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两者差异,哪个更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0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8:38

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哈哈哈哈
许多人都认为《朗读者》比《见字如面》要有内涵的多。也许是因为每次朗读都以真实可循的故事代入,每篇文章朗读时都有作品当事人或者故事当事人在场。《朗读者》每次朗读有当事人的情感渲染,有主持人的词语烘托,让观众动用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一起发作,这种感染力在众目睽睽之下逐渐端倪。《见字如面》阅读的信件大多来自历史,当代书信较少,但毫无疑问,还原度很高,我乐于看到这样的节目。而且《见字如面》的古代书信的现代化翻译很精准,完全瑕不掩瑜。
对《见字如面》中“阅读推广季播节目”,个人认为太过于轻描淡写,忽略了文化厚重感,显得整个节目level略降一格。但是《朗读者》标注的是文化情感类节目,相较之下就能在第一印象时对两个节目有个简单认知了。
很明显二者平台不同。《朗读者》是央视一套的节目,《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的节目。一个国家电视台一个省级卫视,平台的不同显而易见。而不同的平台可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各个方面。
制作方式: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不管是舞台、灯光、演员、嘉宾和评论员等都比较专业、美观、恰到好处。
光看主舞台的大小,灯光的布置等等各种,《朗读者》比《见字如面》大气的多。而且在最后一个人物许渊冲上台前,《朗读者》还有制作朗读舞蹈做引子。《见字如面》有两个舞台,演员读信件的小型伸展式舞台和主持人与嘉宾的讨论室式的舞台,布局简单,节目程序也简单。演员上台读信,主持人与嘉宾讨论,循环。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央视大大的整个舞美设计雄厚有力度,《见字如面》简单清新。风格不一。
人脉关系:
《朗读者》因为朗读内容的原因,每次内容的朗读都能找到相关当事人,或者能找到与读文相关的人物出现。比如濮存昕、成都夫妇(最大花园)、许渊冲。这些人物在央视大大的邀请下肯定不成任何问题。不管是难以企及的96岁高领的翻译家许渊冲,还是接地气儿的成都夫妇,前者以自身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观众,跟着老先生哭随着老先生笑;后者二人为了爱情生活在大花园中,他们的生活状态简直是人人的生活梦想,牵动着人们内心最想要实现的梦。《见字如面》的朗读人是固定常驻节目的几位明星,没有《朗读者》嘉宾的流动性,节目展示的人脉关系图极小。除非是相关明星读朋友的信件,但她也读其他人的信件,比如归亚蕾读蔡琴的信。观众在《见》中能get到历史信件中的信息,《朗读者》的背景故事和情感体验一直在时刻联系观众引导者受众。《朗读者》的情感互动性更强,《见字如面》让人身临其境。
节目性质:
两个节目对比,《朗读者》更有内涵。属于将文化厚重感度略差的内容做出了内涵。但《见字如面》是将历史文化的极度厚重感通过解读,使其更易被观众接受,有趣味娱乐化倾向。或许是与坐镇嘉宾教授的研究方向有关,《见字如面》的嘉宾之一许子东作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人物及作品,他曾做过《锵锵三人行》的嘉宾,在意见表达和表述上更自由活泛。以读林徽因和徐志摩信件为例。《朗读者》的解读嘉宾之一康震,是北师大的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他是央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在文化领域的见地比较有代表性,在诙谐幽默的表达同时,能传输给观众以文化认知。
解读方式:
解读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制作流程上的解读,二是朗读人的解读。《朗读者》较多是制作流程上的解读。它是在朗读前进行故事或人物代入式解读,首先帮助观众代入其中。观众通过这种情感上的无缝连接,再观看后面的朗读,较易产生共鸣。《见字如面》的解读是先听读信,结束后嘉宾和主持人一起进行讨论式解读。总的来说,解读的比较浅显娱乐化,也更能被普通观众接受。而《见字如面》又有朗读人的解读方式。印象最深刻的王耀庆和张国立朗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书信,朗读人的情绪、咬字断句和手势都是一种解读。这与《朗读者》的解读方式非常不同。至于观众喜欢哪个,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王暖蛋
来源:知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8:39

不知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