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1:49
当正视眼看近处物体时,近处物体发出的光必然是发散的,而不是平行光线了,此时,正视眼不动用调节必然聚焦在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扩大的模糊光斑,此时发生近反射三联运动:瞳孔缩小,集合,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两眼视轴是平行的,而看近处物体,两眼就要向鼻侧旋转使视轴对准物体,称为集合。调节是指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环状肌收缩,放松悬韧小带,使晶状体凭借固有弹性变凸,使其屈光能力加强,使近处物体的发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象。调节有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两个概念,调节范围是指能看清的最远点和最近点的距离(比如正视眼能看清无限远,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8cm,则正视眼的调节范围几乎是无限远的,但是近视眼能看清的最远点是0.5m,则该患者其实就是—2.00的近视眼,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5cm,则该患者的调节范围是0.5m-0.15m=0.35m);调节幅度是指看无限远时与用最大调节力量能看清的近点距离的屈光力的差别(比如正视眼能看清无限远,并不需要任何调节力量,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8cm,则正视眼的调节幅度是1/0.18-0=5.56D;—1.00D的近视眼最远只能看清1m处的1.0视标,而看近只能看清15cm处的1.0近用视力表视标,再近就看不清了,则该患者的调节幅度是1/0.15m-1/m1=5.67D)。集合是用注视距离的倒数来表示的,称为为米角。近反射三联运动是同步的(但是三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合并存在,或改变程度是完全相同<比如近视或远视>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三者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两眼相等的。
因为近视眼的远点在有限距离以内,因为其调节范围较小,当看近处物体时,其调节比正视眼要小,因为集合和调节的同步性,因而容易形成外隐斜(比如正视眼看无限远两眼视轴是平行的<其实一般有轻度向外的>,而看1m出物体需要1米角的集合力量;-1.00度的近视眼看无限远实际是不清晰的,最远只能看清1m出的1.0视标,而看1m处时,两眼要想形成两眼单视,必须两眼同时向内集合,而集合量还是1米角,但是集合必定带动调节,如果维持1米角的集合,就需要带动1.00D的调节<此时就形成了-2.00度的近视),此时毕然看不清1m处的1.0视标了,而要看清1m出1.0的视标,就必须放松调节,而放松调节毕然需要放松集合,此时两眼只有向外散开才能看清1m处的1.0视标,因此形成外隐斜);远视眼无论看远看近都要调节,看近的调节是在看远调节基础上还要加上一部分调节,由于集合和调节的同步性,所以远视眼容易形成内隐斜(比如正视眼看无限远两眼视轴是平行的<其实一般有轻度向外的>,而看1m出物体需要1米角的集合力量;而+1.00度的远视眼看无限远如果不动用调节是视物不清的,因为不动用调节毕然聚焦在视网膜后,因此必须动用1.00D的调节加大屈光力量才能把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调节必然带动集合,两眼必须向内集合1米角,因此产生内隐斜)。因为近视眼、远视眼集合和调节的固有矛盾,因此视物容易疲劳。外隐斜产生交叉性复视,内隐斜产生同侧性复视。当隐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间较长,程度较大可转为显性斜视。
眼睛是有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6条肌肉控制,使眼睛完成各方向的转动,当某条肌肉肌止点不正常、肌力不足或支配某条肌肉的神经麻痹即形成斜视。一般导致斜视的原因很多,有屈光不正导致费用性斜视,融像功能不足导致的斜视,有神经麻痹导致的斜视,有戴用不合格眼镜导致斜视等等。
通过角膜中心通过结点到眼轴后极做一条直线,称作光轴,可以认为这是眼屈光系统的主光轴。但是,因为瞳孔中心是在角膜下方0.25mm处,而视网膜中心凹(视网膜神经感强光的部分)又在光轴颞侧(即外侧),因而通过注视点、结点、视网膜中心凹做一条直线称为视轴。一般视轴在光轴鼻侧,视轴和光轴在结点处所成角度称为α角,视轴在光轴鼻侧为正α角,视轴在光轴颞侧称负α角。一般近视眼为正α角,远视眼成负α角。但是也有远视眼是正α角的情况,但是远视眼的眼轴较近视眼的眼轴短,因而远视眼的正α角比正视眼大,而正视眼的α角比近视眼的正α角大,而要想看清物体,必然要把视轴对准物体,因此远视眼成外斜视,近视眼成内斜视。这种情况导致的斜视称为伪斜。
因为不知道你需要知道的是隐性斜视还是显性斜视或伪斜,所以简单可你介绍了一下,如果还有疑问可Hi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1:49
斜视属于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物,俗称“对眼”“斗鸡眼”等,一般确诊需要采用同视机或者三棱镜检查,斜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造成外观上的问题,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里问题,而且会影响双视力发育,甚至影响以后的择业,一般治疗的可以选择配镜或者手术