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说过,夏季省苦增辛,以养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6 19: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6 19:02
1. 过了小满,气温逐渐升高,火热的宣言告诉我们,夏天真的来了。
2. 此时,空调、西瓜、冰激凌都可以享受,还有苦瓜、丝瓜等清热解毒的食物……
3.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空调,但大口吃西瓜和进食苦寒败火蔬菜的老百姓一定也不少。
4. 孙思邈观察到这一现象,从养生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5. 这十三个字蕴含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医理,即一年四季阳气在人体分布的变化特点。
6. 这个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春升夏长秋收冬藏。虽然这八个字广为人知,但理解它对我们人体阳气分布产生影响的并不多。
7. 简单来说,天气越热,人体大部分阳气升至体表及上部,导致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虚,因此春夏容易出现腹泻及胃脘痉挛的病变;也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病变,如上部牙痛咽痛,同时感小腹作冷。
8. 相反,天气越冷,人体大部分阳气向内向下收藏,导致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足,阴气相对不足,于是秋冬季易出现内热或外寒内热的病变。
9.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的中下部是健康的根本,中下阳气越足,身体越强健。因此,春夏季人们容易感到疲劳,而冬天越冷越精神,就是这个道理。
10. 可见,夏季越热,我们的脾胃及小腹越寒,如果只是追求寒凉的爽快,大量进食苦寒之品,如冰激凌、西瓜等,会伤了脾阳,导致中下阳气更虚。
11. 脾是后天之本,运化之源泉,伤了脾阳,就像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大炉子,即使再往里塞满营养物也没用,因为炉子的火不足,无法将这些营养物化为机体需要的能量形式。
12. 同时,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土又是肺金之母,脾土受伤则母伤及子,故脾土受伤必导致肺气不足。
13. 一是夏季炎热,人们过食寒凉饮食,伤了脾阳,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不足;二是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季,秋季是肺金主令的季节,秋收冬藏,秋季收降作用的本质是把浮于体表和上部的阳热向内向下收降,直至冬季沉降藏于肾水中,阳合水化,最终转化成肾精,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排邪祛毒孕育能量。
14. 若是秋季收敛不好,则会导致冬季封藏不足。而秋季的收敛之力,正是取决于肺气是否充足。
15. 孙思邈看到这一点,于是告诉我们: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16. 这里的“苦”指的是苦寒之品,强调的是寒性食品;“辛”指的是辛温之品,强调的是温性食品。
17. 夏季当中,应减少寒性食品的摄入,适当增加温性食品,如生姜、肉桂,以固护脾阳,养肺气,为秋季的阳气收敛做好准备。
18. 这样,人体中下部之阳根强健就有希望了,来年春天,机体生长发育和排邪祛毒的能量就充足了。
19. 因此,“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冬天越冷,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足,容易出现内热的表现,可以适当多吃点萝卜清内热;夏天,人体中下部阳气较不足,容易出现中下虚寒的表现,可适当多吃点生姜、肉桂之类辛温食品以温助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