序过程。 (4)技术链。每个产业要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主导 技术,这些主导技术是最终形成产品或服务的支撑环 节。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技术链是产业链的重要特 性之一。产业的主导技术和产业本身之间是互动发展 的关系,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 也会推动技术进步 。而同时需要注意的一个现象 是,随着知识管理在各个领域的兴起 ,从知识的视角 探讨产业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_1 。本文把知识链归结 为技术链的范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显性知识最终 要表现为技术这种形式;而对应的隐性知识由于难以 描述,主要蕴含在具体行为中,在产业链的概念中难以 清晰表述。 (5)空间链。空间链表现了产业链在不同地理空 间上的分布特性。从当前产业链发展看,发达的产业 链都会在空间布局上表现为在某一地区的“扎堆”现 象,即产业集群_2 。通过对产业链空间分布状况的研 究,提供一种产业链升级的思路,优化产业链的空间分 布是产业链研究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产业链的概念反映了供需链、价值链、 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的5位一体。这5个维度也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揭示了产业链最重要的特性:供需 链是产业链存在的前提;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是价值链 的衔接;产业链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产业链的主导 技术是推动产业链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的产业 链在空间分布上会表现为产业集聚。 3产业链整合的促发因素及方式 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它始终围 ・ 66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正 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产业链各个节点的效益和效 率_1 ,表现为产业链的收缩和延伸,以及产业链价值分 布、空间布局、供需关系等特性的改变。由于技术创 月3日文化部正式对外发布《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 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并明确表态,“今后,百 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公司提供的音乐链接必须是合法 新、政策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整合成为产业发展 的常态,尤其是近20年IT技术在全社会范围的渗透, 导致许多产业链发生了变化。例如我国传统的图书出 版产业链包含创作、出版、发行和销售等多个产业环 节,但随着因特网应用的不断拓展,催生了大量“草根 作家”,文学作品的创作到发行的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 公司提供的合法音乐产品”后 ,这一政策“大棒”已对 国内网络音乐产业链和企业赢利模式产生了深远 影响。 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体现为从上游产业到下游产 业的扩散和产业之间的支撑,健全而具有竞争力的相 关产业更易于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整合。因为一个 整合。网络已经成为小说创作、出版、发行和销售的重 要平台之一,图书出版产业供需链、价值链、产品链、技 术链和空间链发生了重大变革。产业链整合理论就是 从产业协同发展的层面,阐述了产业链在供需链、价值 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5个维度的逻辑关系的 重构。 3.1产业链整合的4个促发因素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分工 生产方式的重新组织。产业链整合现象的产生,必然 受刭以下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要素、技术创新、 产业管制和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具体如图 1所示。 图1产业链整合的促发因素 生产要素属于产业最上游的竞争条件,与竞争关 系联系最紧密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 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每一种产业的特性决 定了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例如信息产 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依赖尤为严重,而 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强。由生 产要素导致产业链整合的典型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 我国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对低端制造产业的整 合,以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承接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形 成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称誉,改变了低端制造产业的 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 产业管制和技术创新属于外生因素。关键性的技 术创新会引发产业变革,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管制限制 或促进产业发展。例如汽车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技术 就引发了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改变了汽车产业链的价 值分配,从而使汽车成功走进了普通人家;信息存储领 域闪存技术的发明,替代了磁存储介质的产品,从而引 发了音频和视频存储产业链的整合。网络音乐共享产 业的发展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显著影响。由于国 内以前没有明文禁止搜索引擎公司提供盗版音乐网络 地址链接,因此有人粗略估算,“百度非法MP3链接的 音乐产品占到总音乐产品9O 左右”。而在2009年9 产业的生产要素和主导技术具有扩散效应,可以促使 相关产业受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相关产业就是电子 信息产业,它促使物流、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在近20 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建筑行业,由于信 息产业的发展,国内家庭建筑装修产业链也发生了重 大整合:传统的建材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建筑装 修队的产业链组成逐渐扁平化,甚至出现了世纪・念 家(www.2ltogo.com)、上海团购网(www.shtuangou. com)等网络资源整合平台。它们以网络平台直接打通 了建材生产厂家和终端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可通过 网络平台进行批量订货以获得批发价格,从而产生了 超扁平化产业链。 产业链整合的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并非由某个单 独因素促发,而往往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 果,其中有一个或若干个因素发挥主导作用。生产要 素、技术创新、政府管制和相关产业只是产业链整合发 生的必要而非充分影响因素,产业链的协调难度、产品 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产业链整合的最终结果。例如, 联发科能够迅速改变传统手机研发和销售产业链,使 “山寨”手机在市场大行其道;而威盛希望通过“上网 本”整合笔记本产业链却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其中重要 的原因之一,就是“手机”和“上网本”这两个产品的复 杂度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因此对产业链协调能力的要 求也不同 。 3.2产业链整合的3种方式 产业链描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企业网链结构, 它的整合方式分为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产业链 融合。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向产业 上游或下游延伸,最终改变产业链上企业的协同程度; 产业横向一体化是指两个并行的产业链之间发生了关 联关系 ;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边界发生了扩张或收缩, 甚至是产生了新的产业链。相比较产业纵向一体化和 横向一体化,产业融合这种产业链整合方式往往是由 于重大技术创新或政府放松政策管制而造成的产业链 重大变革,甚至可能创造新的供求关系、价值分配模式 和产业主导技术。例如信息产业和娱乐业融合产生的 网络游戏、信息通信产业和贸易产业融合而产生的电 子商务等,都极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产业链整合表现为价值链、供需链、技术链、产品 第2期 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 ・ 67 ・ 链和空间链的重构,因此可以认为产业链整合的3种 方式引起了产业链5个维度之间的变化,如表2所示。 表2产业链整合的关键点 供需链 改变上下游企业之间 的契约关系 改变并行企业之间 的契约关系 改变上下游和并行 企业契约关系 追求附加价值和规模经济 资源加工深度和互补 品生产能力 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趋向于产业聚集 供需双方契约关系的调整 产业利润率的合理分布 产品标准、功能 技术标准 价值链 产品链 获得更多附加价值 拓展了资源的加工深度 获得规模经济 互补产品的加工能力 技术链 空间链 产业主导技术的上下游延伸某类技术应用向相关产业渗透 趋向于产业聚集 趋向于产业聚集 产业分布地理半径 (1)供需链整合反映了信息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契 约关系。企业之间存在3种典型的契约关系:市场交 易关系、产权关联关系和准市场关系 。市场交易关系 表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满足 彼此供需,交易双方的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原材料和实 现产品销售;产权关联关系表现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 业通过并购、持股的方式形成合作机制;准市场关系表 现为企业之间通过非产权关系和非市场关系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业务联系,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长期 合作历史、企业为应对产业竞争环境改变而形成的一 种战略联盟关系等。例如近期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公 价值和规模经济的综合行为。价值链的价值分布受技 术链、供需链、产品链逻辑构成的影响,产业链上核心技 术的拥有方、市场较稀缺产品的供应企业和产品功能 形成过程中的主导方都是获得价值较高的企业。 (3)产品链整合显示了产业链最终产品或服务的 使用功能不断成型的过程。产业链把提供不同产品和 服务的中间形态企业整合在一起,以形成提供完整产 品和服务功能的网链结构。产品链整合的关键点是产 品与服务标准、产品功能等要素的耦合。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只有共享统一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才能生 产出最终的合格产品。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提高了产品 链加工深度,产业链横向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生产关联 产品功能的能力,而产业融合则既提高了产品功能的 加工深度,又增强了相似产品的生产能力。 布双方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以应对信息搜索领域的市 场竞争。供需链重构表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3种 不同的契约关系,支持不同的产业链协同。随着产业 链上企业之间协同程度的提高,供需链通常由市场交 易关系转变为产权关联关系或准市场关系。比较典型 的如钢铁行业,国际大型钢铁企业都努力和上游原材 料企业形成产权关联或准市场关联,从而稳定原材料 (4)技术链强调了产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 情况。每个产业的形成都有其主导性的核心技术。例 如信息产业通讯标准就是通讯服务的主导标准,它会 影响上游通讯设备和下游通讯终端的研发。我国电信 业3G发展正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在已经确定通讯 供给。供需链整合的关键是企业契约方式的转变。纵 向一体化方式可以改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 交易关系,横向一体化可以改变两个并行产业之间的 协议的情况下,上游设备和下游手机的技术研发链还 不完善,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缓慢。技术链整合的关键 点是技术的衔接,即扩散。产业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 核心技术的扩散和转播,只有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 应用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是产业主导技术的上下游延伸和衔接,产业链横向一 关联关系,而产业融合则可重新划分产业的市场和业 务,重组上下游和并行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2)价值链整合强调了产业链上的价值分布关系。 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企业都应该能够获取利润,否则 产业链就不会存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体现了价值增值 的作用。但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并不平均,在产业链 体化是某类技术应用向相关产业的渗透,产业融合则 是创新性技术的突破。 上具有强势地位的“链主”企业能够获得超过平均利润 率的收益,而在产业链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则只能 获得较低的收益。产业链价值整合的关键是产业利润 率的恰当分布。当产业链上某企业利润过低,往往会 (5)空间链整合强调了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特性。 产业布局和产业配套半径等重要指标反映了空间链的 这一特性。由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物理空间限 制,因此常规情况下的产业链应尽可能地靠近原料供 导致该节点企业的退出,因此相关联的产业链企业就 应商、半成品生产商和终端消费市场。不论是产业链 的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还是产业融合,产业链空 需要通过简化产业链或者让利等互惠形式,保障价值传 递的合理分布。根据“微笑曲线”的描述,在较为成熟的 制造型产业链上,产业链上游的研究和设计环节以及下 间分布维度都强调产业上下游企业都有在同一个地理 空间内聚集的趋势。这样有利于形成产业链企业密切 合作、灵活机动的协同机制。 游的品牌行销环节的附加价值较高,而制造环节的附加 价值较低。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是企业追求现有产品更 多附加价值的活动;横向一体化则是企业扩大产品生产 规模,获得规模经济的活动;产业融合是企业追求附加 4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5+4+3”模型 产业链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竞争。竞争是个人、企 ・ 68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业集团或国家之间的角逐,只要资源有限就会存在竞 争。它使得企业在挖掘内部协同的同时,也开始关注 挖掘外部协同的潜力,最终形成了产业链的竞争格局。 产业链整合理论就是希望从产业链的层面探讨产业发 展的方式和促发因素,整合产业链所进发出的整体 优势。 总结前文所述,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符合“5+4+ 3”战略框架,如图2所示。“5”表示产业链整合的核心 是调整供需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空间链;“4” 表示影响产业链整合的4类必要非充分因素:生产要 素、技术创新、产业管制和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3”表 示产业链整合有3种方式: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 产业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链中供需链、价值 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空间链的任何要素发生逻辑结构 的变化,都可以认为发生了产业整合现象。 I技术创新I 1用芙 支持性产业l 图2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 5结论和局限性 本文在总结现有产业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产业链动态发展的特性,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 并重点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理论的3个核心问题:①产 业链整合的主体——供需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链 和空间链;②促发产业链整合的因素——生产要素、技 术创新、产业管制和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③产业链 整合的方式——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产业融合。 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的提出不但推进了产业链理论研 究,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 了理论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文对产业 链内涵界定采用的是归纳法。根据现有产业链研究所 涉及的范围,本文总结了产业链的五大内涵,它们基本 可以涵盖当前关于产业链内涵的研究成果。但是产业 链概念本身是开放的,随着未来产业链研究对不同特 性的关注,产业链内涵也会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 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拓展。其次,本文采 用定性方法构建了产业链整合理论框架,并描述了产 业链整合对5个子链的影响,但定量方法还未运用。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价值链分布、供需关系的定量方面 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I-1] 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05(10):59—63. [2] 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EJ3.中国工 业经济,2006(1):50—55. [3] BAIN J S.Industr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John Wi— ley,1959. [4] wILLIAMs0N OLIVER E.The modern corporation:ori— gins,evolution,attribute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 ture,1981(4):1537一l568. [5] MUI LAINATHAN S,sCHARFsTEIN D.Do firm bounda— ries matter.9[J_.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5): 195—199. -I6]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38. [7] 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 (3):12卜122. [8]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 [J].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9]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 2006(3):60—66. [1O] 王凯,颜加勇.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研究[J].现代 经济探讨,2004(11):28—32. [11] 张利痒.产业组织、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基 于我国饲料产业“千百十调研工程”与个案企业的分析 EJ].管理世界,2007(4):78—87. [12]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3— 69. [13] 张耀辉.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高新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114] 陈柳钦.产业价值链: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理论探索, 2007(2):78—81. [15] 林中燕.产业链视角下的信息服务业蛛网模型I-J].河南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6—79. El6]杜义飞,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J].科 学学研究,2004(5):552—556. [17]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征分析[J].商业研究, 2008(11):133-136. E18]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口].中国工业经济, 2007(9):5—13. ,119]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 同I-J].中国工业经济,2007(231):38—47. [2o] 芮明杰,李想.网络状产业链构造与运行[M].上海,格致 出版社,2009. [21] 曹顺良,刘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J].软科 学,2008(11):31-35. [22] 辛苑薇.网络音乐遭遇政策“大棒”百度首当其冲[N].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09—04. ,123]程久龙.威盛占深圳上网本市场份额跌破2成面临空前挑 战[N].2l世纪经济报道.2009—08—22. [24]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 济,2005(11):35—42. (责任编辑: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