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外贸发展趋势分析

2020-01-22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5年外贸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放缓;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陶瓷出口表现优异;一般贸易出口表现良好,反映出口自主性和内生力量较强;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较快;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持续下跌。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将呈现温和且不均衡增长态势,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加快,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好于上年,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将有所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中国;外贸;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6-0004-04

从2015年一季度数据看,外贸增长态势不容乐观,但究其内部结构、发展动力、质量效益依然有亮点。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点,需要对外贸发展走势给予密切关注。

一、2015年一季度外贸发展特点

2015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6.3%(美元计,下同)。其中,出口增长4.7%,进口下降17.6%。这是201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季度增速步入个位数增长区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速(2013年一季度由于存在套利贸易因素,进出口增长13.5%)。按照通常的发展逻辑,由于2014年我国外贸开

局较弱,在这个基础上2015年一季度的数据应该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但从实际数据看,2015年的外贸增长趋势不容乐观。

(一)进出口增长连续两季度放缓

2014年四季度和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进口、出口的季度增速均连续两季度收窄。其中,进口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在2012年以来是首次出现,惯常的发展态势是本季度增速较上季度放缓,下季度增速则会较本季度上升,有时会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但连续两个季度放缓是第一次出现,表明外贸发展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进出口增速承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各主要经济体呈现分化,汇率变动频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其二是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其他货币快速升值,给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压力;其三是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扩张步伐放缓,进口意愿偏弱。内部需求不足可以从进口量下降得到一定反映。一季度,我国进口货运量下降7%。

(二)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是出口的主要拉动力量,陶瓷出口表现优异

2015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出口额分别为2966.7亿美元、1027.2亿美元和344.1亿美元,增长6.1%、5.9%和19.7%。这三类商品合计拉动出口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是主要拉动力量,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这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等多措并举取得的积极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口箱包和鞋类的单价分别增长6.7%和4.2%,反映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和附加价值在提高。除上述三大类商品外,陶瓷出口表现优异。一季度,陶瓷出

口60.3亿美元,增长44.9%。陶瓷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市场需求因素外,出口价格上升39.4%是主要原因,反映我国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单陶瓷一项产品拉动我国出口增长0.38个百分点。出口降幅较大的商品分别为贵金属、成品油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分别下降了69.1%、34.9%和12.7%。

(三)一般贸易出口表现良好,反映出口自主性和内生力量较强

2015年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5001.5亿美元,下降6%,占进出口总额的55.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1.9%,拉动全国出口增长6.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主要是企业自主组织生产、出口、营销,企业拥有较高的主动权,反映了出口的内生性更强,对经济的贡献也更大。加工贸易进出口2842.1亿美元,下降7.0%,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6.2%和8.4%。

(四)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较快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回复活力以及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1.3%和20.6%。由于欧盟经济逐渐筑底企稳且出现复苏迹象,我国对欧盟出口也实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对欧盟出口增长2.5%。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加之卢布、日元对人民币贬值,我国对日本和俄罗斯出口分别下降了11.8% 和34.5%。

(五)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持续下跌

进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一季度,进口平均价格下降9.8%,其中原油、铁矿砂、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大豆、铜矿砂和铜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

46.8%、45%、38.7%、21%、18.6%、13.9%和13.2%,这七种商品进口价格下滑拉低整体进口增速10.5个百分点。从辩证的角度看,国际商品价格在低位是我国扩大战略储备的有利时机,同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消除国际上对我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不利声音。因此,对进口的低速增长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二、2015年外贸发展形势分析

(一)国际环境

全球经济呈现温和且不均衡增长。IMF最新预测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5%,与上一次预测一致。全球经济呈现温和增长,但仍不均衡和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大宗商品、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大幅震荡均成为贸易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世贸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5.3%,比2014年增长0.6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加快。受美元走强和严寒天气影响,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可能弱于预期,但严寒天气影响没有上年一季度那么严重。3月,美国失业率降至5.5%,是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3月,零售销售增长0.9%,是四个月以来首次上升。随着就业状况改善,油价持续低位和传统住房销售旺季的到来,美国经济增长有望从二季度开始加快。IMF最新预测,2015年美国GDP增长3.1%,比上次调低了0.5个百分点。 欧元区经济增长好于上年。受益于低油价和欧元走低利好,欧元区经济逐渐回升。德国经济增速较快,西班牙复苏势头强劲。近日,IMF将对欧元区2015年GDP的预期从较早前的1.2%上调至1.5%。但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胀低于预期和希腊债务危机都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隐患。

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日元贬值、油价下跌和美国需求上升带动日本出口大幅增长。3月份,日本出口增长8.5%。随着薪资状况改善和经济信心提振,日本经济有望实现缓慢复

苏。IMF将对日本经济的预测提高了0.4%~1%。

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IMF预计,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从2014年的4.6%降至4.3%,连续第六年下滑。俄罗斯受经济制裁和油价走低影响,经济陷入大幅衰退。巴西预计2015年将萎缩1%,印度2015年经济将增长7.5%,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兴经济体。

(二)国内环境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0%,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14.5%和6.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1.8和2.3个百分点。从国内环境看,最大的利好就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稳定增长和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的决心和实际举措。

(三)2015年外贸发展形势预测

出口方面,美国经济增长加快、欧元区经济好转以及我国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都将对出口增长形成支撑。从先行指数看,全球制造业稳步扩张。3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1.8%。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增加稳定、产成品库存指数的下降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全球制造业生产二季度有反弹的可能。美国制造业PMI为50.7,扩张速度放缓,但表现依然突出;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0.7,创13个月以来新低。日本制造业PMI为50.3,是10个月来的最低值。3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50.1,重新位于荣枯线上方,但涨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利好作用下,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近期高点。3月份,生产指数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升温,新兴市场以及装备制造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新订

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小幅回落,国内外市场需求依然没有大幅回升,出口面临较大压力。总体来看,出口有望实现比较稳定的增长。

进口方面,3月份,进口指数48.1,较上月回升了0.6个百分点。同时产品库存、采购量、购进价格指数都在回升,表明企业补库存活动开始增加。2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可以使用进口原油。2月份之后,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量同比及环比均呈现正增长。3月份开始,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单价环比开始呈现正增长,单价同比降幅收窄。近期,建筑钢材价格也出现回升。若上述趋势继续延续,将对进口形成拉动。此外,前三个月度进口货物量增速分别为-20.9%、-2%和3%,呈现逐步回暖并扩张势头。综合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的判断,未来进口增长可期。4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将对进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综合来看,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以保持稳中有升,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不利变化,全年外贸有望保持与GDP基本同步的增长速度。

三、当前外贸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点

(一)进出口增速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且低于GDP增速

从速度来看,2012、2013和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2%、7.6%和3.4%。这种连续三年的个位数增长确实是改革开放后首次出现。这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的超高速增长相比确实是新变化。直观来看,外贸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已经初步呈现。从201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看,除了上文曾经述及的2013年由于套利贸易因素导致进出口数字虚高外,我国进出口增速基本位于GDP增速下方。

从历史规律看,我国外贸发展有两轮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分别是1991―1996年和2002―2008年。这两轮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根本上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开放与创新。未来,新一届政府释放的制度红利将在外贸领域逐渐显现,其对外贸发展的推动必将是持久而深入的。

(二)外贸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创新和服务贸易

从外贸增长动力看,我国外贸竞争优势和国际分工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依赖要素投入实现的高增长难以为继,同时受到资源能源供给、市场发育、环境支撑和大国国际责任等约束,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发展可持续性,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供给正在从低成本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新的动力加快孕育。电子商务、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三)外贸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从商品结构、主体结构、贸易方式、国际市场结构、国内区域结构来看都在发生转变。靠一般机电产品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困难,必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靠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带动外贸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占比还会继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部分生产资料和中间品转为本土采购导致加工贸易进口数量减少;二是由于外需疲软,部分加工贸易产品由原来的出口改为内销;三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我国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外资企业回流或外迁;四是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包括出口

退税调整等,使得主要从事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利润收窄,一些原本依靠政策优惠获得微利的企业退出市场。

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区域结构来看,随着国际区域和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进程开启,我国对外贸易的合作伙伴分布会更加均衡。从国内看,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推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东中西部外贸发展也将更加协调。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外部机遇是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最大的内部机遇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开启。要抓住机遇,争取实现从规则遵守者向规则制定者的根本性转变。外贸发展要服务于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要为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做出贡献。为此,一要继续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接受外贸中低速增长,不再追求外贸高速增长,将对外贸的关注从增长速度转移到协调、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二要着力开发新的增长点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服务业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今后,适应服务贸易增长可能快于货物贸易增长这一新常态,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三要处理好外贸和内需的关系。要研发新产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拓展电子商务等新渠道,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不断开辟国内市场。

(责任编辑:马 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