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

2022-12-13 来源:尚车旅游网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

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美国作为和英国、中国、前苏联同一阵线的同盟国,参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二战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1、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战争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

4、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常规武器最强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

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二战爆发,当时没人能想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经济竟然复苏了:失业率下降到1.9%, GDP涨到了二战初期的两倍。“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强国。“二战”对美国经济的一大影响是它增加了总需求和生产,尤其是武器,军火和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参与欧洲的争端,而且又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所以美国没有立即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是,当战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时,美国政府知道他们要时刻为战争准

备着。除了加强军事、招兵买马外,政府还将工业向军事物资转型,很多汽车生产流水线都开始生产战斗机零件,渔业码头也停泊了军舰,越来越多的曾被废弃的美国工厂又重新开始了生产。1941年不列颠之战后,美国政府颁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国身份向外出口军用物资,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军用物资的需求和生产。在之后的4年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等国提供了价值325亿美元的物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44年,美国的名义GDP达到174.84亿美元,比1943年的136.44亿美元增长了28.14%。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从一定时期的国情出发,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等所作的各种规定的总和。

一个经济政策体系包括:一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贸易政策等在具体经济领域实施的调整措施。这些经济政策分别以税收、财政支出、利率、货币供应量、工资、奖金、外贸进出口以及汇率等经济杠杆表现出来,并以此来保证经济按既定目标运行。当中,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贸易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

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的经济形势变化,主动地采取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措施,即用财政的不平衡去求得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应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

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

税收,以抑制通胀。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

(2“自动稳定器”是指美国财政制度中的某些法律性或制度性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在客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自动做出调整,从而起到稳定总需求的作用。这种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累进的税收结构制度、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支出制度。当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这些制度性措施能够自动做出调整。当总需求不足、经济趋于萧条和失业增加时,个人和企业的纳税等级由于其收入的减少而下降,从而使得政府的税收也自动下降而且由于税收的累进性质,政府税收下降幅度必然大于收入下降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总需求下降。

(3货币制度当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规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与缴纳的准备金的比率。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通过对存款准备金数量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总需求不足、经济趋于萧条和事业增加时,应该降低比率;社会总需求过度、经济趋于扩张和失业减少时,则要提高这一比率。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联邦储备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以短期国库券为主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联邦储备银行就会买进政府债券,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反之,如果社会总需求过度、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趋势时,联邦储备银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减

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促使政府债券的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投资需求,促使就业和收入减少、价格下降。

美国战后的经济政策按照时间划分的话,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这些手段虽然减轻了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这时候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并没有根本消除“滞涨”。第三个阶段,80年代,里根上台,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美国经济在此时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因为加大国防开支导致财政赤字年年增加。第四个阶段,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大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消灭财政赤字,解决就业问题,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第五个阶段,是当时刚刚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上任的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方案得到美国参议员、众议院的协议,这是号称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计划资金总额高达7872亿美元。

美国战后的经济政策按照内容划分的话,分别是:产业政策、农业政策、科技政策。

战前的美国靠着制造业发家。长期以来,美国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主要集中在:飞机、汽车、武器、计算机、机械、电子零部件等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领域。但随着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制造

业渐渐地失去了优势,所以克林顿政府开始对这领域作出调整:大力削减国防开支,进一步缩小军事生产规模;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政府通过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来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注重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虽然美国的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农业发达、劳动生产率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一些主要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保证农民的农产品价格不低于官方提出的最低价格;还实行直接收入支持政策来扶持农业,通过直接给农场主提供收入支持,保障农场主的收入稳定。

美国的科技管理活动的实施是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系统以不同方式参加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研工作的管理。美国政府为了缓解美国科技的不利形势,着手制定新的科技政策:对私人部门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鼓励;以高校为依托,组建多学科的工程研究中心,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建立新型的研发体系;加强研究和发展活动的资金支持;完善科技立法工作。直到21世纪的布什政府就对科技问题许下“重视科技,有效决策”的承诺,核心思想就是加强创新和教育,提升美国竞争力。而之后的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就表示会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将会投入大笔资金。

二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分水岭,美国借此走上世界霸主的舞台,独领风骚,无可撼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