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五大山岳有什么神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1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52

1、传说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2、魏夫人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

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3、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时外戚王莽执掌朝政大权,公主见国危势乱,劝王咸独善其身,远离尘嚣,以避离乱之苦,王咸执意不肯,公主便独自离开宫廷,来到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一年后*成真,便驾鹤乘云而去。

王咸在明争暗斗的朝廷里吃尽苦头,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来华山寻找公主,在樵夫的指点下,于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4、传说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成仙后,常倒骑一头驴,日行几万里,云游天下。不用时,张果老就将驴叠起来,如同纸厚,放入巾箱,随身携带,既轻巧,又灵便。需要骑坐时,从巾箱取出,喷一点水,马上还原成原来的那头驴,骑上去云游天下。至今,恒山周围还留传着许多张果老的遗迹和神话故事。

5、在中岳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当阳山,山腰有三个突兀的大石,人们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锅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黄沙,当地人都叫它“大沙漠”。

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曾经有十个太阳涌出地面,庄稼烤焦了,河水晒干了,整个人间比蒸笼还要热,百姓处在危难之中。有个叫二郎的小伙子。他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他的力气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们都信服他,喜欢他,就推选他当了大伙的首领。

二郎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12座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挑着大山追赶太阳。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二郎担山赶太阳走到了嵩山,他把一个太阳压在了当阳山下,由于担子过重,不管踩到哪里,都留下两行深深的大脚印。至今,烟熏火燎石下面的河谷旁还留有二郎神踩出的一个大脚印,人们都叫它“二郎石鞋”。

当二郎神担着两座大山追到渤海边时,恰好赶上了最后一个逃跑的太阳,他当即瞄准太阳撂下祖山和都山。机灵的太阳就势在地上一滚,轱辘一下钻进了渤海,使二郎神又扑了个空。结果,太阳没压住,祖山和都山却落在渤海边。二郎神用大扁担插的祖山大圆洞,就成了透天的窟窿山。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世代流传不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53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

国人论风光,必曰三山五岳。 “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所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的“仙迹”;而“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虽然五岳不是我国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东岳泰山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鲁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内,外围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历城、长清、肥城和济南等地,起伏绵延达200多公里,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人们通常把泰安境内的泰山主峰及其邻近的山地称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围的低山丘陵总称为“泰山山区”,它是鲁中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地质构造分类来看,泰山属于“断块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壳断裂上升作用形成的。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仅5000米的距离,垂直升高竟达1300多米;其间形成了三个明显的阶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泰山是我国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的标准地区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变质沉积岩层,以及各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基性侵入岩体和岩脉等,它们统称为“泰山杂岩”。泰山杂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据同位素测定,泰山群的年龄在25亿年以上,杂岩中的岩体的年龄也在22亿年至17亿年之间。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势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誉。泰山有“丽、幽、妙、奥、旷”五大游览区,即山麓的“丽区”、山顶的“妙区”、登山东路为“幽区”、西路为“旷区”,以及分布在山后的“奥区”。

岱庙坐落在泰山脚下,为泰山的正庙,创建年代久远,有“泰即作畤”、“汉亦起宫”的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扩建和重修,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在规模设计上,岱庙仿照古代帝王皇宫建造,雄伟庄严、金碧辉煌。天观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共称我国三大宫殿式建筑。我国历代有72个皇帝在这里举行过隆重的典礼,给“东岳泰山之神”加冕封号。殿内现在还存在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和回銮的情景,其场面阵势浩大,人物形态*真,是稀见的艺术珍品。岱庙中古碑刻石如林,书法遗迹密布,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于公元前209年下的诏书,现仅残存10个字。

登泰山原有东、中、西三条路。自隋唐以来东路逐渐废弃,仅剩中、西两路,于是原来的中路就成了现在的东路。到泰山的游客大多习惯从东路开始登山,沿此线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顶,行程近10公里,有约7000级石阶可登。岱宗坊是东路登山的门户,其余文物古迹多集中在道路两旁,主要景点有景色如画的王母池、富丽堂皇的红门宫,以及万仙楼、斗母官、三宫庙等;过了三宫庙,向东北拾阶而行,可达经石峪,这里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齐石刻佛教《金刚经》,全文隶书,字大约50厘米,字体遒劲,被誉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虽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仍存留着1000多字。从经石峪折回正路,过柏洞后,山势渐陡,在群峰对峙、峭壁矗立之处有悬崖欲坠的壶天阁,经“回马岭”、“峰回路转”石坊,迈过步天桥,越十二连盘就是中天门。中天门也叫二天门,海拔847米,正好为旅程的一半,它处在山腰间,仰观泰山陡立,云梯高悬,南天门遥遥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苍翠,汶河流水似一条玉带;东西中溪山群峰对峙,西面凤凰岭蜿蜒起伏,令人心旷神怡。从中天门起山势越来越陡,过造型古朴的云步桥,经古树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阳洞,这里既能看到“斩云剑”、“飞来石”等奇异山石,观赏“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致,又能品味历代题字刻石。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人们就称它为“五大夫松”。据说原树已在明乙历年间毁于山洪,现在的松树是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补植的。后人因将五大夫松误认为五棵松树,就补栽了五棵,还修一个亭子,名“五松亭”。现在这五棵松树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传说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见证,它有“俯望”、“迎人”之态,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阳洞,因其朝阳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对松山,也叫“万松山”,这里双峰对峙,万松叠翠,下临千仞深渊,上蔽千年古松,乱云飞渡,观松听涛,景味异常,乾隆曾称之为:“岱岳最佳处。”从对松山到南天门,行程不过1000米,却要攀登石阶1954级,相对高度达400米,几乎垂直上下,这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三个“十八盘”称之为“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十八盘始悬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有一名俗语:“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

屹立在十八盘之首的就是南天门,是岱顶第一名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回首俯视,“天梯”高悬,云涛汹涌,凉风徐徐,游人似觉悠悠欲飘,进入“仙界”。岱顶景色雄奇壮丽,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庙、日观峰、瞻鲁台、探海石和月观峰名胜古迹。登泰山极顶,可尽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当年孔子游泰山时,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岱顶以北的岱阴,有幽径清溪,怪石突立的后石坞,挺拔奇秀的天烛峰,尤以“石坞松涛”最佳。这里幽深雅静,人迹罕至,素有泰山“奥区”之称。

黑龙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胜,三道瀑布飞泻直下,瀑以潭名,叫龙潭瀑布。潭上的长寿桥宛若长虹横跨西溪,桥下悬岩百丈,溪水奔腾,像倾倒万斛珍珠,水花四溅,如雨似雾,水声如击鼓撞钟,山鸣谷应。清光绪年间,泰安知县毛蜀云书一幅楹联云:“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位于环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宁静幽雅的青山怀抱之中,是泰山现存最好的佛教寺庙。位于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灵岩寺,始建于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现在的灵岩寺是唐贞观中至大宝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罗汉泥塑,它无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态不同,性格各异,肤色、表情、动作、衣着均不雷同,神态*真,气质刻画入微,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雪”等胜景,难怪明代学者王世桢称“灵岩为泰山背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

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东峰是华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顶有朝台可以观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阳峰。北峰也叫云台峰,山势峥嵘,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南面山岭,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西峰叫莲花峰, 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南峰即落雁峰,是华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华山最险峰,峰上苍松翠柏,林木葱郁,峰东有凌空飞架的长空栈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于东峰西壁,是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
华山山路奇险,景色秀丽,沿山路从玉泉院到苍龙岭可以看到许多胜景,从华山脚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令人心旷神怡。青柯坪以东才是真正爬山的开始,这里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胆小的人就在此停住,准备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机会领略到华山险峰上更美的风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纳一人上下,370多个石级,非铁索牵挽,难以攀登。过千尺幢经百尺峡就到了“老君犁沟”,这是夹于陡绝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道路,有570多个石级,其尽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连猴子都发愁,说明崖壁是多么陡峭了。过了猢狲愁就到了华山北峰。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于一九八二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绝”。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四季奇观;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异石,古树名木,亦是南岳佳景。风景区内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晋以来南岳佛道共存,历代不衰,为宗教史上所罕见。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

南岳又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种树木和800多种草本植物。其中有东晋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夹,奇异的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金钱松等。这里还有极其珍贵的华南竹鸡、杜鹃、鹰嘴龟、娃娃鱼等。

南岳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文明奥区。古代,这里曾有108所庙宇,现存还有26所。南岳镇上,有占地9.8万平方米的江南最大的寺庙——南岳大庙,庙前书有“天下南岳”的花岗石大牌坊。南岳大庙规模宏伟,集宋元以来古建筑之大成,庙由南至北共分九进,中间是祭祀祝融神殿堂,东西两厢分别是道教八观和佛教八寺,以示南岳佛道并存。祝圣寺为南岳最大的丛林佛寺,由五进八群院落组成,内有五百罗汉石刻。山上有晋代封为“南岳夫人”的女道士魏华存修道成仙的黄庭观和飞仙石;有规模宏大的玄都观;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有日本佛门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有祝融峰上先道后佛的上封寺。

南岳还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儿子李繁为纪念其父在南岳隐居十二年修建的邺候书院以后,先后在此出现了文定书院、甘泉书院、集贤书院等10余所书院。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书院,楚为感;楚之书院,岳为盛”。

南岳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历代帝王、名人所仰慕。远古时代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杀白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滔天洪水,功垂万世。乾隆、康熙皇帝曾为南岳题词;李白、杜甫、柳宗元、朱熹、魏源、王船山、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国家领导周恩来、叶剑英、*、陶铸、郭沫若等均到过南岳。并留下了3700多首诗词、歌、赋和375处摩岩石刻。
南岳还是我国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形似故宫的岳庙,有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日本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称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有“五龙朝圣”、“龙池蛙会”、“玉树琼花”、“祝融莹光”。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时景色各异;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诗林之趣、龙凤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

北岳恒山
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奥”特色为一体,素以“奇”而著称,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恒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47.51平方公里,所辖功能各异、景色纷呈的旅游小区十五个,由东北向西南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单八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为北国万山宗主。

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奥”特色为一体,素以“奇”而著称,在五岳中有“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之说,而“恒山如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气候凉爽,民俗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誉。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据史*载,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时,遥望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叩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之后汉武帝首封恒山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火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

恒山由于绵延五百里,气势壮观,因此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登上恒山,苍松翠怕、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中岳嵩山
“嵩高竣极”和“峻极于天”
嵩山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嵩山古称外方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嵩山位于*,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北宋以后,又称之为中岳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极”和“峻极于天”之说,站在峰顶远眺,北可望黄河之雄,南可极山川之秀。

少室山景,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山中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三千米栈道穿梭山腰,山道弯弯,宛若丝带逶迤在崇山峻岭中。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从唐代起就有"少室若莲"之说,因名其为"九顶莲花山"。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子山"之名。少室山东侧山峰,参差错落,人们依其山姿,名之为"石榴嘴"。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堑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小峰,人们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西侧,有一巨石如削,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目,好似白雪,遥望此景引人入胜,被称为“少室晴雪”。少室东侧有一道盘绕弯曲的峡谷,名曰:"玉皇沟"。东口叫"吸风口",峡窄谷深,人行其间,时感吸风拔气,令人望而生畏。西口叫小寨口,可直通山顶大寨东天门。东天门下面有条东门壕,当地称之为“响潭沟”。响潭沟壁如刀削,沟宽不过十余米,深却有数百丈,谷内经常云雾弥漫,袅袅白云在峡谷中奔腾翻滚,如风浪呼啸,奔腾谷外,当地人称其为“喷雾口”。峡谷中心,有一巨石状如猴子,飘浮云上,若隐苦现,惟妙惟肖,名曰:“猴子观云海”。此处风景尤宜人,下看云雾缭绕,上看一线天,老虎嘴、擎天柱等怪石林立。山顶有个三皇寨,寨中有一座盘古洞,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三位先祖--黄帝轩辕氏、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寨顶上边,还有5平方公里绝少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林茂花繁,山泉潺潺。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只是登攀难:486级的好汉坡石阶,让人上气不接下气;走上架在两山之间的吊桥--"连天索道",如履薄冰,难免战战兢兢、心惊肉跳;而傍依绝壁、下临深渊的"三皇栈道"也是险象环生,500多米的崎岖山路令人神疲力竭。只有亲身体验了这样的历惊度险,才能真正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深邃意境。上得山来,抹一把额头的汗水,极目远望,“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赫赫天中王,巍巍踞中”嵩山,位于九州和五岳之中,北依黄河,南临颖水,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五世同堂”的奇特地质风貌,且能领略中华民族八千年历史进程。佛、道、儒三教荟萃,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少林寺千佛殿的西侧是地藏殿,殿内南北两面供十大阎罗王神位,是道教的。后壁绘制二十四孝画图则又是儒家的,并承认释迦、孔子、老子都是“至圣”,强调三教九流“为善殊途”,“各有所施”,钟楼前开元碑阴刻:“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赞语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一以贯之”一些禅宗大师既通佛理,又懂儒学,到明、清以后,道教变吮吸更多的儒家思想,少室山的安阳宫主殿洞是三皇洞,内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门上大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由此可以窥见三教在中岳嵩山已熔铸于一炉,使他具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难以具备的魅力。
“少林武术名天下”。少林寺,不但是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禅宗祖庭,而且是闻名中外的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功夫以自己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而威震武林,名冠天下……
嵩山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名胜古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嵩山为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增添了数不尽的耀眼光辉。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庄子》云:“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颖水”。现在还有“挂瓢崖”“洗耳泉”,据说许由在山泉之下正在为牛饮水之际,大尧与之商谈禅天下,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这个事情,嵩山脚下童叟皆知。

据古书《竹书纪年》和《世本》记载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禹后,“禹居阳城”。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阳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阳城(在今告成镇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传十七王、十四世,历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阳城数迁,但均在嵩山周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广为流传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中岳二十景,嵩门待月、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等,这些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葱郁,一年四季迎送风雪雨霜,生机昂然。峻极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嵩山秋色,少室红叶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登上山顶环顾四周,群山碧绿,林海荡漾,雪雾飘渺如临仙景。灵霄峡、大仙峡、响潭沟、?毂?崖、水帘洞、回音楼,景物天成,引人入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53

五岳大帝是指:
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

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认为山情水秀,云缠霉绕,地大物博,高峻雄伟,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是人们祀之为神,顶礼膜拜。
1、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注生录死的大帝。2、道教沿袭这种信仰,据道经《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情众经诸真圣秘》等道经记载:南岳君讳祝昌,南岳衡山君,姓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云笈七羲》卷七亦曰: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并称霍山为其储君,青城山为其丈人,庐山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龙皆为赤色,这是因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3、西岳大帝的神职:《古今图书集成�6�1神异典》卷二三引《云发七签》:少笑为白帝,治西岳。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秦之分野。《历代神仙通鉴》卷四:“(元始日)皋陶是西岳所化,敕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宝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飞禽之类。”西岳大帝的形象是“称华山神眼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虎,领仙官王女四千一百人。 4、北岳神君服元旒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5、道教吸收了中岳大帝的信仰后,在《云笈七羲》卷七中称中岳嵩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并说中岳为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无上秘要》亦云:中岳嵩山君,头戴黄龙衣冠,衣黄锦飞裙,被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黄霞飞轮,奏真仙名录,上言于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54

不知道,我只知道陕西华山是地震出名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