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园林苗圃的建立

2021-08-23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园林苗圃的建立

本篇提要:本篇主要介绍繁育园林植物苗木的技术。包括园林植物苗木繁殖基地的建设、园林植物的良种壮苗、园林植物的种子繁殖、园林植物营养繁殖的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组织培养育苗及分生育苗和压条育苗、大苗的培育以及苗木出圃的整个苗木繁育过程。

苗圃是苗木生产的基地。建立起足够数量并具有较高生产水平和经营水平的苗圃,培育出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苗木,是园林生产的重要环节。园林苗圃一般为固定苗圃,使用年代长久,基本建设、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生产效益也高。

第一节 苗圃地的选择与区划

一. 园林苗圃的布局

建立园林苗圃首先要对苗圃的数量、位置、面积进行合理的布局。大城市通常在市郊设立多个苗圃,中、小城市主要考虑在城市重点发展的方位设立园林苗圃。一般城市园林苗圃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乡村苗圃(苗木基地)的建立,应考虑生产苗木所供应的范围,最好要相对集中,便于技术推广及产品销售。

园林苗圃根据面积大小一般可分为大型(面积大于20hm2)、中型(面积3~20 hm2)及小型(面积小于3 hm2)苗圃。

二. 园林苗圃的位置

(一)经营条件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对园林苗圃的布局做了安排之后,就应进行圃地的选择。首先要选择交通方便,靠近铁路、公路或水路的地方,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材料物资的运入。设在靠近村镇的地方,以便于解决劳动力。如能靠近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拖拉机站等地方建立苗圃,则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指导、采用和机械化的实现。同时还应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尽量远离污染源。选择适当的苗圃位置,创造良好的经营理管条件,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及坡向 苗圃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带。坡度以1°~3°为宜,坡度过大宜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不便于机耕与灌溉。南方多雨地区,为了便于排水,可选用3°~5°的坡地,坡度大小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育苗要求来决定,在较粘重的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宜小,以防冲刷。在坡度大的山地育苗需修梯田。积水的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如峡谷、风口、林中空地等日温差变化较大的地方,苗木易受冻害,不宜选作苗圃。

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坡向的不同直接影响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层的厚薄等因素,对苗木的生长影响很大。一般南坡光照强,受光时间长,温度高,湿度小,昼夜温差大;北坡与南坡相反;东西坡介入二者之间,但东坡在日出前到上午较短的时间内温度变化很大,对苗木不利;西坡则因我国冬季多西北寒风,易造成冻害。可见不同坡向各有利弊,必须依当地的具体自然条件及栽培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最合适的坡向。如在华北、西北地区,干旱寒冷和西北风危害是主要矛盾,故选用东南坡最好;而南方温暖多雨,则常以东南、东北坡为佳,南坡和西南坡阳光直射幼苗易受灼伤。如在一苗圃内有不同坡向的土地时,则应根据树种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北坡培育耐寒、喜荫的种类,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的种类等,以减轻不利因素对苗木的危害。

2.水源及地下水位 苗木在培育过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因此水源和地下水位是苗圃地选择的重要条件之一。苗圃地应选设在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引水灌溉;这些天然水源水质好,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使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如能自流灌溉则更可降低育苗成本。若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则应选择地下水源充足,可以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作为苗圃。苗圃灌溉用水其水质要求为淡水,水中盐含量一般不超过0.1% ,最高不得超过0.15%。对于易被水淹和冲击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

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的通透性差,根系生长不良,地上部分易发生徒长现象,秋季苗木木质化不充分易受冻害。当土壤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会将土壤中盐份带至地面,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多雨时又易造成涝灾。地下水位过低,土壤易于干旱,必须增加灌溉次数及灌水量,提高了育苗成本。最合适的地下水位一般情况下为砂土1~1.5 m、砂壤土2.5m左右、粘性土壤4m左右。

3.土壤 土壤供给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因此,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各种因素对苗木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建立苗圃,对土壤的选择十分重要。

(1) 土壤质地 苗圃土壤一般选择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轻壤土或壤土。这种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能好,土温较高,苗木根系生长阻力小,种子易于破土。耕地除草、起苗等也较省力。

粘土结构紧密,透水透气性差,土温较低,种子发芽困难,中耕时阻力大,起苗易伤根。

沙土过于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苗木生长阻力小,根系分布较深,移植时土球易松

散。

盐碱土不宜选作苗圃,因幼苗在盐碱土上难以生长。

尽管不同的苗木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但是大多数园林植物的苗木还是适宜在沙质壤土、轻壤土和壤土上生长。由于粘土、沙土和盐碱土的改造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一般情况,不宜选作苗圃地。

(2)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对苗木生长影响很大,不同植物适应土壤酸碱度的能力不同。一些阔叶树以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宜,如丁香、月季等适宜PH7~8的碱性土壤,一些阔叶树和多数针叶树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杜鹃、茶花、栀子花都要求PH5~6的酸性土壤。

土壤过酸过碱不利于苗木生长,因为土壤过酸(PH≤4.5)时,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下降,铁、镁等溶解度过于增加,危害苗木生长的铝离子活性增强,这些都不利于苗木生长。土壤过碱(PH >8)时,磷、铁、铜、锰、锌、硼等元素的有效性显著降低,苗圃地病虫害增多,苗木发病率增高。过高的碱性和酸性抑制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影响氮、磷、钾和其它元素的转化和供应。

4.病虫害 在选择苗圃时,一般都应做专门的病虫害调查,了解当地病虫害情况和感染程度,病虫害过分严重的土地和附近大树病虫害感染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对金龟子、象鼻虫、蝼蛄及立枯病等主要苗木病虫尤需注意。

三. 园林苗圃的面积计算

为了合理的使用土地,保证育苗计划的完成,对苗圃的用地面积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以便于土地征收、苗圃区划和兴建等具体工作的进行。苗圃的总面积,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一)生产用地的面积计算 生产用地即直接用来生产苗木的地块,通常包括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母树区、实验区以及轮作休闲地等。

计算生产用地面积应根据计划培育苗木的种类、数量、单位面积产量、规格要求、出圃年限、育苗方式以及轮作等因素,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 × (3-1)

式中:P——某树种所需的育苗面积;

N——该树种的计划年产量;

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

B——轮作区的区数;

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轮作的区数;

n——该树种的单位面积产苗量。

由于土地较紧,在我国一般不采用轮作制,而是以换茬为主,故B/c常常不作计算。

依上述公式所计算出的结果是理论数字,在实际生产中,在苗木抚育、起苗、贮藏等工序中苗木都将会受到一定损失,在计算面积时要留有余地。故每年的计划产苗量应适当增加,一般增加3~5%。

某树种在各育苗区所占面积之和,即为该树种所需的用地面积,各树种所需用地面积的总和再加上引种实验区面积、温室面积、母树区面积就是全苗圃生产用地的总面积。

(二)辅助用地的面积计算 辅助用地包括道路、排灌系统、防风林、以及管理区建筑等的用地。苗圃辅助用地面积不能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一般大型苗圃的辅助用地占总面积的15~20%;中小型苗圃占18~25%。

四. 园林苗圃的区划

苗圃的位置和面积确定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管理,必须进行苗圃区划。区划时,既要考虑目前的生产经营条件,也要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余地。

(一) 园林苗圃区划的准备工作

进行区划之前,应首先对苗圃用地进行踏查,并收集各种资料,使区划有的放矢。

1.踏勘 由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到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踏查、访问,了解圃地现状、历史、土壤、植被、水源、交通及病虫害等情况,提出初步区划意见。

2.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2000,等高距为20~50㎝。与区划有关的各种地形如高坡、道路、水面等都要绘入图中。

3.土壤调查 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及指示植物分布选择典型地区挖掘土壤剖面,调查土层厚度、土壤结构、质地、酸碱度、地下水位等各种因子,必要时采集样本进行室内分析。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

4.病虫害调查 主要调查圃地内地下害虫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感染程度。

5.气象资料的收集 向当地的气象部门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如平均温度、极温、无霜期、冻土层厚度、降水量及季节分布等,还要了解圃地的小气候条件。

(二)园林苗圃的区划

苗圃区划应充分考虑以下这些因素,即按照机械化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安排生产区,如果现在还不具备机械化作业的条件,也应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余地;合理地配置排灌系统,使之遍布整个生产区,同时应考虑与道路系统协调;各类苗木的生长特点必须与苗圃地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吻合。

1.生产用地的区划 生产用地区划一般可设置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母树区,引种驯化区等各作业区。

(1)作业区的规格 生产用地的区划,首先要保证各个作业区的合理布局,每个作业区的面积和形状,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和苗圃地形来决定。一般大中型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小区可呈长方形,长度视使用机械的种类确定,中小型机具200m,大型机具500m。小型苗圃以手工和小型机具为主,作业区的划分较为灵活,小区长度50~100m为宜。作业区的宽度依土壤质地、是否有利排水而定,排水良好可适当宽些。一般以40~100m为宜。小区的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势、主风方向、圃地形状确定。坡度较大时,小区长边与

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下,小区长边最好采用南北向以利于苗木生长。

(2)作业区的设置

① 播种区 培育播种苗的地区,是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要求精细管理。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具体要求其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且靠近管理区。如是坡地,则应选择最好的坡向。

② 营养繁殖区 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地区,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应设在土层深厚和地下水位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但没有播种区要求严格。嫁接苗区,往往主要为砧木苗的播种区,宜土质良好,便于接后覆土,地下害虫要少,以免嫁接失败;扦插苗区则应着重考虑灌溉和遮阴条件;压条、分株育苗法采用较少,育苗量较小,可利用零星地块育苗。同时也应考虑树种的习性来安排,如杨、柳类的营养繁殖(主要是扦插)区,可适当用较低洼的地方;而一些珍贵的或成活困难的苗木,则应靠近管理区,在便于设置温床、荫棚等特殊设备,或在温室中育苗。

③ 移植区 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地区,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规格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依规格要求和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次移植,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所以移植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地块大而整齐的地方。同时也要依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如杨、柳可设在低湿的地区,松柏类等常绿树则应设在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方,以利带土球出圃。

④ 大苗区 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作业区。在本育苗区培育的苗木,通常是在移植区内进行过一次或多次的移植,培育的年限较长,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因此,大苗区的设置对于加速绿化效果及满足重点绿化工程苗木的需要具有很大的意义。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一般选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而且地块整齐的地区。在树种配置上,要注意各树种的不同习性要求。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最好能设在靠近苗圃的主要干道或苗圃的外围运输方便处。

⑤ 母树区 在永久性苗圃中,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需设立采种、采条的母树区。本区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零散地块,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对一些乡土树种可结合防护林带和沟边、渠旁、路边进行栽植。

⑥ 引种驯化区 用于引入新的树种和品种,丰富园林树种种类,可单独设立实验区或引种区,亦可引种区和实验区相结合。

⑦ 温室区 用于培育从热带、亚热带引种的花木。一般设在管理区附近。

2.非生产用地的区划 苗圃的非生产用地包括:道路系统,排灌水系统,各种用房,如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蓄水池,蓄粪池,积肥场,晒种场,露天贮种坑,苗木窖,停车场,各种防护林带和圃内绿篱,围墙,宣传栏等。辅助用地的设计与布局,既要方便生产,少占土地,又要整齐,美观,协调,大方。

(1) 道路系统 苗圃道路分主干道、支道或副道、步道。大型苗圃还设有圃周环行道。苗圃道路要求遍及各个生产区,辅助区和生活区。各级道路宽度不同。

①主干道 一般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应连接管理区和苗圃的出入口。通常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大型苗圃应能使汽车对开,一般6~8m;中小型苗圃应能使1辆汽车通行,一般2~4m。标高高于作业区20㎝。主干道要设有汽车调头的环行路,一般要求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

②支道(副道) 是主干道通向个生产小区的分支道路,常和主干道垂直,宽度根据苗圃运输车辆的种类来确定,一般2~4m。标高高于作业区10㎝。中小型苗圃可不设支道。

③步道 为临时性通道,与支道垂直,宽0.5~1m。支道和步道不要求做路面铺装。

④环道 圃周环行道设在苗圃周围,防护林带内侧,主要供生产机械、车辆回转通行之用。一般为4~6m

在设计苗圃道路时,在保证运输和管理的条件下应尽量节省土地。一般苗圃中道路占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7~10%。

(2)灌溉系统 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足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地面水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以无污染又能自流灌溉的最为理想,一般地面水温度较高与作业区土温相近,水质较好,且含有一定养分,有利苗木生长。地下水指泉水、井水,其水温较低,宜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水井应设在地势高的地方,以便自流灌溉;同时水井设置要均匀分布在苗圃各区,以便缩短引水和送水的距离。

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引水设施:有地面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

①渠道引水 渠道多为土筑明渠。其特点是流速较慢,蒸发量、渗透量较大,占地多,须注意经常维修;但修筑简便,投资少、建造容易。为了提高流速,减少渗漏,现在多在明渠上加以改进,在沟底及两侧加设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

引水渠道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由水源直接把水引出,一般主渠顶宽1.5~2.5m。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把水由主渠引向各作业区,一般支渠顶宽1~1.5m 。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宽度为1m左右。主渠和支渠是用来引水和送水的,水槽底应高出地面,毛渠则直接向圃地灌溉,其水槽底应平于地面或略低于地面,以免把泥沙冲入畦中,埋没幼苗。

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使苗圃的区划整齐。渠道的方向与作业区方向一致,各级渠道常成垂直,同时毛渠还应与苗木的种植行垂直,以便灌溉。灌溉的渠道还应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证一定的水流速度。但坡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易出现冲刷现象。一般坡降应在1/1000~4/1000之间,土质粘重的可大些,但不超过7/1000。水渠边坡一般采用1:1(即45°)为宜,较重的土壤可增大坡度至2:1。在地形变化较大,落差过大的地方应设跌水构筑物。通过排水沟或道路时可设渡槽或虹吸管。引水渠道面积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1~5%

②管道引水 即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

喷灌是苗圃中常用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省水,灌溉均匀又不使土壤板结,灌溉效果

好。

喷灌又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喷灌需铺设地下管道和喷头装置,还要建造泵房,需要一定的投资。

移动式喷灌有管道移动和机具移动两种。管道移动式使用时抽水部分不动,只移动管道和喷头;机具移动式是以地上明渠为水源,抽喷机具如手扶拖拉机和喷灌机移动,这种喷灌投资较少,常用于中小型苗圃。

有条件的苗圃,可安装间歇喷雾繁殖床,用于扦插一些生根困难的植物,它能十分有效地提高插床的空气湿度。

滴灌已从国外引进多年。它通过滴头,将水直接滴入植物根系附近,省水,在干旱地区尤其适宜。滴灌还能提高水温,当水从黑色的塑料管道中流过并到达滴头附近时,水温最高可提高10℃以上,滴灌适宜于有株行距的苗木灌溉,是十分理想的灌溉设备。滴灌需要一套完整的首部枢纽、管道、滴头等设备。

(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尤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和设置,根据苗圃的地形、土质、雨量、出水口的位置等因素确定,应以保证雨后能很快排除积水而又少占土地为原则。排水沟的坡降落差应大一些,一般为3/1000—6/1000。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湖或市区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作业区的小排水沟与小区步道相结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形成沟、路、渠并列,既利于排灌,又区划整齐。排水沟与路、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在苗圃的四周最好设置较深而宽的截水沟,以防外水入

侵,排除内水和防止小动物及害虫侵入。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m~1m;耕作区内小排水沟宽0.3~1m,深0.3~0.6m。排水系统面积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1~5%。

(4) 防护林带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防护林带的设置规格,依苗圃的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异。一般小型苗圃与主风方向垂直设一条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设置林带;大型苗圃除周围环圃林带外,应在圃内结合道路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的辅助林带。如有偏角,不应超过30 °。一般防护林防护范围是树高的15~17倍。

林带的结构以乔、灌木混交半透风式为宜,即可减低风速又不因过分紧密而形成回流。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一般主林带宽8~10m,株距1.0~1.5m,行距1.5~2.0m,辅助林带多为1~4行乔木即可。

近年来,在国外为了节省用地和劳力,已有用塑料制成的防风网防风。其优点是占地少、耐用,但投资多,在我国少有采用。

(5) 建筑管理区 该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前者主要指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畜舍车棚等;后者包括劳动力集散地、运动场以及晒场、肥场等。苗圃建筑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接近水源、电源的地方或不适宜育苗的地方。大型苗圃的建筑最好设在苗圃中央,以便于苗圃经营管理。畜舍、猪圈、积肥场等应放在较隐蔽和便于运输的地方。

建筑管理区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2%。

五. 园林苗圃建立的程序

(一) 建筑工程施工

建立苗圃时,应将水、电及通讯设施最先引入安装,然后进行房屋的建设。其中也包括温室等生产用地建筑。

(二) 圃路工程的施工

定出主干道的位置,再以主干道的中心线为基线,进行道路系统的定点、放线,然后进行修建。

(三) 灌溉工程施工

应根据水源不同建造提水设施,如果是地表水,修建取水构筑物和提水设备;如果是地下水,钻井后安装水泵。然后修筑引水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一般请相关部门协助完成。

(四) 排水工程的施工

一般先挖掘大排水沟,中排水沟与道路的边坡相结合,小排水沟结合整地进行。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坡降和边坡。

(五) 防护林工程施工

在适宜的季节栽植防护林,最好使用大苗栽植。

(六) 土地整备

苗圃地形坡度不大时可在路、沟、渠修建后结合土地翻耕进行平整,以后再结合耕种及苗木出圃等逐年进行平整;坡度过大时要修筑梯田;总坡度不大,但局部不平,应挖高填低。

圃地中如有盐碱土、沙土、粘土时,要进行土壤改良。轻度盐碱土可增施有机肥,雨后及时中耕除草;沙土可适当掺入粘土和多施有机肥;粘土可采取深耕、增施有机肥及填入沙土等措施加以改良;如圃地中有建筑垃圾,应全部清除,并换入好土。

第二节 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

苗圃技术档案是育苗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历史记录,是历史的真实凭证、它记录了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思想发展,生产的经验教训和科学研究创造的成果。从苗圃开始建立起,作为苗圃生产经营内容之一,就应建立苗圃技术档案。

一.建立苗圃技术档案的意义

苗圃技术档案通过不间断地记录、积累、整理、分析和总结苗圃地的使用情况,苗木的生长状况,育苗技术措施,物料使用情况及苗圃日常作业的劳动组织和用工等,能够及时、准确、历史地掌握培育苗木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及各种苗木的生长节律,为分析总结育苗技术经验,探索土地、劳力、机具和物料合理使用及建立健全计划管理、劳动组织,制定生产定额和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对于人们考查既往情况,掌握历史材料,研究有关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 记载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苗圃区划图、固定资产、人员及组织结构等。

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 记录苗圃土地的利用和耕作情况,以便从中分析圃地土壤肥料的变化与耕作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轮作和科学的经营苗圃提供依据。

建立这种档案,可用表格形式,把各作业区的面积、土质、育苗树种、育苗方法、作业方式、整地方法、施肥和施用除草剂的种类、数量、方法和时间、灌水数量、次数和时间、病虫害的种类,苗木的产量和质量等,逐年加以记载、归档保管备用。

为了便于工作和以后查阅方便,在建立这种档案的同时,应当每年绘出一张苗圃土地利用情况平面图,并注明和标出圃地总面积,各作业区面积,各育苗树种的育苗面积和休闲面积等。

3.育苗技术措施档案 每一年内把苗圃各种苗木的整个培育过程,从种子或种条处理开始,直到起苗包装为止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用表格形式,分别树种记载下来。根据这种资料,可分析总结育苗经验,提高育苗技术。

4.苗木生长调查档案 是对苗木生长的观察。用表格形式,记载出各树种苗木的生长过程,以便掌握其生长周期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确定适时的培育措施。

5.气象观测档案 气象变化与苗木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记载气象因素,可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措施及实验时间,利用有利气象因素,避免或防止自然灾害,达到苗木的优质高产。

在一般情况下,气象资料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抄录,但最好是本单位建立气象观测场进行观测。记载时可按气象记载的统一格式填写。

6.苗圃作业日记 它不仅可以了解苗圃每天所作的工作,便于检查总结,而且可以根据作业日记,统计各树种的用工量和物料的使用情况,核算成本,制定合理定额,更好地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建立苗圃技术档案的要求

苗圃技术档案能提高生产,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苗圃经营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苗圃技术档案的作用就必须做到:

1.要真正落实,长期坚持,不能间断。

2.要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多数苗圃由技术员兼管,人员应尽量保持稳定,工作调动时,要及时另配人员并做好交接工作。

3.观察记载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及时准确。要作到边观察边记载,务求简明、全面、清晰。

4.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有关人员必须对观察记载材料及时进行汇总整理,按照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或重要程度,连同总结等分类整理装订、登记造册,归档、长期妥善保管。最好将归档的材料,输入计算机中贮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