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人生心得体会

2024-05-28 来源:尚车旅游网

  “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出国旅游。出国旅游还是要继续的。能否采取一个应急的办法:在出国前,由旅游局或旅行社组织一次短期学习,把外国习惯讲清,把应注意的事项讲清。或许能起点作用。”

  读季羡林先生《读人生.公德(三)》,觉得堂堂大师对“中国相当大一部分人的痼疾”竟出“应急的办法”——出国前组织学习,实在令我失望。季先生难道想教导大家,“同志们出国之后都忍着点,等回国之后大家随意。”香港《亚洲周刊》说得是国人素质问题,而季先生不思提高人口素质,而让出国人员戴上假面,显金玉其外掩败絮其中。如此只遮羞不改丑的办法,难怪中国社会公德越来越差,八十岁老人当街摔倒,竟无人敢帮忙了,怕“碰瓷”。

  不佞最不能认同的是:“一个人自己,除了自杀以外,是无权决定的。”

  这是《九三述怀》里面的话,我实在不敢苟同。不佞以为,我有权决定自己的任何事,包括自杀。少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主义,思想,国家,社会,大我小我等等等等大道理来盖我。我就是我,仅仅是一棵小草,或是一只蚂蚁,但我有自己的灵魂和原则,它可能来自我爸我妈,可能来自老师朋友,可能来自书本,可能来自电视网络,还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然而,它是我做人的准则,我按它决定自己的行为。别人,任何人,请原谅,少管我的事,你没这个权力。附加一句,自杀是最懦弱的行为,如果连自杀的勇气都有,何不以这个勇气活着?何不用这个勇气拼了?!最多是个死!

  陶渊明的四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也是我喜欢的,然而,不佞跟季先生的理解完全两样。我认为“应”与“不应”,是以自己的原则考量判定的。谁来决定“应”“不应”呢?我大声且肯定地说,“我自己!”父母,师友,领导可建议,但他们没有替我决定的权力,没有!我宁愿自己选择错了,不愿别人替我决定。

  我自知做不到陶公的境界,我有惧,有虑;然而,不佞决不放弃自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