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0-05-31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一、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抽象”为“直观”,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

  纵观以往的前置性学习,教师经常采用发放纸制的前置性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自学,自学形式比较单一,比较枯燥。尤其对于部分探究意识较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将微课运用到前置性学习中,增加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使得自学形式更丰富,易于学生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制作了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微课,在学生完成了前置性学习单中的任务:4个由不同数量小正方体所拼成的长方体,填写出每个大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所用小正方体数量和大正方体的体积。

  之后激发学生思考: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的个数的关系。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得到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此基础上,通过“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堂上笔者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清晰。

  可见,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教学中,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优于单纯的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微课的动态呈现,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静态”为“动态”,激发了前置性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根据这一学习心理,笔者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之外,增强了微课的趣味性。

  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前置性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制作了如下的微课。抛出问题“: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像视频中一样沿着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接着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个有侧面标签的圆柱体包装罐剪一剪,看看自己剪开的圆柱的侧面积是否也是长方形。

  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剪开的包装纸带到学校,课堂上进行交流。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由兴趣推动的探索欲望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积极的情感,学生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成绩往往比较优秀。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学意愿。

  三、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有限”为“无限”,优化了前置性学习的效果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前置性学习不能解决各层次学生的自学效果问题,那么前置性学习不可能走得太远。如何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呢?微课的出现让教师分身有术。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调整学习微课的速度和次数,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课中,在前置性学习单中设计等量代换的题,然后通过微课的学习认识到当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就需要通过假设转化成为一个未知量,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然后继续讲解具体的方法,明确杯子的数量变了,但是果汁的总量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微课生动、详实的讲解,使得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轻松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